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张翼:拥抱农村金融,还需放弃固有的“傲慢与偏见“
今年以来,农村金融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诉其原因不难理解,在实体经济下行,“供给侧”企业普遍不景气和城市个人信贷供给过剩的前提下,小贷的发展似乎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和农村人口上。可是,农村金融似乎又成了很多投资人眼前的“乌龟肉”,知道壳里面有肉,可是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在中国广大县域农村金融市场有将近十年的耕作经验,笔者认为只有摒弃一些来自城市的“傲慢与偏见”,才能在农村金融这个领域的探索中有“正确的开端”。
(一)“农村的借贷意识和信用意识水平不高,低于城市水平。”
很多人认为,农村的信贷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农村居民的信用意识极其单薄。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偏见”,事实上,农村的信贷意识水平并不低于城市。
首先,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推出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的调研发现,农村有民间借款的家庭比例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大大高于城市水平。即使没有正规金融机构的普及和多样化,中国的农民却长期保持了朴素的民间借贷习惯和实践。
其次,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长期存的基层信用社体系,虽然行政性色彩过浓,但客观上普及了一些金融服务意识。当然,人们心目中普遍存在的“农民信用不好”的印象也和这些基层信用社机构的长期“非商业化”运作有关。这种“非商业化”运作和我国人情社会的状况息息相关,如此就出现了有人借款很容易,有人借款“比登天还难”,而“关系好”,自然不仅可以借到钱,还可以不还钱。 所以,一些基层农信社的风险事件频发,明明是金融机构内控失效,内鬼如毛,而并不好看的数据结果却会嫁祸到中国农民整体信用不好的名头上。
笔者多年在县域一线的实践经验,尤其是过去一年在160个县城服务了近8万个贷款额度需求在4万元以下的小微客户,95%以上的客户都具备了朴实、诚实、勤劳的特征,这些关键词才应该是和“中国农民”相联系的真实状况写照。
(二)“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痛点是风险控制,对农民借款人进行风险控制十分困难。”
以上,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偏见”,而这个“偏见”和长期存在的中国信贷市场的初级水平十分相关。这个偏见的源头源于中国传统信贷对于抵押物的依赖。而在中国农村,由于长期的土地政策等和其他历史遗留因素,农民通常没有好的可抵押的资产,传统的信贷人员又过分依赖抵押物,于是,银行都认为农民的风险不好控制,其实是指农民拿不出符合银行要求的“好的”抵押物。相反,中国农村金融的客户只要能够把握好五个基本层面,风险控制的管理便不是特别困难。农村客户稳定性非常强,中国人安土重迁,注重家族传承,很少出现城市信贷中经常出现的“跑路”状况。
在风险识别的时候,特别要注意:
1)客户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经验和能力。种养殖客户的现金流的规律往往是连续数月的净流出,农产品销售后才会有一次性的净流入,所以对客户的现金流规律一定要有好的把握,农业生产的经营风险也可以匹配一些保险工具进行缓释;
2)中国农村还保留着国际意义上“社区”的概念,所以为借款人信用状况提供了稳定的评价背景, 很容易通过社群的信息捕捉找到借款人社会经济活动中呈现出的“信用状况”;
3)客户的借款用途比较直接和容易把握,农村信贷的借款需求无非落入“生产经营活动”和“大额消费”两个方面,所以,通常借款人的借款用途都很好把握;
4)贷后把控。中国文化中长期形成的“面子文化”,贷后管理中,只要客户具备一定还款能力,通过施加一些社会压力,通常回款率都非常高;
5)农产品的流通市场随着政策、科技、保险和其他手段的加入,农民的灾害损失水平被控制在有限的水平,再加上农民其他收入渠道的扩充,中国农村已经基本改变了“靠天吃饭”的情况。所以,小额信贷在农村市场只要控制在一定的额度内,风险是可控的。
(三)“服务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成本太高,不经济, 不可持续。”
这是一个离客观情况比较接近的“偏见”,但事实上,只要在管理模式上有好的制度建设和管理,就一定可以可持续发展农村金融。目前,中国农村的基本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程度,大部分县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小额信贷的翻山越岭目前可能只存在在西北、西南边陲的山区县乡。
农村金融市场确实存在客户分散,服务成本高的情况,但只要在运营上按照小额信贷的规律去管控,成本是可以控制住的。这个方面,新技术和手段的使用,尤其是无线互联技术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节约了成本,笔者在过去的农村金融实践中已经实现了客户信息收集全面化、客户服务的属地化(比如在客户家里实现签约等等)和客户经理展业的智能化。科技手段,尤其互联网技术,大大提高了整体的服务效率,根据满足客户需求的有效设计,结合新技术,新手段,农村金融服务商完全可以突破效率瓶颈。
综上三个方面,是目前小额信贷同行们对服务农村金融心存犹豫的主要担忧,而思想上突破固有的“傲慢与偏见”是认识真理的的开端!中和农信创立于2008年,在全国18个省180个县的1700多个乡镇都驻扎了信贷员,已为超过百万的农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153亿元贷款。阿里和京东也都看中了农村金融市场,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建立服务网络。
农村金融市场是中国零售金融领域下个“蓝海”,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和创新,只会有一个大家共同期待的结果:越来越多的长期在中国金融服务金字塔底层的生活在农村地区的普通人,获得尊严、有效、正规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我想,这就是“普惠金融”的真正“涵义”。
张 翼
作者介绍
江苏南京人,山水普惠金融公司创始人&CEO, 中国微金融和农村金融领域知名专家,曾任美国行动国际(ACCION)驻华微型金融顾问和淡马锡旗下富登金控村镇银行项目高管,拥有南京大学学士和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经济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