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资深审批是怎么想问题的!
关注本平台
作者:Lemonthepuppy
经授权转自公号:柠檬小狗你要做什么
信用风险审核所需要涉及到的几大板块,分别是:(1)准入条件;(2)经营风险(非财务风险);(3)财务风险;(4)还款能力评估;(5)历史征信记录;(6)抵押担保,以及(7)其他特别条件的影响。具体而言:
准入条件实际上属于经营风险的一个环节之一,但作为基础中的基础,被从经营风险中被剥离了出来。作为最最基础的“审查”环节,一般以checklist的形式表现出来。
抵押担保(最直观的违约成本– 财产损失),作为额外的参考标准,从经营风险中的固定资产分析(也就是公司有多少资产可以被抵押)剥离了出来。
经营风险的范围比较大,宏观的政策,税收,合规…中观的地域,行业,产业链,供需,商业规则等…微观的企业运营,管理,生产,资产,产品,上下游…都属于这一部分。
财务风险也是类似,并且与经营风险相互呼应,体现在企业的增长空间,利润结构,资产结构,流动性…等。
撇开客观的财务数据,财务风险分析还包括了还款能力评估,但是由于同一家公司可以申请不同种类的贷款(长期的短期的,还款方式也可以是“按月付息到期还本”或者“按月等额偿还本息”),导致还款能力评估需要结合申请的贷款性质类分析,故而从财务分析中被单独剥离了出来。
历史征信则是最直观的还款能力以及还款意愿的参照;
特别条件(比如老板无名氏,但是背后是马云,或者XJP)就比较复杂了,对信贷决策的影响也是见仁见智。
经典的信用风控,大致的审核思路是这样的:
对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量化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结果,一般按照3:7,或者3.5:6.5的权重测算,当然,不论是经营风险还是财务风险分析,其又可以各自分成主观判断和客观理解。对应的结果,则是得到借款人的评级A;
量化还款能力,抵押担保(违约成本),历史征信(还款意愿),以及特别条件。测算出该笔授信的还款违约率,即可得到该笔授信的评级B;
结合评级A和B的结果,再结合特别条件的影响,得到最终的结论(e.g. 可以借鉴各种债券的发布,每一个债券发行人都会有一个“债务人”评级,每一个发行的债券也会有一个单独的“债券”评级)
优点:一对一,审核结果较为精准
缺点:人工审核,虽然可以量化很多信息,但依旧会参杂很多主观判断,对审批人的经验要求高,且流程麻烦,需要大量参考信息
====================
数据型风控(比如信用卡,蚂蚁金服,京东白条之类的风控模型)的审核思路则是如下:
准入条件评估(严重简单化,但本质没有区别);
将所有的借款人按照行业,销售额进行横向、纵向的划分(MAPPING),把每一个借款人放在一个指定的象限内(即评级A);
对于落在同样象限内的借款人进行统一的授信(即对于评级A的客户只给固定的授信金额,比如:只要是身价超过1000万的个人,就给予50万信用额度,只要是身价低于1000万的个人,就只给予25万的信用额度);
引入各种统计学,有条件可以深度精算,比如:将25万和50万额度的借款人,按照数量比例划分,比如发放1000个25万,250个50万,或者发放2000个10万,500个40万…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只要违约率(资金损失)小于利润,这个业务就可以赚钱;
按照上述计算结果,反过来倒推目标企业,以及贷款的销售目标,依此推广业务。
优点:简单粗暴快捷,无需太多参考信息,可以实现流水审核,对审批人的经验要求比较低,或者不用人,用机器都可以直接跑(比如打分卡);
缺点:一对N的测算结果距离精准无比遥远,无法解决借款人的真实需求,也无法判断借款人的真实资信水平,以及单笔借款的实际违约概率。
经典信贷实际也使用大量的数据风控模型,但更多的是应用在宏观层面(比如对于行业偏好度的划分),但由于企业审查涵盖大量的主观判断,所以目前所谓的数据风控只能作为基础的参考信息,大部分情况下只会用于信用卡,个人房贷,车贷等板块。
信贷审查的核心是什么?分析也好,判断也好,主要针对的有以下几点:
对借款人已经发生的运营和财务的历史变化进行分析
对借款人未来的运营以及财务走势进行分析
从授信产品的结构出发,判断对于借款人还款能力的把握程度
从借款机构的角度出发,判断对借款人的把握程度
而具体的分析判断则又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借款人所经历的变化发展,是否符合行业特征;
针对一些行业特色的信息,进行深度的分析,应结合各类财务指标(以及其变化),交叉印证(此处需要联动思维,比如看到应收款变化就应该想到库存,现金流,销售额等多项指标也会产生变化);
从企业本身的角度,去论证其各个维度的信息变化发展,是否属于(1)临时性向好(2)结构性向好(3)临时性恶化(4)结构性恶化…不论是财务方面还是非财务方面;
根据上述分析判断,来理解企业在接下来的指定的贷款期限内的发展情况会是如何,其中:
a) 如果是短期借款,那么以12个月为基准来判断即可,一般不会太难;
b) 如果是长期借款,则以贷款期限为预测的区间(比如5年),配合现金流预测来理解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应该甄选出容易对企业运营产生较大影响的几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或者是压力测试,敏感性测试等;
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大概就是一个不断问自己“为什么”的过程。比如,我们发现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了50%,我的思考方式大概是这样的:
线路一(从经营层面出发):应收款增加了50%?à这是结构性的变化么?à是à为什么会这么变?销售增长了?还是下游更加难搞了?à销售增长à销售为什么增长?à订单上升,行业向好à行业为什么向好?à135政策推动,踩到风口了,起飞了…
线路二(从财务层面出发):应收款增加了50%?à销售增长了?à是à账期有拉长么?à没有à收款质量好么?存货呢?经营性现金流同步提升?à存货稳定增长,周转天数没有明显增加,现金流入也稳定上升à产能跟得上?饱和了?à饱和了à固定资产投入呢?à正在一点点增加à银行贷款呢?…大概如此。
当然,实际是有很多条思路同步进行,并且交叉印证的…然后还要多一个为什么– “这么一个应收账款的增长,是结构性的还是一次性的?”à结构性的增长à那么未来1年内会是什么样子?à经营继续向好…
从纯粹的技术角度,各位可以拿起自己手上的信贷报告,看看自己都是怎么描述某一科目变化的:
菜鸟级(不及格):由于销售的扩大,客户的应收账款增长了30%;
普通级(60分):受益于国家政策推动,企业订单充沛,体现于销售扩大,应收账款也同比迅速增长达到30%;
资深级(80分+):受益于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在过去一年内发展迅速,企业由于掌握了比较核心的技术,订单充沛,销售增长迅速,应收账款同比增长达到30%,但应收款的账期控制良好,97%为6个月内的应收款项。同时,虽然目前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趋近饱和,但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正稳步增长,企业亦通过委外方式消化超出自身产能的订单…
资深的描述并不是简单侧重在“销售增长”这一“事实”上,而在于体现销售增长是基于一个”结构性”的驱动因素。相比之下,普通的描述,算是点到了“结构性”。
但是我想说的是,以上仅仅是基于逻辑推论的出发。由于信贷的一大特色是针对模糊信息进行处理,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如此严谨的推论,所以真正的信贷分析,还要再进一步 - 结合上述客观的逻辑分析,进行主观判断:
比如:
应收款增加了50%?à销售增长了?à是à账期有拉长么?à略微à存货呢?经营性现金流同步提升?à存货稳定增长,周转天数没有明显增加à现金流增长?à并未完全达到同步,因为企业开发了很多新的客户,也给出各种账期优惠条件,所以应收账款质量略微下降,企业因此出现资金缺口,需要贷款à他行贷款呢?à暂时不明,企业正在同时与N家银行接触,但是银行贷款暂未明显增长…
好了,借不借这个贷款就变成了一个问题,进一步说,需要我们深度了解企业的应收款的状况,才能做出判断。当然,我们依旧可以找到许多能够从侧面帮忙印证判断的信息数据,但归根结底,最终的结论将是一个“主观判断”,或者说,这个判断并不能如逻辑推论一般,能够保证借款人可以100%偿还贷款。
不过好在我的题目只是想说说资深的思路是怎么走的,大概就这样吧。
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欢迎您推荐给朋友,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回复数字“m"查看本平台精华文章目录,点击下面链接直接查看相应文章。
简介:专注信贷风险管理,内容涉及银行、小贷公司、担保、民间借贷、P2P网贷等热门领域,20万优质用户关注,包括高管、客户经理、风控、法务等,每日分享行业资讯、业务知识和法律实务文章,内容实操、实战、实用,只分享对您有价值的内容,还在等什么,长按上面二维码赶紧关注吧!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平台历史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