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大学生独闯无人区身亡,救援队员朋友圈曝光:沉默的真相,不该被遗忘!

青年文摘 2020-12-1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颜小乙 Author 我是颜小乙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颜小乙

来源:颜小乙(ID:niduDJ)



大半个月前,因毕业压力太大、独自前往青海可可西里旅游的失联女大学生,已确认死亡。


最新消息:警方发现了安眠药瓶,女孩衣服上没有血迹。


“应该是先结束了生命,后被动物攻击。”搜救人员说。


来的时候,一身行囊,一副年轻的容颜;走的时候,只剩破碎的衣裳,和残缺不全的骨骸。



空寂荒蛮的无人区回荡着女孩的绝望,也留下了父母的哀吟。


他们与孩子的最后一面,在公安局。看着那空荡的骸骨,听着警方在耳边通报DNA比对结果及整个搜救的过程,来不及说出口的爱,成了最后的遗憾,爸爸艰难地说:


“我们的女儿黄雨蒙,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虽然承受着丧子之痛,女孩爸爸仍不忘感谢搜救队员:


“我和孩子妈妈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特别是格尔木市公安局全体搜救民警,连日来深入可可西里高海拔无人区不间断寻找我们的女儿。”


如果家长没有发声,救援队员的辛苦无人知晓。


在生命的禁区,搜救难


4天时间里,搜索了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14万个足球场。


有的地方车子进不去,队员们只好徒步,每天要走至少20公里。



袜子磨破了,脚磨烂了,他们挨着疼,迎着强劲的寒风,不放弃遇到的每一个沼泽和湖泊,展开大海捞针式的搜救。


然而,队员们面临的困难不仅是找人难。


这是一只羊的尸体,肉全被挖走,只剩沾满血的骨架。



骆驼斜躺在地面,肚子露出一个大洞,五脏都给吃空了。



还有的动物,在残暴的袭击下,只剩一坨毛皮,黯然地垂在地上。



无人区之所以叫无人区,不仅是人类留下的一方净土,更因为人在那样的环境下,无法生存。


野生动物会毫无顾忌地向同类发起攻击,更不要说人了。一旦碰上,凶多吉少。


极端的天气,则是隐形杀手。


前一秒晴空万里,下一秒就下起冰雹。如果感冒,会引起肺水肿、脑水肿,用不了几个小时,就会出现严重的休克和昏迷状态。


有些救援队员在这里停留时间长了,身体吃不消,出现缺氧、脸色发黑等情况。


救援队员们在这样的情境下,不敢吃,不敢睡。


这世上本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如果女孩失联这件事没有被报道,依旧会有很多不了解无人区的驴友,前赴后继地去冒险。


然而,驴友在冒险,救援队更是在冒险。


最近还发生了一件事。35岁男子独自一人去爬山,在海拔5080米的山中扎帐篷露营。


食物耗尽,体力耗尽,错过了下山的最佳时间,他躺在帐篷里发出求救信息。


为了救他,救援人员翻了整整三座高峰。


上山的时候,沿途到处是坑坑洼洼的巨石,人走在上面,颤颤巍巍,只能小心翼翼地攀爬。



救援之路犹如在刀尖上起舞,有救援的消防战士差一点从高山上滑落。


下山的时候,空中扬起了冰雹。队员们用担架驼着男子,你拉着我,我扯着你,这才成功解救了被困的人。



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如果没有救援人员的紧急救援,等待男子的,将是无法想象的悲惨结局。


然而,穿梭在最危险的地带,做着最苦最累的营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的救援队员却是一直被忽略的群体,只有发生意外的时候,他们才会被提起。




救援队员有多辛苦?


穿越无人区,攀爬高山,类似的救援险境并不是最困难的。


还记得翼装飞行女大学生身亡事件吗?


天门山,刀削般的悬崖拔地而起,几座孤峰兀立,上顶云天,令人望而生畏。



女翼装飞行员意外坠落后,因为没有携带GPS,无法准确定位。


搜救队只得在2平方千米的山内,展开最无助的搜救。


两侧绝壁,空谷幽深,180度的陡坡层层叠起,救援队寻到山坳里。


有一位救援人员掉入了悬崖,还好被大树挡住,挂在树枝上,这才捡回一条命。


行至密林深处时,蛭蛇环伺,遍地的蚂蟥随时爬到人身上吸血。


为了避免被咬,队员们只得用胶带将小腿层层缠住。每走一段时间,就需要停下来,将脚腕处的缠布解开,把血迹擦去,才能继续上路。


可不论搜救有多困难,他们都不肯停下匆忙的脚步。因为在他们心里,多走一步,走快一点,也许就能救下一个人。


但有的人倒下了,再也没起来。


2017年12月3日,58岁的驴友带着一条狗,在秦岭失联。


在搜救他的过程中,搜救员黄忠文不幸遇难。


参与搜救工作的4年时间内,他救下200个人,这次却没把自己救回来。


在失足坠崖前几分钟,他提醒同行的救援队员说:


“这里有暗冰,你们要小心。”


话落,随着一声惊恐的尖叫声,黄忠文滑入了约50米深的山沟。


另一边,黄忠文的妻子还在等他回家。


万万没想到,等来的竟然是这样的消息。



救援队友、民警、黄忠文救过的人,纷纷前往他的家中吊唁,在他的遗像前上香,送老黄最后一程。


妻子看到一个个丈夫曾经救下的人,捧着丈夫的遗像,难忍泪水。


“他常说,救回一个人,就会有一个家庭获得完整。”


老黄的小家散了,妻子和当兵的儿子再也等不来爱的人,往后余生,只剩孤单为伴。


我不反感一些人探险,也不反感一些人去人迹罕至的地方挑战生存能力。


若探险者遵守规则,些悲剧本可以避免。


你在冒险,冒生命危险救你的是救援队员,担惊受怕的是他们的家人。


从字的结构上看,将“忌”字拆开,上为己,下为心,意思是,为人最忌把自己放在高处,“心”里只装着“己”。


无人区写着人不可以进的汉字标识,有人偏要进。


湖边挂了“禁止游泳”的牌子,有人还是一跃而入。


景区明明禁止爬野路,偏偏有人为了逃票,以身涉险。


《银魂》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真正的自由不是天法无天,而是按照自己的规则活下去。


任何自由都有边界。




救援队员劳累、面临生命危险的另一面,是部分遇险者的无知和愚蠢。


2016年,五男一女违规进山,4次误发SOS信号。


深夜9点半,四川四姑娘山管理局连续收到了几条救援信号,当下组织救援队,立即赶往山区。


而当一行人历尽艰辛,在凌晨2点30分终于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帐篷里呼呼大睡。


看到搜救队员着急的样子,一行人擦着惺忪的睡眼,很是意外。


SOS信号也可以是游戏,也可以用开玩笑盖过去?


还是在四姑娘山,2011年发生了更可笑的一幕。


14人的团队违规穿越四姑娘山后失踪。


为了救这14个人,前后出动了300多人,持续十余天进行地毯式搜索,搜救成本超过10万元。


获救成功后,有人不满了。


“救我怎么了,应该的。”


无知与傲慢同级,迂腐与蛮横同行。


这不是个例。


我想起了“复旦黄山门


18个复旦大学的学生进入黄山一段未开放的区域“探险”,大晚上违规逃票进山,缺乏足够的专业和齐全的装备,因唯一一台GPS落水,集体被困黄山。


为了救他们,200余警察,以及来自消防、综治队、环保放绳工的队伍,打破“夜不上黄山”的说法,分批次,在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的黄山上,边找边吆喝了近6个小时,终于在深夜两点半找到了他们。


发现他们的时候,我们的救援人员已经体力耗尽。


然而,考虑到雨夜危险、大雾弥漫,那18个人又很虚弱,战士们强撑着,打着手电,爬索道,穿河流,有人在前,有人在后,冒雨护送18个人下山。



因为山路难走,只得一个人一个人地救。为了给一个女孩让路,张宁海摔下了30米深的悬崖。


他才24岁,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这18人的任性买单。


在那18个人下山后,烈士的遗体被冰冷的雨淋了7个小时后,才被抬下山。



经历如此种种,在张宁海牺牲后,本该感恩的获救复旦学子却说:


“你们就该为纳税人服务。”


这些话比被尖刀扎在身上还要痛。


一位警察同行说:“当我们穿上警服,就做好了为危险牺牲的准备,但不是这种无谓的牺牲。


追求着自由,标榜着人权,享受着社会的福利,一边要求着免费救援,一边又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傲慢自大。


都要避风,那谁来当港啊?


我们不应该以救人成本的多寡,来决定是否营救一个人。


但这并不代表应该无底线地包容不守规则的人。



在国外,如因违规行为遇险而产生救援,赔偿金额非常高昂。


在日本的一个滑雪场,售票处旁的墙上贴了一张表格。


如需救援,一个担架多少钱,一辆雪车多少钱,一名救援队员多少钱,写得清清楚楚。


2013年,一名悉尼男子违规进入悉尼饮用水源头保护区,甚至在当地点了一把篝火,被罚6600澳币,折合32916元人民币


2009年,美国一17岁男孩爬山迷路,他获救后,被要求支付2.5万美元的救援费。


而在中国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


“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处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只要你是中国公民,你遇险,救援队员不辞辛苦,无论如何都会救你。


“你们未安全,我们不离开。”


更不要提,如果是公益组织参与救援,他们一分补偿费都拿不到。


近年来,违规进山、无人区遇险的事情时有发生,搜救队员紧急救人的新闻不绝于耳。但面对救援的正确态度,却迟到了。


崇拜诗与远方,是你的自由。但不要以生命为代价,去赌未知的远方。


你在冒险,不应该用救援队员的牺牲来成全。


你追逐的诗和远方,

不应由别人来买单。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0年第16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作者简介:颜小乙,90后女作家,关注颜小乙(ID:niduDJ),百万新青年聚集地,看不一样的世相,写不一样的文字。


▽ 更多推荐阅读 ▽


37岁高管放弃百万年薪只想摸鱼:废掉一个人,就让他忙到没有生活


知名女星“吃别人剩饭”,背后的真相触目惊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