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学院毕业生的就业与择业——致处于迷茫期的人

2016-01-29 陈桂平 智合LawSchool
陈桂平建纬(深圳)律师事务所



一、问与答
几乎每年毕业季一到,总有那么一些师弟师妹问我这个问题,无非就是考公务员好,还是当律师或者到公司当法务强?接下来演变无非就是到底是当哪种公务员好,进什么律所平台强,还是到什么类型的公司当法务最佳?当然,前者三个问题,是从业的选择问题,后者三个问题是更进一层的问题,而我答来答去就是最终归结的就是一句话:你的性格抱负适合做什么?你是否又达到了想去做什么的那个能力?

实践出真知,虽然我的理解不一定的真知,不过我倒是可以个人的经验来分析一下上面的提问,以及对所要从事的这三种职业的个人见解。说白了,从毕业到现在,我在香港律所国内的办事处短暂待过,在国企待过,在上市公司当过法务,在从事证券业务的律所打过酱油,最终进入目前的律所—上海市建纬(深圳)律师事务所当了八个月助理,在第七个月拿到执业证后,交接工作一个月就独立执业,迄今我也没想着离开,虽然几年来,身边的好友离开的不少,也有离开后回来的,有的换了平台继续做律师,有的去了中大型企业做法务,但是我还是在这里,之所以不离开,可能是因为毕业到现在跳槽跳累了,更主要的原因是到哪都是靠自己,与其到处尝试,还不如原地把根扎稳,不管是当律所团队的成员还是单打独斗都是如此,何况我个人的性格也不适宜去公司当法务,所以只能是在律所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

二、对法学科班对口三个主流职业的拙见
回归上面的问题,到底选择从事什么职业好?其实法学科班毕业的应届生都是如此,面临三大方向的选择。公务员相对律师而言,稳定、福利好、工资比应届毕业生的律所工资较高,而从业的金钱成本相对较低,但是考公务员也是万军过独木桥,进入这个圈子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而公务员升职也是非容易的事。长久来说,可能日复一日的干一类事,工作显得枯燥,加上中国官本位的思想以及传统观念认为公务员毕竟是“官”,所以许多父母也想子女毕业后以考取“功名”为先,但近年来,公务员报考的热度相对降温可能也有前面提及的公务员工作枯燥的原因,加上近年来公务员体制的改革,原先有的许多福利条件取消了所致。而近一两年也听说了不少人从公务员系统辞职从事其他行业的消息。因此,是否适合从事公务员,首先自己得评估一下自己未来是否喜欢过那样的日子,还是说自己喜欢从政,亦或说自己适合从政,至少,对于公务员体制内的游戏规则,自己得受得了,还得过得好,那么选择这行,未来当个处长或者厅长啥的,说不定也非难事。但是,就我个人理解而言,公务员从台面上讲,不是一个满足自己财富增值、和言行自由的行业,如果你的个性和赚钱欲望很强,可能你不太适合从事这个行业,因为这样性格,可能最终反而会害了你。

再者,到律所工作好,还是当企业当法务好?个人认为企业法务和律师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都是解决企业的法律问题,但是这里更加关注的是其区别:
1
业务的熟悉度方面
企业法务如其名,仅是处理本企业的法律事务,接触面相对律所窄但是却可能就某企业的经营内容比非专业律所要来的熟悉。而律所工作方面,接触面比企业广,甚至在企业遇上难题时,企业最终还是会聘请外部的律师处理。
2
职业的门槛方面
企业法务,就一般职位而言,未必需要过司法考试或者取得律师执业证,普通的企业或者辅助性的法务角色,可以接纳应届的毕业生。而进入律所,可能门槛相对高点,尤其是进入中大型的律所或者专业化的律所。比如就过司法考试而言,由以前的选择条件变成了现在的必要条件,还会考虑毕业的院校、学历、形象外观、言行举止等等。当然,如果自己能够放下身段,要进入律所也不难。
3
资源方面
在企业,当法务可以借助的资源无非是来自于企业平台或者是企业的负责人,而在律所,随着工作以及个人执业的深度和广度,则长久而言,律师这职业却可能是资源整合和客户资源对接的身份。
4
工资待遇方面
应届生进入企业当法务相对进入律所来说,工资会相对高一点,当然这方面,我仅是指平均值,因为部分律所对于应届毕业生担任助理的工资待遇也是比较高的,但是这部分毕竟少数,要求的条件也比较苛刻。但是,从长久看,从事律师的职业收入会比企业法务高。
5
企业家重视和认可度方面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基于企业家的法律意识还是参差不齐,对于多数企业来说,企业法务或者法务部门仅是一个消耗部门或者一个消耗职位,而不是定位为企业预防风险和解决法律问题的重要部门,简单说不是“创收部门”。因此,企业法务可能更多的是行政类的工作,也有可能企业家对自己所提出的风控思路或者法律工作不够重视,企业法务在企业工作可能更多地得迎合企业情况、企业家的喜好或者说口味,而无法相对独立的去提出自己真正的想法。虽然企业外部律师也需要考虑前面的因素,但是相对来说考虑的成份会相对低,因为律师本身就是独立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企业外聘律师解决企业的法律需求或者法律难题,其中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6
个人发挥的程度不一样
在企业当法务,个性是需要考虑所在的角色以及企业的实际是否允许。而从事律师,可以在职业规范内相对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因为律师本身就是一个个性化很强的职业。
7
自由度不同
在企业当法务,如果是企业以及企业家对自己的工作认可度较高,那么可能个人时间方面相对自由,但是这个毕竟是做到一定职位或者程度后才有的待遇。但在律所,除非是公司制或者类似公司制的律所外,多数律所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
8
人际关系方面
在企业当法务,人际关系相对于律所会变得复杂,在律所,说极端点,可能自己仅需要处理好客户的事或者是团队负责人交代的事即可,而在企业当法务,上下级关系要处理好,内外部关系要处理好,同级关系要处理好。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指在律所可以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其他人,仅是相对企业来说,律所的人际关系更加单纯些。
9
面对的成本压力不同
企业的法务不存在需要寻找业务或者客户,而律所的律师,如果是需要承担办公成本的律师以及自行核销的律师,那么则基本都需要面对执业成本的压力、人员开支的压力等,而这个决定了业务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管是所谓的大律师还是入门级律师,基本都面临业务问题,只不过是业务的种类、收入的区别而已。归结前面几点区别后,其实自己选择做什么,可以对比一下自己的性格取向是否可以一一对号入座。而从应届毕业生的经济现实来说,如果家里不是经济很充裕又面临三姑六婆对自己就业快慢的压力,那么首先要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收入上的问题,因此,必须先让自己经济上稳下来,尤其是还得给家里贴补家用的情况。如果自己经济方面可以允许,又想从事律师,那么未必需要先做法务然后再去律所,可直接进入律所,这样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时间就会相对长,职业历练相比企业多。有些人说,在企业当法务可以积累一定的人脉关系,说句难听的,我个人觉得前面的情况也得看自己进入什么企业,担任什么职位的企业法务,所谓“人走茶凉”的事并不少见。而进入律所,就目前国内也好,境外也好,律师助理的待遇相对较低,因为律师这个行业是自给自足的行业,而且有学徒式的成份,当然,就律师而言,经验和技能是决定收入的因素之一。因此,如果自己是选择从事律师行业,那么对于暂短的经济收入应该放在其次,更多的应该看重自己可积累的经验和技能的提升。

三、律师的修炼
从事律师工作,确实如有些同行吐槽说的是“苦行僧”的生活,甚至还有贬低自己职业的评价。实际上,我个人对前面的吐槽也好,或者贬低也好,有点难以理解,因为路是自己挑的,既然自己挑的,那么又何必自己吐槽自己的选择或者累,更别说贬低自己的选择。与其觉得做律师如此难受,那改行不就得了,至少在逻辑上我觉得应该是这样。

那么怎么做律师,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难,基本素质主要是法学功底好、实务经验强、外在形象好、言行举止嘉、谨言慎行、文笔强、遵守职业道德、先客户后自己。而前面许多是需要经历时间的历练,以及处理业务的经验积累。至于说,到底是从事非诉业务,还是诉讼业务,从事什么样的非诉业务或者从事什么样的诉讼业务,这个在于个人的喜好问题。我个人觉得,诉讼与非诉实际上是离不开的,因为诉讼是实战的经验,非诉是经验的转化,比如说,一个没打过租赁纠纷的律师,让其起草、审查或者修改一份租赁合同,那么极有可能是闭门造车,这样可能害了客户并最终丢了客户砸了自己招牌。而相反,如果是处理过多种租赁纠纷的律师,那么其在处理前述合同事务时,其可以条件反射的知道合同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处理较为妥当,而一旦前述合同触及诉讼,怎么样才可以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或者相对平衡的地位则对比非常明显。另外,其实律师本身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这个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文字写作方面,简单说就是“能说还要能写”,否则,还是缺了一条腿走路。因为文字写作能力,不管在诉讼中还是在非诉中,亦或出具个人的实务案例或者学术文章都是离不开的。而文字的表述过程,一方面是对自己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逻辑表达的思考,更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思索论证的过程。

至于说是自己独立执业、成立团队,还是做授薪律师,这点看自己的性格和综合能力。无所谓对与错,仅是适合与否,再者,是否适合,得自己进入那个圈子并是否能够融入那个圈子才知道答案。

四、对应届毕业生的建议
在我自己刚踏入社会时,曾经应聘一家律师事务所,当时律所的合伙人要求我拟一份六年的职业规划,说白了,当时这个要求有点把我蒙住了,因为作为当时的毕业生,仅想着找到工作就阿弥陀佛了,还要求写六年那么长,但是最终还是憋着写了,虽然最终没进入那家律所,但是这件事一直影响着我。实际上,应届毕业生或者说频繁跳槽的人之所以迷茫,根源在于自己没有真正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至少连五年内自己想走什么样的路都不清楚。有些人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然而,有计划至少比没计划瞎碰瞎撞好。所以刚毕业的时候,就应该规划一下毕业后三五年内的目标并作出规划,并朝着目标付出自己的努力,即使过程中可能会有调整或者改变,但是至少思考了自己想要什么,有些人说“那思考了努力了”但是结果未必达到,但是,如果连思考努力都不去尝试,何谈自己以后要发展多好。

如上所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在我看来,前提也是先要有计划再根据自己接触后进行调整,而不应该一到毕业就光想着要工作,稍微出点岔子,要么跳槽,要么怨天尤人,三折腾四折腾,把自己青春消耗了,而自己的未来却一样不知何去何从。甚至相比同时起步的人来说,自己还在原地踏步,而看到别人的发展却只能望尘莫及。

所以,先好好考虑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性格适合做什么,然后就好好的尝试,去碰壁,去沉淀。所谓“是金子始终会发光”,但前提也是它会发光之后别人才可能进一步挖掘,并最终知道它是金子。因此,作为应届毕业生,先把自己的未来规划好后,把自己职业技能提高了,让别人忽略不了自己的存在,如此,才最终可能实现自己想要的那个结果,如今的社会很现实,如果有能力,甚至可以挑工作,如果没有能力,那就踏踏实实的好好把自己磨练好了再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