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实务 ▏“离场”—小微企业信贷风控最核心的问题!
出品 ▏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马福熠
微信号:mafuyi123
前言
股市中有句名言,叫做“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父”。其含义是指:什么时候卖股离场的问题,才是股市投资的最重要问题。通常认为,股市有三种类型投资:短线的技术投资、中线的趋势投资以及长线的价值投资。相比较而言,短线技术派投资者更注重离场的问题,通常奉行的是快进快出的炒股策略,一旦技术图形走坏,即使亏损,也要进行止损离场;趋势投资者则往往在趋势形成初期介入,在趋势背离时离场;长线投资者则对投资企业长期价值看好,在企业成长到预期的市值范围时选择离场。因此,股市投资者关于进场和离场都有较为明确的时机性与策略性安排的。
与股市投资相比,债权投资性质的小微企业信贷领域,虽然逻辑上也重视信贷离场的问题,但是从制度安排与机制设计上,却没有较为明确和系统的策略与安排。给定小微企业的寿命周期短的事实以及存活概率低的现状,信贷的“离场”问题无疑是风险控制最为核心的问题。
但是现实中,业界并没有对信贷“离场”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明确相应的制度安排与机制设计。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小微企业信贷主流仍然是抵押贷款,抵押物的风险缓释作用,使得风控者忽视了离场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竞争将市场边界逐渐推向了信用贷款,才逐渐将小微企业信贷离场问题凸显出来;
第二,抵押物的主流形式是土地与房产,得益于房地产市场价格十五年来的单边上行,直至最近两年的宏观调控才出现了涨跌不一的格局。抵押物价格虚高一方面吹大了信贷规模,淡化了离场必要性,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不良信贷。
第三,经济持续十五年左右的高速增长掩盖了经济的波动性规律。这期间信贷的过度供给使得相当一批企业僵而不死,推迟了风险爆发的规律性窗口,尤其是四万亿救市的高位加码,延迟了产能全面过剩问题的凸显。这一进程自然掩盖了诸多的不良,忽视了诸多的“离场”,最后导致系统性风险爆发,大量的不良贷款集中爆发。
第四,商业银行因抵押物保底而忽视离场,民间金融机构因疯狂和贪婪而忘却离场,因而近年来小微信贷机构陷入了比较被动的经营局面。
所以小微企业信贷的“离场”问题,就静静的躺在那里等待被认识。直至大量的信贷风险出现,才有像我这般马后炮者,总结经验和教训,做个事后诸葛亮。但不管怎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着眼未来计,希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鉴于现实中“离场”问题被忽视的严重性,本文首先阐述:为什么“离场”问题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我认为是小微企业信贷风控最为核心的问题。本文将以小微企业经营失败规律与快速成长期危机的必然性为主线层层递进的加以解读。其次以小微企业非银行抵押贷款的角度讨论适合小微金融机构的离场时机选择与措施安排的问题。
“离场”---小微企业信贷风控最核心的问题
1大多数小微企业经营失败的宿命难以改变
传统的小微企业多处于产业链末端或者为大企业配套服务的商圈中,因此对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风险性变化的感知往往是滞后的。所以,大多数小微企业在面临的宏观环境风险变化时,很难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此外,大多小微企业家缺乏对宏观经济形势充分的理解和深入的认知,这种认知的迟滞性和有限性,最终会导致在重大经营决策过程中因忽略环境的变化而犯错误,而重大经营决策失误对小微企业的伤害通常都是伤筋动骨的,甚至是致命的。
环境变化是小微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的外因,而关于经营管理的思维惯性则是企业决策失误的内因。在环境剧烈变化时,内因、外因交互作用,使得小微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失误成为了必然结局。在过去的三年中,随着宏观上的“供给侧改革”与“去杠杆”逐步展开,大量的小微企业出现了经营危机。究其原因,在环境变化之前,误以为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进而制定很多重资产投资以及加杠杆的经营决策。小微企业重大的投资行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投资风险的化解严重依赖于经营规模的快速成长,一旦这个预期不能实现,企业自然就会因财务负担过重而陷入经营危机。
小微企业抵御环境变化与化解经营危机的能力较弱,自然出风险的概率就大。尤其处于重大的投资阶段,风险更大。那么可不可以不进行重大投资呢?回答是:不可以。
激烈的竞争迫使小微企业不得不参加成长的赌局。春雷响了,春雨来了,小草就像站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一样拼命生长,因为如果你长的慢就意味着你不能获得充分的阳光和雨露,你就会被淘汰。小微企业成长道理也是如此,经过创业初期进入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必然要选择进行大量的投资,或投资固定资产、或投资流动资产,总而言之是不能把利润纳入囊中的。利润不足要依靠负债投入,杠杆就产生了。如果比较幸运,经营规模和业绩能够随着投资迅速提升,覆盖各项成本与费用,那么就算顺利的通过了快速成长期,进入了成长的下一阶段。如果这一过程没那么顺利,各种风险就会接踵而至,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悲剧的,然而却是小微企业成长必经之路、必赌之局,无法回避!
所以,市场竞争迫使小微企业必须通过快速成长期的诸多关隘,这种赌局性的投资决定了,只有少部分企业能够不断的成长并且稳定在一定的经营规模之上,大多数小微企业是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淘汰的。
3大多数小微企业终将失败的命运决定了“离场”的核心地位
小微企业经营失败如此的宿命,如此的无法逃避,决定了小微信贷机构可持续经营的前提与边界。无论是国有的商业银行,还是民营的各类金融机构 ,都必须在开展业务之前明确建立自己的“离场”策略与边界。 这是小微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舍此则犹如空中楼阁般的虚幻。
无论何种性质的小微信贷机构,无论何种风控技术构建的风控体系,都必须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授信依据的问题,一个是离场决策的问题。前者决定了如何制定一笔业务决策;后者决定了如何安全的了结一笔业务决策。不幸的是,过去连续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几乎让我们忘记了“狼来了”这个问题。
在实业和资本的双重狂欢之中,我们忘记了经济世界最简单的道理。在大多数时间里,小微信贷机构过多的关注门槛准入,这自然没有错,但是这样做并不完全,并没有构成一个闭环的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淡化“离场”问题的现实表现
1商业银行小微信贷业务的具体表现大多数商业银行本质上是没有意愿和能力从事小微企业信贷的。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监管部门的强制约束,开发了丰富的小微企业信贷产品。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业务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同时抵押物价格单边上涨,更是不断吹大了小微企业的信贷泡沫。应该讲,除非银行总部层面出台对某些特殊行业的禁入、慎入政策之外,具体的业务执行部门是很少有明确的关于信贷“离场”制度安排与机制设计的。
因为在贷款程序中,除了抵押物是真实的,其余的财务报表、回访报告等等全部是虚假的动作,不会有任何的风险控制意义,甚至客户经理会指导企业如何制作报表以通过内部的审批流程。因为其授信并没有严格依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而是建立在抵押物保障条件下,依据对经营的模糊判断而进行的授信。在模糊的经营判断基础之上,任何回访都不会继续深化,只要企业正常的安排倒贷、续贷,这笔贷款就像长在了企业身上的寄生虫一样,每年获得稳定的财务收益,直至有一天,企业快不行了,才发现问题所在,原来报表上所谓的净利润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经营规模都是虚构的故事。
好在银行的总部高参们会及时的修正信贷投放政策,各个分支机构就不断的按照总部政策执行自上而下的离场决策。这样一刀切的管理方针,一方面回收了一部分可能处于风险状态的贷款,同时也加剧了一部分良性贷款沦为不良的进程。很多小微企业失败的路上都曾出现过银行抽贷、断贷的魅影。某种程度上,这种自上而下的离场机制就是一种挥刀自宫式的风控措施。如果大多数银行都在短期内奉行这种挥刀自宫的风控哲学,企业自然就大多数处于经营危机之中了。
如果今天回头看,融资性担保公司这种制度安排,特别体现了银行管理高局在风险控制方面的高瞻远瞩。国有资本需要引入其他风险缓释手段进行保全,于是形成了央企性质的国有银行资本需要有地方国有资本来保驾,地方的国有资本需要有民间资本来护航。所以,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创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现了,有地方国资性质的,也有民营性质的。担保公司并没有提供离场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尤其是国有性质的担保公司。
相反,由于担保费的空间限制,担保公司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创新谋求利润,很多违规的操作出现了,最为典型的是在自有资金不足时,为客户扩大授信量,从而从银行一次性解决客户的资金需求与自身的资金需求。这种捆绑式的业务模式,注定了贷出一家、险出一家的最终结局。所以更不要指望担保公司能够在企业信用风险爆发之前及时脱身离场了。所以,给定2%-5%的收益率以及不能有效离场的现实,融资性担保公司将会成为最先被证伪的制度安排,其寿命可能短于高息收入的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等。
通常,小微企业的有效抵押物在与银行和担保公司交易过程中就已经充分使用,等到小微企业面向小额贷款公司借款时已经没有较为充分的抵押物了。因此,小贷公司对小微企业的授信更多的表现为信用或准信用形式。风险上看属于高风险的授信类别。 所以现实中民间小微信贷机构的确比银行和担保公司更注重解决离场问题。但是现实中,由于民间信贷机构人才、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匮乏,很容易在高利息的诱惑下放弃了对离场底线的坚守。
由于民间小微信贷机构多处于企业融资链末端,所以在有意无意之中充当了“接盘侠”的角色。在经营没有完全崩溃的状况下,又能获得高额利息的回报,这种诱惑的确使得刚刚成长起来的民营金融家们无法抵制,进而丧失了投资的理性,短贷变长贷,长贷变死贷。所以尽管民营机构有充分的意愿,但是由于能力上的匮乏与人性上的贪婪,也在无形之中深陷“离场”的泥潭,难以自拔。
值得一提的是,2013-2014年度迅猛崛起的P2P互联网金融力量,更是加剧了小微企业信贷崩溃前的疯狂。大多数打着互联网金融旗号的信贷人,其实是干着民间敛财勾当的、没有合格资质的放贷人。因为,高息理财圈来的是别人的钱,所以,滥放、自融、抽离各种乱象充斥一时。最后以国家从严监管,大量高息揽储者跑路、逃亡为最终结局。对P2P小微放贷人来讲,更是鲜有走出“离场”陷阱的,更多的是依赖高利息覆盖高不良,这样的机制逼迫那些优质客户自动退出交易,这刚好促成了放贷人最不希望看到的结局,留下来的客户早晚是要出问题的。
综上所述,各类小微企业信贷机构,大多数不能在风险控制的离场问题上给出有效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离场问题又是由小微企业经营失败规律决定的信贷铁律。所以上述种种陈述,刚好佐证了为什么众多小微信贷机构处于步履维艰的境地。所以我们才说:离场问题是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注定经营模式不可持续。
小微企业信贷“离场”时机的选择
通常,信贷离场的决策是依据企业危机的程度而制定的。并且,不同信贷机构业务特征不同,保证措施不同,所以离场的决策依据也不尽相同。本文以小贷公司的信用贷款角度来谈这个问题,可能与不同类别机构的解读有所不同。这里仅做简单阐述,以便于为读者提供逻辑上的参考,权当抛砖引玉了。
从现金流角度讲,随着企业危机的逐渐加重,现金流枯竭的常规顺序是:
(1)经营性现金流衰竭(即收无可收);
(2)筹资性现金流衰竭(即借无可借);
(3)投资性现金流衰竭(即卖无可卖)。
从企业或企业家信用崩塌角度看,随着危机的加重,常规的顺序是:
(1)民间信用崩塌(举步维艰);
(2)银行信用崩塌(不再伪装);
(3)上下游信用崩塌(无力回天);
(4)亲友信用崩塌(众叛亲离)。
小微企业信贷机构应该结合上述常规规律,回归企业经营本源,分析企业还款能力及其动态变化。在贷后管理的过程中,动态监控企业的经营状态,一旦发现不好的苗头,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或封闭风险敞口,或防患于未然,或最大限度止损。这样才是可持续的经营之道。具体如何依据企业经营状况监控企业信用风险及其演进,这里不做详细阐述,可参见本人《经营情境细分视角下的信用风险演进及其路径》一文。
通常从贷后监控的角度上看,小微企业一旦出现下列情况,就应该考虑对离场问题做决策了。分别是:
(1)利润状况长期无改善,明显亏损硬撑,且改善措施明显失效;
(2)利润状况长期无改善,且无较多净资产支撑,或负债持续增加;
(3)权益检验通不过、说不通,有明确迹象表明大额隐性负债;
(4)进行大额集聚性投资,有证据表明投资效果远不及预期;
(5)经营性回款不足以还本,且再融资能力衰竭;
如果从离场各种渠道上看,离场就是要充分把握企业能够偿还贷款的有限时机,采取针对性措施。通常来讲要关注下列时间窗口:
(1)银行信用未破坏之前;
(2)再融资能力释放之前;
(3)债权人挤兑集体爆发之前;
(4)经营性现金流急剧恶化之前;
(5)大额应收回款时机;
(6)库存逐渐消化过程;
(7)季节性回款高峰时期;
(8)发现重大风险线索之后;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上述谈及离场问题,全部是指在授信时确认为正常的客户。如果授信时就有所怀疑,通过采用试探性小额授信进行初步合作,那么离场问题需要更为严肃一些。尚未确立诚信基础的客户,均不能确认为正常客户,一旦发现有信贷欺诈迹象,必须果断离场。如果仅仅是出于非欺诈动机的隐瞒信息,则要看其是否公开经营信息,以及公开经营信息后重新评审结论如何。
小微企业信贷“离场”措施的选择
小微信贷机构一旦决定离场,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就是选择何种形式离场。通常来讲,放贷人希望尽快离场,但是也要结合具体企业实际情况,在能够保全贷款人利益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降低对借款人的伤害。按照离场时间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紧急性离场和渐进性离场。
紧急性离场措施通常包括:
(1)迅速增加抵押、担保措施,封闭信用敞口;
(2)迅速启动法律或紧急催收程序,锁定资产、保全债权;
(3)利用客户再融资能力,借新还旧,掌控融资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紧急性离场措施必须具有力度,只有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损失,客户才能配合执行。不能仅仅寄希望于谈判协商来迅速化解风险。通过有力度的行动表明离场的决心,如果这时企业的危机还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是可能及时化解风险的。
渐进式离场措施通常包括:
(1)结合经营状况,制定还款计划;
(2)结合应收账款,制定还款计划;
(3)结合库存消化,制定还款计划;
(4)结合融资进度,制定还款计划;
(5)结合风险窗口,制定还款计划。
虽然是渐进式离场过程,依然强调对还款计划的掌控,要有必要的针对性措施来保证,一旦企业不按照还款计划执行,将会遭受更大损失。
此外由于民间金融机构无法更有效的直接锁定资产,所以实际工作中应该多种形式的制定回收方案,应创新思考降低风险的还款来源。通常包括但不限于
(1)不动产拍卖前的租赁权限;
(2)应收账款、保证金、预付款等的追索权限;
(3)动产的处置以及使用权限等等。
结论
小微企业自身成长内生了信贷的高风险性。所以,小微企业信贷风控体系必须在制度安排上解决“离场”问题。小微企业的生命特征决定了信贷的短期性,任何寄希望于通过从严授信而一并解决离场问题的风控理念,都是脱离企业动态成长的客观实际的,是不可行的。任何寄希望于通过收取高利息来解决离场问题,都是缘木求鱼,最终还可能并发内部人风险加大风险额度。对离场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回归企业经营层面,监控企业的信贷风险。从征兆出现到动态演进,都应给予密切的关注与重视。结合实际情况,适时的制定离场决策,采取措施。
离场问题必须引起小微金融机构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如果要一句话概括总结小微信贷机构的成功之道,我会说:“离场、精准的离场、卓有成效的离场”。因为,错误的离场可能会伤害客户同时减少利息收入。在离场时机判断上必须强调精准性,既不能因过于谨慎而提倡尽早离场,又不能贪婪、大意而错失离场良机。因而,精准的离场取决于贷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细致监控与缜密分析。小微信贷机构经营者应该将离场问题摆在风控的战略高度上,给予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与制度安排。
后语:大量用户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和启发,请顺手点赞,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点击本平台最左侧菜单“文章精选”或“回复数字“m"查看本平台精华文章目录,点击下面链接直接查看相应文章,欢迎您在文章后面留言和我们交流讨论。
4、不是客户不好,是你的风控不好——小微客户风险征兆及风险演变路径!
学习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今天你学习了吗?我们专注信贷领域,23万用户关注,创办宗旨是为了满足信贷人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完善自我的需求。每天21:50更新,与您分享最新资讯、业务知识、实务技巧。关注我们,每天临睡前拿出10分钟,做更好的自己!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平台历史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