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告别“低级法律民工”,红圈律所实习生的升级课

2017-05-23 无心法师 智合LawSchool


作者 | 无心法师

来源 | 智合LawSchool

近些天来,在和正于某红圈律所实习的同学聊天时,常常听到他们这样“吐槽”道:“在所里实习时间也不短了,感觉没什么收获,天天就是干杂活或者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感觉自己就是个‘低级法律民工’,太打击人了。”进一步地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他们则回答道:“每天就是等着律师分配任务,做完了就行了。不过由于分配的都是些事务性工作,完成之后感觉也没什么技术含量,真心觉得有点LOW。”

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却不免让人为之一惊:为什么即使已经进入梦寐以求的红圈律所实习了,有的同学还是会感觉自己仍像是一枚“法律民工”,学不到‘真’的东西?作为红圈律所的实习生(为方便起见,下文简称“实习生”或“我们”),又应当怎样做才能在实习过程中有所斩获,从而有效成长为“高级”实习生并体现出在红圈律所实习的不同之处?显然,对于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或应对,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实习受阻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思路

经过观察与思考,同时结合个人亲身实习体验,笔者发现,之所以很多同学会感觉到自己在红圈律所实习天天干“专业型苦力”,没什么意思,不外乎是因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往往是受制于律所及律师一方的客观因素,如自己所在的团队呈现“老-中-青”梯队化,并且高年级律师可能出于稳妥考虑每次分配给实习生的任务大多确实属于一些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机械性劳动”等等;

二往往是我们自身可能并没有找到一个正确的实习状态与模式,几乎每天都只是按照律师们的要求被动地或者无意识地完成各项基础工作,时间久了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

针对第一个原因,如若是律所及律师方面的因素,我们则要弄明白律师们为什么会只分配一些“体力劳动”式的工作,并且,在高质量完成“体力劳动”式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完全可适当提出自身愿意也有能力做好“脑力劳动”式工作的愿望与要求,我想律师们肯定会有所回应。

不过,由于作为求职一方的我们往往没有足够的经验与能力控制前述客观因素,因此,从现实且更便利地角度来说,我们最好是从自身主观原因出发,并找出有效的因应之策,最终实现“曲线救国”。

二、

五种学习方法

那么,红圈律所实习生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做到在实习中学习,从而切实提升法律专业水平呢?我们不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打印并不时翻阅专业法条

及相关司法解释

在红圈律所实习中的“学习”不同于在法学院的日常“学习”。前者侧重于解决实务问题,在解决问题当中正确理解并学会运用现行法规定,而后者一般更倾向于从理论范畴来感知法学,探讨法理。进入红圈律所实习团队之后,需要立即着手的第一件事即为打印并不时翻阅自己所从事的具体方向的法律条文及其司法解释。

在学院上课期间,我们更多的是翻阅教科书与听主讲老师就某一法学知识点展开论述,然后记忆与吸收相关内容。然而,由于主讲老师论述时常常带有批判性,加上其亦并非长期活跃在司法实务第一线,因而其往往会有些“理想主义”,在这种情况下再给学生们讲课,显然会导致学生们对现行法产生怀疑与抗拒。

但一旦进入红圈律所团队实习,在日常工作中的第一条准则便是一切以法律、司法解释规定为准,且最好配有相关判例。既然是强调一切以法律规定为准,那么要求打印并不时翻阅专业法条及相关司法解释自是应有之义,这和在学院期间容易怀疑现行法权威性的情形是完全不同的。

2

工作之余大量关注并

阅读法律专业公众号系列文章

在当下这个微信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完全可以顺势而动,大量关注并阅读法律专业公众号推送的相关文章,养成经常概览并阅读相关专业系列文章的好习惯。

首先,可以关注各大知名律所公众号,如金杜说法、中伦视界、天同诉讼圈等。这些律所运营的官方公众号一般每天都会推送一些他们所关注的专业文章,我们可以在其中挑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加以认真阅读。

其次,可以关注一般法律类公众号,如智合法律新媒体、沪法网、法律帝国、法律读品等。此类公众号往往也会推送一系列精品文章,亦能作平时工作之余阅读材料之来源。

再次,还可以关注具体专业类法律公众号,例如从事破产法的可关注“破记录”与“图解破产”;从事公司法的可关注“公司法权威解读”;从事税法的可关注“李舟财税圈”等。相较于一般法律类公众号,具体专业类法律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往往集中于某一具体部门法领域,文章的背后意涵着深刻的部门法专业之美。

3

在律师分配任务时学会灵活、

细致且谦逊地请教

一般而言,律师分配任务时,通常都会告诉实习生大致流程该怎么做,此时除认真聆听之外,还应就自己不懂的地方及时向律师请教并在笔记本上将关键点简要标记。需要注意的是,在请教时,除了保持细致、谦逊的态度,还必须在律师已将话说完之后,再就自己的问题向其提问。千万切忌插话,更不能半路打断律师的讲话,对此我们需要高度警醒。

另外,有时律师分配任务时没有过多展开操作细节,此时我们需要见机行事,也不能一遇到不懂的就问。遇到问题就问其实没错,但是一定不能过度,否则律师可能会觉得实习生只知一味依靠别人,而不愿意自己思考。这个“度”具体在哪,尚须在实习过程中细细摸索,并谨记时刻“带上”自己的情商。

4

常与同事就实习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讨论,

甚至是“争论”

红圈律所团队通常并不只有一名实习生。在此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好同事资源,就实习过程中遭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同事们进行讨论,哪怕偶尔是争论亦不必担心,因为“真理越辩越明”。不要先验地以为大家都是实习生,肯定讨论起来也没用。其实,很多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反倒往往需要通过讨论与争论才能得出。具体而言:

其一,讨论的前提在于大家对相关问题有一定了解,享有共同的知识背景。因而,为了后一阶段更好地展开讨论,开始需要就专业问题背后的案情予以充分了解,并阅读过一定的主题材料。

其二,讨论当就事论事,不能因为观点不同而影响同事感情。讨论专业问题是好事,但是如若因讨论而引发人身攻击,影响同事感情,那就不好了。讨论之中,需要常怀理智感恩之心,学会控制自己,毕竟大家都已是成年人了。

5

“强迫”自己写一写工作感悟

或者类似记录以提升文笔与思维

待实习一段时间之后,肯定多少会有许多感悟或者想法,这时强迫自己在某天晚上将其书写记录下来,一是对自己过往一段实习经历的及时回顾与总结,明白自己这段时间的得与失;二则有利于提升自身文笔水平与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将感悟下笔成文,撰文时整理思绪,三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可尝试将类似记录寻求发表,让更多的人得到分享,自己也必然会因此而得到更多快乐。

相信待掌握了以上五点方法之后,在红圈律所实习的天子骄子们一定能够在日常实习过程中真正接触到何谓专业且具“技术含量”的法律问题,最终成功晋级“高级”实习生。


  —  END  —

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 | Elev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