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武汉“双子星”何以入选“双一流”法学学科建设名单?

2017-12-28 姚震宇 William 智合LawSchool


作者 | 姚震宇 William

来源 | 智合LawSchool

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双一流”法学学科建设名单在网络媒体上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我等一票吃瓜群众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对教育改革称颂者有之,默默围观者有之,对名单质疑者更是不少。

智合LawSchool在十月初推送的《帝都法学格局:清北人政外还有谁?》一文中,对“清北人政”四位“执牛耳者”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可见帝都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稳坐头把交椅自是当之无愧,然而余下两所既不是位于江浙沪的“明日之星”,也非昔日的“黄埔军校”,而是同时花落武汉“双子星”,即武汉大学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不禁勾起笔者强烈的好奇心:究竟何种学术实力和影响力才能使武汉“双子星”得以可能?接下来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中国法学院领军方阵


华南地区法学院校“头把交椅”、

环境法学国家队、国际法学国家队

武汉大学法学院

如果说整个华南地区只能有一个老大,武汉大学法学院自是当仁不让。这不仅出于武大法学院作为传统“四系”之一所积累的深厚学术底蕴,以及由此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珞珈法学流派”,更是由其在新兴法学院日益崛起的新时期敢于“自我革命”与持续不断的努力所决定的——可以说,“老树发新芽”是它得以入选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根本所在。

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版2017中国法学专业排行榜中,武大法学院蝉联“探花”,仅次于北大法学院和人大法学院。虽高校排名榜单花样繁多、标准不一,但能连续多年在某一排行榜内维持前三的骄人战绩,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近年来武大法学院法学研究发展有增无减的强劲势头。

以代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为例,在2014-2017年间以“武汉大学法学院”或“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为第一单位就相继有7篇法学类专业论文刊载(如江国华教授2016年所作《行政转型与行政法学的回应型变迁》),年均1.75篇,这样高水平学术实力在“五院四系”圈子中亦属难得,而要想取得上述显赫“战绩”,没有一支功底深厚、努力创新的研究队伍是很难想象的。

并且,通过数据整理可知,武大法学院里光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就有7人,另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长江青年学者2人,此外学院内还有享受“院士”待遇的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等若干学界大咖或青年骨干,可谓大师如云、牛人如雨。尤为令人瞩目的是,今年三月,何其生教授成功当选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至此,武大法学院在历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中的成员多达7人,总人数也位列第三,这似乎从侧面证明了上述排名并非空穴来风。

至于武大法学院的国家重点学科、研究基地等信息料想读者朋友们已经从该院官网或智合LawSchool之前推送的文章(如《华中地区法学院实力格局:武大、中南财……地小更显济济》等)中或多或少了解过,本文不作过多赘述。但值得注意的是,武大法学院坐拥众多优势学科和丰厚学术资源却并未“寅吃卯粮”。2014年,法学院顺应时势,率先正式成立全国首家资本市场法治研究中心,近日该中心与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广播电视台合作共建的证券投资者教育基地已获证监会审批通过;趁新一轮司法改革设立巡回法庭之际,法学院已与最高法第四巡回法庭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新学期伊始,法学院即先后承办了2个国家级学术会议和5个重量级学术讲座……凡此种种都在向关心着武大法学院建设发展的人们宣示“赫日自当中”的雄心和底气。


知识产权法学国家队、

民商法国家重点学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法学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有一个难以忽视的存在,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当然,关于这个问题,先前存有不少争论与喧嚣,但笔者经过仔细分析后发现,除了“清北人政”无可争议外,中南财法学院与其他法学院校相比皆可一较高下而不落一丝下风。也许,是时候让我们来重新审视中南财法学院了。

作为“五院”之一的传统法学院校,中南财法学院培养出了无可比拟的77级“中国法学第一班”。同时,中南财法学院教学和科研机构完善,不仅囊括理论法学系、民商法学系(国家重点学科)等一系列法学学科,还建设了国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诸多法学研究所。其主办的《法商研究》期刊在CSSCI法学类来源期刊中排名稳居前三。

近年来,中南财法学院在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更是取得了丰硕成果。以2012-2017年度中国法学创新网对各科研单位CLSCI他发数及三大刊物数排名为例,中南财法学院除了2015年排名第七外,余皆名列前六;就法学教育而言,中南财法学院代表队先后在2016年红十字国际人道模拟法庭竞赛中获一等奖、在第15届Jessup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中国赛区选拔赛中获二等奖;在科研团队方面,法学院姚莉教授领衔的团队入选2017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名单,并在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上有8项课题获得立项资助,再创历史新高。

中南财法学院在激烈的法学院校“人才引进竞赛”上也不惜“大下血本”,不仅保有本土培养的如陈柏峰教授(法学界最牛“80后”之一,已获第八届“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提名)等青年才俊,亦有延揽具备德国、日本等留学背景的海归人才(如夏昊晗,德国慕尼黑大学LLM,波恩大学法学博士),甚至于最新招聘启事中对高层次人才公开许诺提供最高达百万的年薪待遇,彰显其重视、培养一支与国际接轨的科研队伍的坚定决心。

在“双一流”建设名单公布的同一时间,有一则新闻也许没有引起大家的太多关注,即中南财法学院上报的《法与经济学科群建设方案》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法学院将按此方案全面推进法学学科建设。此举意味着中南财以本校经济、管理等学科极力支持法学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本校既专财经又专法学的学科优势,这在全国高校中也是不多见的革新之举。此外,金秋九月,第五届长江中游城市群法治论坛筹备会也在中南财南湖校区隆重举行,中南财法学院不仅着眼于国家层面的“依法治国”进程,同时也强调服务于长江地方城市法治建设,助力长江地方法治社会发展。以上所述种种夺人耳目的新晋教研成果和成就,无疑是中南财定位法学为一流学科建设的力量源泉与信心所在。

  —  END  —

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 | Elev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