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偶像”,我还是怀念这批智商高的

青年文摘 2021-04-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Vista看天下 Author 指听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指听

来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最近各大平台的选秀节目纷纷开播,又到了一年一度……哦不,是一年好几度的“流水线生产爱豆”的季节。


或许“万物皆可唱跳”的风刮得实在是太猛又太久了,普通观众已经渐渐开始感到审美疲劳。



 “我们内娱要完了吗?”


前段时间,央视的选秀综艺《上线吧!华彩少年》因为有笔试环节,还被赞扬是“打破了唱跳选秀”的常规。


有网友喊出了心声:“还不如搞个青少年知识竞答大赛,让我看点性感的大脑洗洗眼睛。”


大家纷纷表示赞成,建议各大平台从善如流。


可是等等,知识竞答+高智商“偶像”——


这节目不是20年前就有了吗?



能上这学霸节目,是多少90后的梦想


身为一名90后,童年时的我是被严格限制看电视的时间的。


然而每到周六的下午,我爸会准时洗上几个水果,盛情邀请我坐到电视机前收看某个知识竞答节目。


它就是《三星智力快车》。


主持人樊登、王梁


20年前《超级女声》还没有开播,国内观众心中更是没有什么选秀的概念。


但《三星智力快车》的每一届年度冠军诞生,都处在无数年轻目光的注视之下。


毕竟人类的本质是知识竞答(误),当时的《开心辞典》《幸运52》都堪称国民节目,更不要说《智力快车》还是在中央一套播出,地位可见一斑。


当年还是小屁孩的我,不仅每期都会准时收看,还会跟选手们抢着答题,并在心中暗暗算分较劲。



而我的一位学霸闺蜜,初中时更是因为入选选手库激动得一夜没睡,结果直到大学毕业也没等来节目组的邀约。



当然,更多人则是连靠近梦想的机会都没有。


对每届冠军都如数家珍的95后小橙,当年只能在脑内幻想自己站在台上叱咤风云、秒杀对手,结果因为太入迷没听见妈妈喊自己去厨房端菜,还被敲了脑袋。


《三星智力快车》作为当时人气最高的青少年智力竞赛节目,基本内容就是以闯关的形式进行一系列知识问答。



乍一听不过是《开心辞典》的青少年版本,感觉王小丫姐姐马上就要坐在对面,面带微笑地问出那句:“你确定吗?”



只有真的认真看过几期,才能知道看似轻松的节目环节背后,有着多么硬核的内在。


比如不少人最噩梦的回忆,就是在看电视时听到爸妈那句“天问”:


“这道题你会不会?你上了高中能不能去参赛啊?”


首先显露出端倪的是出题的主持人。


早期的节目主持人简直一个比一个看着有文化,比如路一鸣、李瑾、樊登等。


对,就是樊登读书会那个樊登,在他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四大天王”之一前,我对他唯一的印象,就是给选手出题时那张皱巴巴的扑克脸。



以至于后期改版时主持人换成了靠家政节目起家的方琼,还让不少老粉感到不满。



当然,作为主持时间最长的一位,方琼后来也成为节目情怀的一部分了。


不过即便是换了爱笑的方琼,也没有减损比赛本身的硬核程度。


当时节目的定位是“展现中学生面貌”,录制前还要在各个学校进行一波海选,所以能上电视的参赛者大多是知名高中的尖子生。


平时总有人开玩笑,说高考前是自己这辈子智商水平的巅峰。


那如果按这个逻辑,以高中学霸为主力的《三星智力快车》,堪称是一场硬碰硬的智商比拼。


才女武亦姝前几年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时,一段飞花令让我们惊为天人。当时还有不少人不服气,说自己集训三个月也能达到这种水平。


在智力快车的世界里,可没人敢说这种话。


比如,你要背多少个知识点,才能准确回答出“原子弹为什么会形成蘑菇云”?



而在另外一期节目中,选手在回答“煤气中毒为什么需要高压氧治疗”时含含糊糊,结果被主持人一脸严肃逼问:“不利于排出?排出什么?讲清楚原理。”


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也开始不由自主地跟着直冒冷汗。


除了问答题之外,还有更加让人想说“告辞”的《英语平台》环节。


选手需要在固定时间内用英语向一名外国嘉宾解释单词,根据对方猜出的个数得分。



英语解释英文单词,还得让外国人猜出来?


不好意思,就连动不动就号召学生在操场上大喊“my name is XXX”的疯狂英语,也不敢对我提出这种要求。


所以你看,多少90后都曾经在电视前跃跃欲试,但一动真格的还是怂了。


“这也算是种自知之明,不然就凭我这贫瘠的知识储备,唯一的结果就是丢人现眼。”



“在节目中学到一个知识,够我吹半个月”


于是也就难怪,《三星智力快车》在学生群体中天然有了一层“精英”滤镜。


绝大多数选手站到台上的那一刻,本身就已经自带光环。


我还记得,2005年的某个学神在一场比赛中怒甩了其他选手几乎一半分数,就此成为我后桌女同学人生中第一个理想型。而在节目的贴吧里,也时常能见到对选手们的“大型追星现场”。



要知道,对于生活在小城镇的高中生来说,即使是身边学习最好的那个同学,往往也每天埋头于做题和读书。


而节目中那些台风稳健、知识广博的少男少女们,就理所当然地填补了大众对于“学霸”的终极想象。



至今还有不少真心实意的节目老粉在网上追问:“当年那个XXX后来去哪儿了?”


尽管2008年之前的比赛视频已经很难找到,但从大家拼凑的文字记忆中,依然能够感受到选手们当年的风采。



2008年的谭樊马克尽管没能走到总决赛,但他在半决赛时对鲜卑族文化演变的一系列阐述,让不少年轻观众念念不忘。



而在总决赛因几分之差惜败的2003年亚军常颖,靠着一个有关火箭发射原理的解释,也成了老粉们心中的“无冕之王”。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当年最受追捧的选手往往都是见多识广型的学霸——知识面要够宽,更重要的是不能只是死记硬背。


如今的明星想要营造“高智商人设”,通常靠的是展示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而倒回到20年前,这可能只能证明你“课本知识学得还行”。


《三星智力快车》在2000年7月首次开播,而就在前一年,“素质教育”的概念正式被推广到了全国的各大高校。


我们很难说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真正的联系,但对很多学生来说,这或许是他们第一次看到“不只会做卷子的学霸”。


英语超强的大神不仅能对地道的俚语表达如数家珍,还能顺便讲个历史小故事:



答案是女孩写给男朋友的分手信,起源于美国的一首流行音乐歌词”Dear John,how I hate to write”,后来被士兵们代指妻子的来信。


就连节目中时不时就乱入的各种小众文化科普,也成了学生们的谈资——每次get了新知识,都忍不住要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


手球运动员在节目中展示防守动作


身为曾经连追5年节目的资深观众,网友@王小小小小 至今仍对那道“在水中加什么才会让玫瑰花提前开放”的动手题印象深刻:


“几天后我就在化学课上回答出了阿司匹林的化学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大出风头。”


乙酰水杨酸属于花激素的一种,能促进植物生长


这固然有中二少年小小的虚荣心在作祟,但靠一个考试不考的冷门知识就能收获同学的敬佩目光,也无疑暗示着某种价值风向。


2006年的冠军王凯在夺冠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特别强调了比赛“非常考验应用能力”,不是在课堂上学到什么知识,就一定能拿到分数。



而让家长和学生们深受震动的,是他在镜头中表现出的自信和不卑不亢。


“我非常钦佩我的对手们,他们都很优秀,我也为他们感到遗憾。同时我也感觉自己实力确实有,但也为自己的运气感到开心。”


我妈当时看完这段采访后,还恨铁不成钢地教育我:“看看人家多闯实(东北话,指社交能力很强),不像你三杆子打不出一个屁。”


对于大多数正身处应试教育束缚下的学生来说,无论是选手还是节目本身,似乎都展现了另一种教育的范本——开放、自由,不以成绩为单一的驱动力。


不被老师逼着刷题才能拥有广阔的知识面,生活中只有考试的学生大概率也很难练就落落大方的姿态。


这或许也是节目被不少90后观众念念不忘的原因。



“学神就在我身边”的日子,

一去不复返了


有趣的是,当我回头去查询《三星智力快车》的停播时间时,才发现这档节目从来没有真正消失。


2009年因为与三星的合作中止更名为《智力快车》,2010年后突然变成了一个以幼儿园小朋友为主的少儿节目。



有人将节目改版的原因归结于赞助商的撤资,毕竟节目早期的奖励在当时算是非常优厚的,年度总冠军不仅能够获得不菲的奖学金,还有机会去韩国留学,由赞助方解决生活费和机票费用。


但这并不是全部原因。


尽管《三星智力快车》的影响力让人望尘莫及,但当时类似的中学生知识竞答类节目远远不止这一档。


其中比较知名的就有北京台的《SK状元榜》,以及融合了更多趣味动手环节的《第二起跑线》《LG金苹果》。


《SK状元榜》


如今,它们要么在无人关心之后默默停播,要么“改版”成了无人认得的样子。


与其说是电视节目的自然淘汰,倒不如说已经没人爱看学霸们大杀四方了。


综艺中的“高智商少年”人设消失了吗?其实并没有。


前有《最强大脑》中展现“超能力”的各路神人,后有《名侦探学院》里分析能力惊人的逻辑怪们。



但仔细想想,似乎又有点不一样。


与如今这些外表和履历同样光鲜的“高智商学霸”相比,《智力快车》的选手形象通常出奇地朴实,穿着简单的T恤和运动裤,素面朝天地站在舞台上,外表看跟普通的高中生没什么区别。


虽然常常让观众感慨“人家这孩子的脑子是什么长的”,但下了节目还是回到课堂,大家看起来都在同一条赛道上。


在网上的很多传言中,《智力快车》的历届冠军有的考取了耶鲁、斯坦福这样的名校,有的成了成功的创业者。但在参赛的时候,他们的人生轨迹都还没有开始“分化”,再厉害的学霸也不过就是好学校里的尖子生。


曾经的节目讨论区,充斥着各种“我隔壁班”“我前桌”的参赛故事。即使是再普通不过的中学生,也时常会产生“大神竟在我身边”的幻觉。



而现在在屏幕上出现的“高智商学霸”们,要么早已考取了顶级国际名校,要么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他们的人生轨迹跟普通学生的做题生活毫无重叠之处。

《三星智力快车》之所以让人怀念,除了节目本身,更是因为它寄予了我们学生时代对于“见多识广”的向往。

它留下的当年那些学霸们唇枪舌战的传说,让那个时候电视机前的你我,争相做着“我也能站上那个舞台”的梦。



内容已获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听说遇到Vista看天下,就像爱上了一个双子座。可严肃说理,可玩梗沙雕,总能带你用最精辟的角度解读你最关心的事情。快扫码下图二维码关注Vista看天下,保证每天都有点儿东西。



▽ 更多推荐阅读 ▽


网友街头“偶遇”去世父亲,感动70万人,掀起全网“街景寻亲”热潮:迟来的思念,比不上及时的陪伴


河南台,你也有今天


青年文摘开通视频号啦!

点击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联合青年文摘,邀请你填写《2020中国数字阅读行为调研问卷》,时长3-5分钟。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