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北地名怎么跟闹着玩一样

青年文摘 2021-08-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世界知识局 Author 世界知识局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李诺米

转载自「世界知识局」(ID:sjzhishiju)


前段时间,偷溜进村的东北虎“完达山1号”终于被放归山林了。考虑到“就地取名的原则”,有人感叹,幸好它没跑到黑龙江的最高峰。

因为那座山,名为大秃顶子山。


旁边还有个二秃顶。

让人一看,就很难不用东北话念出来。


蕴含在秃顶子山里的人体象形命名智慧,在东北的黑土地上,随处可见。


比如这道大屁股沟。


曲线美学,给你整得明明白白的。


“屁股”可谓人体地名中的关键词,围绕着它,东北黑土地的奇形地貌更衍生出了全套的臀部宇宙观。


遵循着命名独一性的原理,同样的屁股沟线条,还可以选用不同的前缀词来修饰。


容我强行解构,这道屁股沟痛失“大”字的加冕,或许只是因为它的曲线不够挺翘。


如果缺了一角,就得发挥联想,借助动词。


凹进去的究竟是手还是纸,无从得知,重要的是,它依然和臀部有关。


即使轮廓不分明,也可以跨越物种,往臀部上靠。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此沟锤造出一匹骏马的模样。用马脊或马尾来命名尚算贴切,但都不如现在的命名更具原生态的大碴子气息。


除了取材人体,东北地名还善于将动物化用得登峰造极。


老虎山、鹰嘴石都是小意思,下面两位大将更能让你听名就联想到当地的风土人情。


东北地名的奇妙,还在于可以让人随时感受到大地母亲的呢喃。


这声亲切的称呼,如同年幼贪玩时母亲的责骂。


变着花样地骂。


它更是在叮咛游人:风景虽美丽,还得早回家。


在东北,可能怎么样,也飞不出蛤蟆的世界。


远处俯视,乍一看更像袋鼠,但袋鼠这类生物并不生长在寒冷的东北地带。地域文化相冲突,显然不能作为命名的主体。


但如果这样看,也许就能描摹出蛤蟆立于山顶的巍峨姿态了。


蛤蟆宇宙的集大成者当属下图,既有外形上的贴切,也有内涵上的纯粹。



由道路作为切割线,下方一片绿油油的地貌,真和商店门口招财用的金蟾蜍有些许神似,地图上的红色标志,更起到了画蛤点睛的作用。


精髓不只在于蛤蟆,还在于词根。


东北的水塘不是水塘,叫泡子;
东北的山不是山,是顶子;
东北的河不是河,是沟子;
东北的海岛,则是坨子。


在东北,××子不是卖萌专用流行语,而是约定俗成的后缀词。


在蛤蟆泉子的四周,遍布××子们的传说。


字面理解起来的确不太容易,“子”也没有固定解释,但可以参照一句当地方言,搭配领悟:缺心眼子。


动物有了,植物更不能少。同样,都要围绕着象形和土味起名。


一切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在东北,地名包揽了世间万物、家长里短。


韭菜沟一坐,是对味蕾上限的摸索,更是对民以食为天这一哲学法则的遥相呼应。


有了原材料,料理容器必不可少。


对于山东人来说,煎饼可以卷一切;而对于东北人来说,卷一切的煎饼只能用沾一切的大酱提鲜。


近些年来,文艺圈总有东北文艺复兴的说法,而从东北地名上,也能看出这股潮流的必要性。


东北地名为何如此传神?归根结底,就在于它充分吸收了当地的语言与民俗特色。



缘何眼瞪三次又前缩脖子?结合东北的气候条件就知道的,“冻的”。


用动作来侧面描写环境的,还有吓一跳山。


以及出不来沟。


合理推测,前者是山中有野兽,后者是地形险峻,易进难出。


既然是东北,那万物自然就离不开“大”的形容词。


树是大的。


村子是大的。


水库也得是大的。


其实刘大水库的蓄水量并不大,还不到三峡水库的三百分之一,远没有刘大脑袋大得货真价实,它的得名全是由于所在的刘大村。


不过这也没什么妨碍,在东北,万物皆可大,这个“大”字凌驾了真实万象,更是形而上的美好象征。


东北方言的粗粝豪爽,全在地名里了。


在1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有许多地名,让人冥思苦想,用尽做阅读理解题时的解析功底,也想不出得名缘由。


太平山联合阴魂阵,人均1000元+的实景密室都打造不出这样的恐怖效果。


如果了解足够多,你会发现,东北也不是所有地名都散发着原生态的土味气息,也有很多地名,从里到外洋溢着玛丽姬丝般的洋式风情,比如爱辉、海拉尔。


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满语翻译过来的,对应的意思分别是母貂、韭菜,依然很直白。


东北的地缘因素与历史背景,让这块土地上的名称尤为复杂,但更具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当地的风土人情。


比如王八脖子,本来是叫万发拔子的古人类遗址,但原称呼实在难辩,就空耳成了现在的叫法。


近些年来,许多地区为了响应号召,将居民叫惯了的地名纷纷回炉再造,改成更时尚的、浓缩了当地历史文化的地名,就这样被化为了量产批发的“××嘉苑”。


其实,地名的根本作用,在于识别。东北地名看似俗气,但却包含智慧,绝不会认错。而追根溯源,从命名看,它鞭辟入里,拒绝花里胡哨,也正是东北人民性格的体现。




本文转载自有趣、有料、有深度的微信公众号【世界知识局】,点击以下链接,观看更多热门文章:

人类未解之谜:擦完腚的厕纸该扔哪?

你妈腌的腌菜,真没有买的安全

头秃的人可能有救了,救星是蟑螂的奶

关注世界知识局,一起涨姿势


▽ 更多推荐阅读 ▽


29岁女孩中奖“上亿”后患上抑郁:一夜暴富的人,怎么变成了这样?


高考作文题,竟藏在这部电视剧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