查看原文
其他

《射雕英雄传》终于有英译版了!原来最难译的不是“九阴白骨爪”,而是···

2018-03-05 非凡君 艺非凡


两脚踏中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郝玉青


九阴白骨爪、降龙十八掌···

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笔下的招数,

用英文怎么说,

你知道吗?



别急,瑞典姑娘郝玉青(Anna Holmwood)给出了答案。


她带着翻译了6年的英文版《射雕英雄传》,为西方的武侠迷打开了金庸的世界。


或许不久后他们也会像中国武侠小说迷一样,幻想自己飞檐走壁、凌波微步,披上白衣仗剑江湖,从容帷幄,快意恩仇。



《射雕英雄传》在中国热度万年不减,但在西方图书市场一直是个空缺,原因在于作品语言文白夹杂,颇为深奥,其中的文化背景也很复杂,中国译者害怕用英文翻译不出金庸的精髓,外国译者又难以理解原著。


但是郝玉青却跨越文化、语言障碍,让《射雕英雄传》在英国成功问世。


她说:“我是无知者无畏,刚开始不知道翻译金庸那么难,后来才知道,但没有退路了。”



郝玉青1985年出生于瑞典,

父亲是英国人,

母亲是瑞典人,

她的母语是英文,

自小又向母亲学习瑞典语。


本科时,她在牛津大学读历史,2005年的暑假,她参加了一个来中国游学的项目,两个月游遍中国大江南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至于离开的时候,脑袋里只有一个想法:学中文。



回到牛津后,她选择攻读当代中国研究方向的硕士,开始努力学习汉语,并先后到北京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做交换生,毕业后一直致力于向西方读者引进中国作品的工作。



她翻译的第一本当代长篇小说是《山楂树之恋》,此外还有不少短篇小说


而《射雕英雄传》是她迄今为止最难的一次挑战。



郝玉青偏爱中国古典文学,

唐诗、宋词、文言文,都令她痴迷。

她为女词人李清照所倾倒,

亦钟情屈原的《楚辞》。


她说,相比正统文学,

她更喜欢在充满想像力的作品,

这也是她后来迷上金庸0

武侠小说的重要原因。



但她一开始并不是武侠小说迷,甚至对这个概念也知之甚少。


在台北学习时,她和朋友去敦化南路诚品书店,看到一个书架摆放的都是金庸的小说,她买了金庸最长的一本小说《鹿鼎记》。


一开始读《鹿鼎记》十分困难,金庸小说的背景都设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的背景也跨越好几代,但是读下来,竟不知不觉沉迷,深深中了金庸的毒。



郝玉青最初翻译《射雕英雄传》是2012年,她花了几个礼拜试译了一部分发给了MacLehose出版社。


出版社的编辑看了十分喜欢,并且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尚未出版过英译本,于是签下了这三部曲的英文版权,计划未来一年出一本。



翻译这部巨作,

郝玉青可是下了苦心,

她特意搬到了杭州临安,

感受那里的古风气息,

以便自己更快融入0

金庸的武侠世界。



翻译金庸之难,

是翻译界公认的。


独特的“金庸体”语言,

半文半白、夹杂着律诗,

四字格和成语典故比比皆是,

近似于传统的话本小说,

更大的难处在于0

翻译文化和意境。



郝玉青英译《射雕》消息传出后,许多中国读者担心光是书里五花八门的武功招数就会把她打趴下。


郝玉青却说,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等武功招数的名字倒不难翻译,但难点在于,要让招数在英译本里“打”得流畅,读起来不生涩。



翻译时她自己会在屋里比划这些招数,有了亲身体验,才确定该用“砍”还是“削”。


不一定死抠字眼,逐字硬译。一场恶斗,文字描述最好一气呵成,读来才能身临其境,痛呼畅快。



郝玉青译文中,“降龙十八掌”是The 18 palm attacks to defeat dragons,“击败龙的十八掌“。


而九阴白骨爪最突出的形象是骷髅头盖骨上五个洞,正好插入五个手指,想想都毛骨悚然。


郝玉青用骷髅(skeleton)代替白骨(bone),把这个阴森的大招翻译Nine(九) Yin(阴) Skeleton Claw(爪)。



翻译过程中,郝玉青最害怕是译本失去了东方元素。


所以,她对每一处译文都精益求精,对人名的翻译也独具匠心,没有直接采取音译,而是尽力保留人物名字中的意义。


黄蓉:Lotus Huang (黄莲花)、郭啸天:Skyfury Guo (一怒冲天的画面感满满)、李萍: Lily Li 、杨铁心:Ironheart Yang。



“读者应该感到在读金庸,

而不是读郝玉青,

重点是金庸,

而不是郝玉青翻译金庸。”


除了语言上字字用心,

郝玉青还聪明地解决了文化障碍,

金庸的小说很多都涉及“江湖”“侠义”。


这些在西方文化中,

并没有完全对应的概念,

她巧借“中国版《指环王》”这一名词,

来帮助西方读者理解《射雕英雄传》。



“中国版《指环王》”这个标签并不足以概括《射雕英雄传》,


但它至少可以说明:


第一, 西方文学世界里有类似中国传统中“侠文化”的位置;


第二,《指环王》能移植到华语世界,《射雕英雄传》也同样应该能移植到英语世界。



英译版《射雕英雄传》一经出版

就受到海外媒体的关注,

这位瑞典姑娘功不可没。


Quartzy:中国版《魔戒》0

终于被译成英文了。



卫报:英雄重生:

“中国的托尔金”0

要来征服西方读者了



经济学人:

这本武侠巨著终于出英文版了!



虽然《射雕英雄传》为郝玉青带来了很多赞誉,但她却很谦虚地说:


许多人读金庸是在年轻时,并成为粉丝,金庸在他们心中的占据了特殊地位,不容冒犯,她会始终保持一颗谦恭敬畏的心。



事实上,无独有偶,在国外,很多深究中文的译者,都在努力将中国小说等文学作品介绍给西方。


瑞典有位金庸专业户:郝玉青,美国还有一位张爱玲专业户:金凯筠(Karen S. Kingsbury)。



金凯筠是一位和蔼的美国教授,1982年本科英语系毕业后来到四川外国语大学支教一年,从此便爱上了中国。


回国后便去哥伦比亚大学读比较文学,先后从师夏志清和王德威。


夏志清


夏志清是著名的中国文学评论大家,对张爱玲评价很高。


他在他最重要的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张爱玲的《金锁记》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并说张是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在2013年夏志清去世前,他还出版了一本包括一百多封与张爱玲通信的集子。金凯筠就在老师的影响下读起了张爱玲。



1995年,金凯筠博士毕业时,

她完成了《倾城之恋》的翻译。


同年,离群索居的张爱玲

在洛杉矶自己的公寓中悄然离世,

并没能看到自己这篇小说0

被译介到英语世界。


《倾城之恋》英译版


后来李安根据张爱玲小说0

拍的同名电影《色·戒》上映,

并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一时引起轰动。


纽约的出版人找到金凯筠,

期待她可以再翻译一本张爱玲的小说。

这一次金凯筠选择了《半生缘》,

而这一次翻译,她花了6年时间。


《半生缘》英译版


现在张爱玲的小说受到海外读者的喜欢,

甚至也有一批外国人士,涉足“张学”,

这和金凯筠的努力分不开。



多少年来,西方文化压倒东方文化,西方的小说、电影被大量引进东方,可是东方的作品相比起来却很少。


但是现在却有一批西方学者愿意倾尽心血,将中国的故事带去世界,无论是出于热爱,还是出于研究,他们都是中西方文化的桥梁。


林语堂,一生致力于传递中西文化


郝玉青曾说,

她翻译金庸最大的动力在于:

这样好的故事不应受到0

文化隔阂的束缚,

而是属于全世界的。


这不禁让人想到0

林语堂曾说的那句:

“两脚踏中西文化,

一心评宇宙文章。”


不在乎文化障碍,

尽全力将优秀的作品,

传递到世界,

这才是真正的大家风范。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其所有


艺 非 凡

| 极 致 生 活 方 式 发 现 者 |

转 载 须 知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艺非凡原创

转载需回复“转载”二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