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厉害了!青岛最传统的年俗都在这儿!个个都是非遗!青岛银转发,收藏吧~

2017-01-26 厉害了,word青岛 青岛市图书馆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社会内涵。在各地区独特的春节仪式中,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得以集中展示和表现。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越来越忙,“春节”在很多人眼里仅仅意味着“放假”。提到年俗,大家更多的是“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等等。其实,青岛地区有很多历史悠久、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俗。今天,小编将带着各位读者一同去寻找那些已经快被我们遗忘了的,或者我们根本就不曾知道的那些“本土年俗”吧~


平度宗家庄木板年画


宗家庄木版年画是山东青岛的汉族民俗工艺品,属于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优秀画种。它脱胎于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其创始人是清朝道光年间平度西郊宗家庄村的宗有名,至清光绪初年逐渐成熟。



鼎盛时期,有年画字号30余家,当时年画品种约有300余种,画版1500余套,产品销往胶东各县及东北三省、朝鲜等地。宗家庄木版年画在全国颇有名气,2006年,宗家庄木版年画被山东省政府收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胶州剪纸


胶州的剪纸起源于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1954年在胶县艾山区山子村张家茔(明墓)出土了五幅剪纸原件说明在五百多年前,胶州剪纸艺术已从民间传进官家的深闺,并博得了贵妇名媛的垂青,同时促进了其表现技巧的更高发展。胶州剪纸在表现形式上大体分为单色剪纸、活动剪纸、彩色剪纸和贴彩剪纸四种,既融有纤巧工秀、装饰浓郁、近于写实的南国情韵,又保留着粗壮质朴、简练明快、崇尚概括的北方基调等独特表现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2010年,胶州获得“中国剪纸之乡”的殊荣。



春节是妇女显示技艺的最佳时节,不少家户住室就成了剪纸展览室,窗花是剪纸中最普遍、最常见的品种,其他形式的剪纸都是在窗花上的发展与延伸,农村地区在过年时贴上窗花,以此达到装点环境、烘托气氛的目的,表达辞旧迎新、接福迎新的愿望。



胶州地区村镇旧屋一般是木窗棂,窗花一般为直立式适合纹样,窗花多为六屏或八屏,剪纸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劳动妇女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感受都倾注在这小小的窗口,即使是贫穷和劳苦也要在新年种下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黄岛区泊里红席


年节时候,在炕上铺一张红白相间的红席,已经成为黄岛区泊里镇一带村民自古以来的习俗,正所谓“炕上没有席,脸上没有皮”。



红席的编织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村里的老席匠们讲,战国时期孙膑遭庞涓陷害后,流浪并寓居在泊里一带,闲暇无事便将秫秸劈成篾子,琢磨着编成席子铺在炕上。后来许多人也学着编起来,世代相袭,一直传承到今天,孙膑也就成为世代席匠心目中尊崇的祖师爷。泊里也就逐渐成为红席编织的中心,故此又被称为“红席故乡”。



泊里集是泊里红席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尤其是春节前的这一个月,是泊里红席的销售旺季。泊里红席的制作工序有二十多道,因为耗时耗力,现在编席的大多是老艺人。为了对泊里红席进行保护和进一步传承,2013年,‘泊里红席’商标被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国家地理商标。


沙子口庙会


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崂山沙子口庙会起源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明崇祯7年(1634年),渔民们因为连年丰收,便在姜哥庄村东黍子冈盖一座庙,起名"沧海关",内供奉龙王和天后。



每年正月十三,是沙子口庙会举行的时间,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前来赶会的渔民以传统的民俗形式举行渔民祭海祈福活动。寓意吉祥的祭品,欢快的锣鼓,热闹的秧歌,喜庆的鞭炮,表达了渔民共同祈福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沟崖高跷闹元宵


"沟崖高跷"是流传于青岛崂山区沟崖村的一项民俗表演节目。其可追溯到1900年(清光绪26年),先后由臧允宗、臧作钦、臧瑞松发起组织创办,后又经过不断的改进,在晚清年间,沟崖村高跷队便闻名于四村八疃。



表演形式富有地方特点,不但能跑,而且能扭能唱能跑能相,始终保持历史悠久的传统特点:一边跑、一边扭、一边唱。



2006年,沟崖高跷入选为青岛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莱西花棍舞


手持两根花棍上下挥舞,将花棍从头打到脚,从前打到后,通过花棍敲击肩、背、脚、头、臂、腰、腿,变换快慢节奏,发出清脆的响声,又处处充盈着飞舞之美,这就是莱西古老的花棍舞。


(照片来源青岛早报)


莱西花棍的起源传说很多,最受人推崇的说法是花棍起源于“霸王鞭”。秦末楚汉相争时期,项羽与刘邦相约:“先入咸阳者王之。”后项羽一路所向披靡,每攻下一城池,便站在马上,挥舞马鞭,高歌劲舞,欢庆胜利。因项羽自称西楚霸王,“霸王鞭”由此得名。这种舞蹈形式在军营中流传较广,并由南至北流传。据《莱西县志》记载,明末,有一张姓军官的部队在莱西店埠镇驻扎,并建“张管寨村”(后分为前、后张管寨村)同时将花棍传入莱西。



花棍舞又称打花棍,用花棍敲打身体又有祛除邪气的寓意,用来祈求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大吉。2008年莱西花棍舞成功入选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古老舞艺得到传承。


春节期间,如果您不想远游,那么就去市区周边转一转吧,去即墨听听柳腔,去胶州扭扭秧歌,再或者去平度张村看扛阁……如果您只想在市区待着,那么海云庵糖球会,市北区的萝卜会、天后宫民俗庙会都是您体验青岛春节民俗文化的好去处!


春节,让我们走起,在非遗中过一个年味十足的新年!


本文由青岛市图书馆编辑整理,除标明来源的照片外,其他照片均来自青岛市图书馆自建资源数据库,转载请注明:来源 青岛市图书馆微信公号 (ID:QingdaoLib)


推荐阅读


👉 青岛市图书馆2017年春节期间开放安排

👉【到青图 过大年】你绝对不能够错过的市图春节活动都在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