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别争了,最好的学区房在这!

2017-04-27 鱼爸 青岛市图书馆

来源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1



又到了一年为孩子入学操心的时节。

哪怕是幼儿园,好的学校都要提前很久去跑动。

所以对于我的“无动于衷”,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

有人问起,我总是说不急不急。


在这个跑起来不要命的时代,没有哪一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落后。

所以从去年开始,有一个亲戚就卖了老家的房子,四处托人找学区房。


有人问他,这么拼命,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说为了孩子能出人头地,不像自己这个样子。

在社会最底层劳累着,几十年过去还是碌碌无为。


他把希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把自己未竟的梦想,背负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给自己争光。

还记得当时热播剧《欢乐颂》里的邱莹莹,她爸爸宁愿自己贴补生活费给她,也一定要让她在大城市。

这是一个父亲的骄傲和脸面,代表着很多中国父母。


学区房之争,往往来源父母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

谁不想自己的孩子上更好地学校,因为起点高意味着机会大。


但是,没有顾及孩子实际情况的择校,结果往往不尽如意。


以前有一个同事,他爸爸是当地一所名高中的校长,所以他低分也被破格录取了。

但是他说自己从来就没想过进那学校,只是父母轮流做工作,自己非进不可。


进了学校他上课就是睡觉,因为老师讲的东西他听不懂,也不想听。

最后高考的时候理所当然地落榜。

这时父母不管他的了,他反而觉得自己不能这样,要证明给他们看下。


后来又自己报了一个复读学校,终于去了自己心仪的美术学院。

如今想起,那些年父母很累,但没有为自己考虑的安排,还是难以接受。


所以,学区房之争,需冷静对待,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不是说为了你的面子而去择校,为了你的梦想而让孩子迁就。

多问问自己,孩子准备好了吗?真的适合孩子吗?



2



“念了清华也买不起学区房,为什么还要上清华?”

这是前段时间一篇非常火的文章。

标题看上去是剑指学区房没必要买,而实际未然。

因为好的学校能给孩子带来资源和眼界。

如果孩子被清华北大录取,家长不高兴才怪。

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的想法:


非常喜欢《燕园情》中有一句歌词“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所谓“达则兼济天下”,并不是真的等到坐拥金山银山才去成为慈善家,而是因为我看过见过更广阔的世界,洞悉更深刻的因果,我就理应拥有更悲悯而豁达的胸怀。


诚然绝大多数人上清华都怀着毕业后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的期待,但走出清华的时候,她或许没能带给我可以支付学区房房价的工作,却让我从此成为更开阔的人。

这是我为什么上清华的原因。


的确如此,人的见识往往跟环境及圈子有关。

让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更广阔的平台,让孩子能够自由地谈理想。


我常常想,希望儿子今后能有机会,好好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将来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要被迫求生。


所以我告诉他从小就要努力,并且爸爸妈妈跟你一起努力。


就算没有买好学区房的经济基础和人脉关系。

也要有永不放弃的努力态度。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为孩子的学业提供支撑和引导。


3



别争了,最好的学区房其实就是你家的书房。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触,特别是爱书的人。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父母的价值观和思想往往比金钱更有用。


假如有一天,你不在了。

你会为孩子留点什么?


台湾小鲁文化社社长陈卫平曾写道:记得小时候,在那衣食温饱足以傲人的年岁里,最令我感到快乐的,不是上街看一场电影,或是享受一客冰淇淋,最让我兴奋雀跃的是,父亲总会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提回一袋袋的故事书。


可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得太久,父亲突然撒手人寰,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只留下一屋子的书籍。

在家徒四壁的困顿下,母亲曾问道于卜,卜者说:“您的孩子家产不少,而且是父亲留给他的。”

母亲回家后失望地对我说:“我看靠命也没个准儿,还是靠自己吧!”


就这样,我们走过了坎坷的岁月,而父亲留下的一屋子书籍,在经历二十余载的变迁后,仍然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


陈先生曾这样归纳父亲对他的影响:一是忠厚的个性,另一点就是理想主义,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把世俗物质享受看在眼里,只想着做一番有益社会的事业,有种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父亲没有给他留下任何财产,只留下一屋子的书籍。

但正是这一屋子的书,影响他一生。



4



我们知道每个人有自己的个性。

而一个家其实也有性格——那就是家风。


有的家庭只要你一走进去就觉得如沐春风。

有的家庭你去了一次再也不想去第二次。

有的家庭让你觉得有书香之气。

而也有的家庭让你觉得充满势利之气。


学区房永远不如家庭那般影响深远。

有一位妈妈跟我说“自己跟丈夫生活在老家的三线城市,一直怕孩子今后受影响,想着把孩子送到大城市的一个姑姑家寄读,因为那里有一个名校,可是就要两地分离。”


我觉得,跟那名校比起来,父母的陪伴应该是最重要的。

建议不要在孩子读小学时就与父母两地分离。


家庭的读书氛围,比什么都重要。

爱读书的家庭,往往会养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

几代人的积累,往往才出才子佳人。


我们中国真正的书香门第太少太少。

这跟我们当下的社会发展有关,因为读书看上去没有挣钱重要。

我们中国人的阅读质量和数量普遍不足,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远低于法日韩,更别提犹太人的64本了。


面对学区房,冷静对待,不是说没进好的学校,孩子就没出路。

有一个好的家风,孩子不会差。


有一个残酷的现实就摆在我们每位父母眼前:为什么别人比你过的好?那是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得来的。

养一个有见识,有修养,学识过人的孩子,需要父母在物质和精神上的不断积累。

而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真正培养一个贵族。


来源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作者: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 (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

推荐阅读

👉  父母有分寸,对儿女的婚姻有多重要?

👉 【重要通知】不让达康书记和人民失望:图书馆的这枚小鲜肉重装登场啦!

👉 【活动预告】“我劳动 我快乐”外教喊你来学新单词啦!

👉   动动手指!助力青岛市图书馆第二届读书节,Kindle等您来拿!

👉 “春光美如斯 正是读书时”——青岛市图书馆第二届读书节”启动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