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双一流名单发布:五至十年内不会撼动法学院总体实力格局

2017-09-22 毓湘蘭 智合LawSchool


作者 | 毓湘蘭

来源 | 智合LawSchool


一流大学的解读、

入选法学学科六校的解读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双一流”建设名单(教研函〔2017〕2号)。这份名单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宏观总体布局,事关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处于前列的一批高校的未来发展。

早间在网络上流传的一流高校建设名单与官方正式公布的名单完全契合,谣言成了“遥遥领先”的预言。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则与早间网络流传的版本相差较大。

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并未引起太大争议,总体上是以原来“985工程”高校为班底。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对于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现状的人们来说基本都能理解接受,只是或许引起了一些吃不到葡萄在路边吃瓜的群众的调侃——“基本没变,换汤不换药啊”。21世纪初以来国家通过“211”和“985”两个历史工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通过此工程中国高校总体形成了985、211、省(部)属重点、省(部)属普通等几个不同办学实力层次。

反问以上群众,难道拟定一流高校建设计划时将实力明显领先的第一层次985高校排除,将实力明显不如第一层次的非985高校纳入,这就合理了?这就正当了?这就科学了?

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相比较一流大学建设名单而言更加引起了高等教育领域师生的争议。不只是我们的法学专业引起争议,还有比如川大和中南的医学、上财的财经类学科、厦大的文科等等。首批全国“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0301法学专业共入选六所高校且集中在 两座城市。六所高校法学院系目前都位列中国法学院系的领军方阵,都有全国处于顶尖水平的法学二级学科。

正如9月21日教育部官网权威发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所说:“对于大学、学科的第三方评价,目前国内、国际有几十种。评价大学办学质量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来没有一个评价及其标准能够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没有一个十分科学、客观、绝对的结论以上六所谁是第一;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这三所高校法学专业在不同机构包括官方、民间、国外机构的中国高校法学专业评估排行榜中一般都据前三,第一则在三所高校之间你来我往,所以这三所高校法学学科的入选是客观公正并被广泛接受的。

▲ 图片选自清华大学官网:二校门

清华大学的法学相对于另外三所高校法学专业来说起步较晚,但是清华法学从创建开始就是依托顶级平台、引进顶级师资、坐拥顶级生源保持高速发展,关于清华法学发展的介绍可参考智合发布《五院四系方了吗?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十所新兴法学院》

起步晚只是和前三所相比较而言,和很多其他法学强校相比清华法学起步并不晚,并且它是2010年之前就获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12所院校之一。清华、北大这对CP是中国高校的绝代双骄,一直以来都是肩负着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责任和民族使命,发展最快、坐拥最好学校、最好生源和顶级师资的清华法学这次入选是合理的。

▲ 图片选自武汉大学新闻网,图:江涛

我们把目光从北方首都转移至长江之畔的武汉。江城多山,珞珈独秀,武汉大学在中国高校实力层次中稳居前十没有争议,是中国长江以南最好的高校之一。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在整个中国长江以南的版图中是实力最强的。2003年获批国家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武大是拥有法学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最多的高校,3个国家重点学科(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法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法研究所、环境法研究所),各个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都有在全国领先或一流的学术梯队。刑法学界的“北高南马”、刘明祥、莫洪宪;国际法学的韩德培(已故缅怀)、曾令良(已故 缅怀)、余劲松、肖永平、易显河、黄进;环境法学蔡守秋、王树义、秦天宝;经济法学的漆多俊、冯果、宁立志;法学理论的李龙、汪习根;宪法与行政法学周叶中、秦前红、江国华;民商法学的余延满、孟勤国、温世扬。

虽然前述不完全列举的部分名家大师有的身兼多处教职或已经调走,但是学术是讲究传承的,他们或是武大培养出来的,或是学术成就在武大取得,学术之脉溯源珞珈长江以南很多法学院的掌门和骨干师资也都是武大的法学博士,试问长江以南还有哪所法学院能有和武大相当的学科和师资?试问能和首都几所法学强校在整体实力上分庭抗礼的法学院除了武大还有哪个?考虑到首批一流学科的规模,优中选优,武大入选没毛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老牌“五院”之一,也是此次入选法学一流学科仅有的“两院”之一。中南财大法学具备很强的学科实力,但是这次入选并不意味着它一定就位列中国法学学科前六名,至少官方教育部2012年0301法学学科评估结果它排在华政西政之后。

文史砍柴在其文章《“双一流”高校、学科名单公布,心痛西南政法大学》中认为:“由于要考虑到历史形成的利益格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原来的“211”,必须有一个“一流学科”建设的名额,教育部让其“自定”,该校选了“法学”。于是乎,全国“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法学,除了北大、人大、清华、武大、中国政法大学,就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并不意味着她的法学真的比西南政法和华东政法强——这也是诸多法学界人士惊呼“西政、华政往哪放”的原因。

▲ 图片来源:智合LawSchool,图:李剑

▲ 图片来源:智合LawSchool,图:沈吴昊

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稳中求进,即从建设基础出发,平稳开局,平稳过渡,平稳推进,不搞全体发动、推倒重来;继承创新,即充分考虑“211工程”“985工程”等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继承好已有建设成效,同时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以上几句是官方对双一流建设实施推进基本原则的表态,其中“不推倒重来,考虑211基础继承已有成效是遴选指导原则”,这也佐证文史砍柴观点,书不尽言,个中缘由各位自能体会。


5-10年内不会对中国法学院实力格局

造成重大影响

首先看官方对双一流建设答记者问的两段话: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遴选认定所产生的是“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重点在“建设”,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建设过程中,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等情况,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学科,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

建设期末,将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期末评价。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双一流法学学科一经公布,大家争议中最直接的就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入选而华政、西政未能入选;“四系”唯独吉大老牌法学重镇未能入选;看到知乎某人才评论认为:“这次的双一流学科评选是对老牌知名学科的一次摧毁。法学五院四系,就上了人北法武+清华。”类似很多人疑问这会不会是对法学院格局的重新洗牌?这位知乎人才有些言重了,至少小编认为这不是对法学院格局的重新洗牌,更不是对法学学科的摧毁。可能唯一形式上变化的是武汉作为法学教育重镇的地位更加凸显。

相比之前的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法学教育中心来说,武汉作为法学教育重镇布局的官方存在感增强了许多,但这也就是形式上的。

第一:

双一流建设最直接的无非国家对入选学科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中国法学院领军方阵有十几所法学院系,一流学科建设只纳入了位列其中的六所,本来就是数量极少的优中选优。并且法学类的国家重点学科布局、博士学位点布局、国家级法学科研平台布局这些都没有改变,格局还是那个格局。

第二:

这份名单现在是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及学科的新时期布局战略,是迈向世界一流的起点,而不是认定这些学校和学科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还要看最终的建设成效。

第三:

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有进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终身制。


中国法学创新网推送法学双一流学科的文章下面一片心疼华政西政的,还有网友神评论:“西政、华政:难兄难弟一起走,谁先入选谁是狗”哈哈。还有知乎网友神评论:“西政:我TM法学居然没上!原来华政也没上,哦,那好吧。华政:我TM法学居然没上!原来西政也没上,哦,那好吧。”

如前文分析,这次没入选并不代表华政西政就比入选其中的某些高校法学差,这次没入选并不一定会对西政华政的发展造成多大阻碍。入选最直接是会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拨款,但是政策远远不会把近二十年时间由学科、师资、科研、社会声誉等形成的法学院总体格局给冲散。更不是获得财政拨款就一定发展得更好,就像当初西政、华政并未入选211工程而没有获得211工程拨款一样,这两所学校法学近几年来依然能在各大法学专业排行榜中挺进前十或前六!

华政:你强任你强,“老子就是华政”,也就是近几年中国法学科研成果连续雄踞前三而已。另外,魔都上海对市属的华政法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资金支持不会少。西政——太多人想看你新时期重振雄风,改革开放后为中国法学培养的最早几批人才已成当今法治建设的中流砥柱,假如你没落,那些法治建设中坚力量的西政校友们是不会同意的,也不会无视的。

另外,重庆市对市属西政法学一流学科建设一样拨款支持。另外吉大、复旦、交大、南大、浙大、厦大、川大、山大、中山、中南等法学学科实力较强的高校均入选了建设一流大学名单。官方就双一流建设方案内容答记者问表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通盘考虑学校整体目标和建设学科目标,统筹安排部署”,对其法学学科发展也是有利好和机遇的。

总之,华政还是那个华政,未来会成为更好的华政;西政还是那个西政,未来会成为更好的西政;中国法学院总体格局还是那个格局。青山依旧在,惯看秋月春风。

 —  END  —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智合原创团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