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结婚8年,3波亲戚来借房”:幸福的夫妻,都有点“六亲不认”

言偃 青年文摘 2021-04-14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言偃

来源:精读(ID:Jingdu999)



前阵子,看到一位网友发帖吐槽自己的亲戚。



网友和老公结婚八年,因为名下有套学区房,几年内有几波亲戚来借房给孩子挂户口读书。


这些来“”学区房的亲戚们,说辞基本都一样:“假交易过户一下


看完帖子,无数人被该网友的亲戚的厚颜惊呆,可是网上一搜,又会发现这样的亲戚不是个例。


所谓亲戚借学区房,说是“假交易”,但事实上需要真正过户,而房子一旦过户,就产生了物权转移


在法律的层面上,首先,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一旦被发现,双方都要被取消在该学区入学的资格。其次,这房子已经正式交出,私下约定未必能得到法律支持,一旦发生纠纷,真正房主的权利根本得不到保障。


现实生活中,更有许多因为所谓“假交易”被坑的亲戚。




2004年,浙江一位李女士在婚前购买了一套房屋,婚后为了帮助老公弟弟的女儿读书,将房子暂时过户给小叔子和弟媳。


几年后,李女士的丈夫意外离世,李女士为了偿还贷款,想把房屋抵押或卖出。


可这时,小叔子夫妻不认账了,弟媳甚至狡辩称:“我们是经过合法程序,向李女士夫妇购买的房子。”


换句话说,小叔子夫妇想把这套“借”来的房子据为己有。


之后,李女士通过起诉才要回房子。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


“亲戚关系常常是最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联想前面那个网友发的帖子,不就正贴切吗?


只因自己有一套学区房,亲戚就能觍着脸上来,冒着违法的风险,叫你把房子过户给他使用。


一旦被拒绝,马上翻脸。


为什么有些亲戚总招人烦?


因为他们太缺乏界限感。




之前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个生活环境极为压抑的家庭。


一套不大的房子里,住了一家八口人,分别是一对年轻夫妻,两个孩子,妻子的父母、姥姥和姨妈。


为什么这么多人要挤在这样一套房子里呢?


原来,年轻夫妻想要扎根上海,就决定在周边买房,但钱不够。


于是丈母娘把东北老家的唯一住房卖了,补贴他们买了这套房子,然后全家过来生活。


家里姥姥没人照顾,接来一起住;姨妈刚离婚没地方住,也接过来住。


最后,这套小小的房子,硬生生挤进了八口人,每个人的活动空间都被压缩到最小。



女婿在上海上班,每天往返通勤四小时,挣的钱不仅要还房贷,还要养八口人。


万般无奈下,女儿找上了家装综艺,想让设计师帮忙设计一下,改善居住环境。


可就像这位作者所说:


“装修可以改变一间房子,但很难改变一个人或一个家庭。


“你以为只要房子够大、居住环境够舒适,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事实上,无处不在却混乱不堪的边界感,才是导致一地鸡毛的最主要原因。”


这个家庭的八口人,除去年迈的姥姥和两个幼儿,其余每个人都有劳动能力,却只靠一个人赚钱。



三十多岁的女儿,在家带孩子;她五六十岁的父母,在家抱怨女婿没本事;还年轻的姨妈,明知房子小人多,还过来投奔……这样的生活想想也够窒息的。


而这一切的根源,其实都源于他们之间太缺乏界限感。


女儿女婿没有界限感,所以才能让父母卖掉唯一住房,支持自己买房。


丈母娘没界限感,才想照顾每个人,大包大揽亲戚的所有事。


姨妈没有界限感,才能毫无负担地住进外甥女家。


泾渭不分的亲戚关系,在不断消磨彼此的感情,也让生活变成一片狼藉。



过年回家,多少人不得不遭受来自亲戚的“灵魂拷问”?


找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

生小孩了吗?什么时候要二胎?

工资多少?奖金多少?

买房了吗?房贷多少?


一系列的问题,暴露了知乎网友@百越水木 总结的当代亲戚特点:

 

来往不多,管得倒挺多。

根本不熟,装得倒挺熟


多少人以亲戚的名义,对他人进行全方位的隐私侵犯、生活干预甚至道德绑架,还美其名曰:“我是关心你,为你好。”


可人际相处应像周国平所说的:真诚如果不讲对象和分寸,就会沦为可笑


没有分寸感的关心,只会让人敬而远之。




作家晚情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晚情从小是被爷爷奶奶和两个姑姑带大的,于是她从小到大的生活都是被过度干预。


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消费,每个亲戚都想管控她,即便她从开始就没乖乖听话过,可亲戚们还是不遗余力地想要干涉她。


等到她结婚之时,晚情自己还没对婚礼发表意见,亲戚们先吵得不可开交了——一个要这样办,一个要那样办;一个说你太落伍了,一个说没你落伍。


最后亲戚们发现,晚情根本不想办那种“花钱摆阔”的婚礼后,所有人都开始统一阵营,对晚情施压,要让她按照家乡风俗走一遍。


晚情只给出一句话:“成年以后,我的事情必然自己做主,你们可以提建议,但是听不听在于我。你们要怎么办,我也阻止不了,但是我绝不会配合。”


态度强悍的晚情,激怒了所有人:脸都被你丢尽了,寡妇再嫁都比你风光!


那段时间,晚情和亲戚的关系都很紧张,大概有整整半年时间,只要一有机会,亲戚们就给她洗脑。


她丈夫在亲戚们长期大范围的强压下,差点撑不住想顺从,可晚情坚决不同意,因为她知道: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从今以后,我们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妥协一次,就等着妥协一辈子。”


此后,买房、装修、生活,亲戚们还是锲而不舍地想插手,可每次都被她坚决拒绝。


几次之后,亲戚们都明白了,晚情不是能被他们掌控的孩子,于是慢慢减少对她的干涉。


有一天,当初对她干涉最猛的妈妈突然对她说:“其实孩子还是有主见的好,你是对的,现在我不来干涉你,这样大家都高兴。”


晚情终于迎来彻底的“胜利”,她忍不住感慨:


幸福的夫妻,多少都有点儿“六亲不认”。


所谓“六亲不认”,并非无情无义,而是要清楚自己和原生家庭的界限,超出界限和原则的事,果断拒绝,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小家庭的幸福。


深以为然。


说到底,亲戚间相处还是要注意界限。


这种界限,不是刻意疏远,或是冷落怠慢,而是学会保持距离,既不要干涉他人生活,也懂得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有一个“刺猬效应”是这样说的:


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最大限度地感受对方的美好。


亲密有间,疏而不远,才是关系长久稳定的良方。


愿你我都能,做恰到好处的事,当行事有度的人。


和你共勉。


保持适当距离,才能更加亲密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1年第5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作者简介:言偃,精读主创,个人微信公众号:言偃(ID: wyl_yanyan )。本文首发于精读公众号(ID:jingdu999)。


▽ 更多推荐阅读 ▽


不相信爱情的年代,再也不会诞生经典情歌


《你好,李焕英》虐哭上亿人:贾玲在电影里没说的话,揭露成人世界的扎心真相


青年文摘开通视频号啦!

点击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