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00年来首次!英国剑桥合唱团向全球发中文曲目,竟和海宁有关!

2018-02-06 海宁日报



只要说到《再别康桥》,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念起: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这是海宁籍诗人徐志摩的浪漫主义诗歌

是很多当代中国学子在课堂上的必读诗作

每年有数百万名学生学习与诵读这首诗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大教堂外景。

最近,这首诗歌被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青少年合唱团收进了音乐专辑,专辑主打曲目就是《再别康桥》,曲作者是英国著名作曲家约翰•拉特。


尽管徐志摩的这首诗已有多个流行的谱曲版,但这张专辑收录的是这首诗第一个主流古典乐曲版


这也是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合唱团成立500多年来,首次面向全球发布中文曲目。 此外,专辑中还有重新编曲的中国民谣《茉莉花》,专辑封面作者则是中国工笔画家喻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1333bhbnf3&width=500&height=375&auto=0


听到这个消息时,报姐特别振奋

因为,特别想安利你剑桥国王学院合唱团

他们的新年演出在英国颇负盛名


这一次,专辑精选了近一个世纪以来,最能代表国王学院与中国之间的友谊的曲目,也让全球音乐爱好者听到国王学院录制的动人乐音。


据悉,国王学院合唱团将在微博、微信等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与中国听众互动,还将在今年8月的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期间推广这张专辑


那么,《再别康桥》为什么会被收进音乐专辑?


你也许最先想到的就是,徐志摩在青年时代曾于国王学院留学,随后写下了《再别康桥》,该诗歌绘制了一幅国王学院的田园景致。


也因徐志摩的关系,每年都有无数中国朋友前往英国剑桥旅行,并访问徐志摩的母校——剑桥大学国王学院。


事实上,1928年,徐志摩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访问剑桥大学。离开之时,他写下了《再别康桥》。这首诗,让许多中国人走进了剑桥的世界。



有了徐志摩的这层纽带

这两年,海宁与英国剑桥大学互动频繁


1

 2013年4月


我市文化代表团访问英国剑桥大学,就我市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合作举办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节等开展文化交流,与国王学院时任院长哈瑞森和现任院长珀克特友好洽谈,对于提出的文化合作交流设想,双方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达成初步合作共识。


2013年底,双方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


2

2014年6月

这张图片拍摄于2014年,北京时间6月30日,2014年徐志摩诗歌节活动之一——“徐志摩与剑桥1920年代”影像展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大教堂开幕。


这次影像展,让许多外国人走进了徐志摩和故乡海宁的世界。


“徐志摩影像展“展板。


影像展展示的是一个立体丰满的徐志摩,第一张展板描述的就是故乡海宁,提及了海宁的文化和产业,更有享誉国内外的钱江大潮。


展板上写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相比北方中原文化的厚重,在海宁所生长的名人们不仅有着江南文化的飘逸与灵动,更多了几份‘潮’气。”剑桥的学者认为,正是这样的一方水土,才养成了徐志摩浪漫、多情和自由的个性。



从未公开过的珍贵资料



这个影像展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徐志摩短暂而丰富的一生,还可以惊喜地看到很多从未公开过的照片和资料。


徐志摩的学籍档案,有他在天津北洋大学、北京大学、上海浸信会学院、美国克拉克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读短期课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硕士)的成绩单。有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被批准入学成为研究生的会议记录、入住登记表、曾经住过的宿舍分配图等。


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期间,徐志摩获得了与各个领域顶尖学者近距离沟通的机会,特别是政治学家与哲学家G•洛斯•狄更生和画家罗杰•弗莱。影像展首次展出了徐志摩在1922至1923年之间写给罗杰•弗莱的信。



举办小型徐志摩诗歌朗诵会


2014年6月30日当天,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在学院大厅为徐志摩影像展举办了一个精致而隆重的开幕式。


开幕式邀请了80位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和中国的嘉宾,他们包括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长、国王学院的十余位院士以及数十位从事亚洲研究的专家学者等。徐志摩后人也参加了开幕式,包括徐志摩的四位孙子、孙女和一位重孙女。


徐志摩四位孙子孙女和重孙女


开幕式上,还安排了小型的徐志摩诗歌双语朗诵会,让徐志摩的诗歌在康河边、在他的母校再次吟诵。



徐志摩长孙徐善曾提供珍贵资料


徐善曾是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儿子徐积锴之子,耶鲁大学的工程学博士,现居美国。

国王学院院长和徐善曾(中)。他表示对祖父没有印象,但却相当推崇,“祖父也许不是一个家庭式的男人,没有太多时间留给自己的家人,但是他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却相当坚持。”

徐善曾为这次影像展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中国已经完全了解徐志摩到底是谁,但是我想提高徐志摩的曝光率,呈现一个真实的徐志摩,让西方也了解徐志摩,喜欢徐志摩。” 他说。

剑桥大学冈维拉·吉斯学院前主席Yao Liang夫妇与

徐善曾(中)。


此后,2017年04月14日,2017第五届中国(海宁)•徐志摩微诗歌大赛”启动,徐善曾带着妻子和女儿特地来到海宁。


长脸,黑框眼镜,稍长的下巴。在现场,有人说徐善曾与祖父徐志摩有着一样清秀俊逸的外表,年轻时肯定更像。

徐善曾讲述徐志摩的故事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向来推崇校友徐志摩


徐志摩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剑桥大学国王学院于2008年在康河岸边、石桥一侧、垂柳之下,立了一块来自北京的大理石。这是位于中国境外的第一块纪念徐志摩的纪念石,象征着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英国与中国,曾经因为一位诗人而密切关联。


在这块纪念石上,就篆刻着《再别康桥》中的两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据悉,自从有了这块徐志摩纪念石,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参观的中国游客陡增,让学院成了中国游客访问英国的热门旅游景点。


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麦克法兰教授(左四)、英国世袭贵族Charles,Chadwyck_Healey


特别是国王学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教授。他是徐志摩的推崇者,对徐志摩以及其文学作品颇有研究。因为研究徐志摩,他还和徐志摩的孙子徐善曾成了很好的朋友。他曾来海宁探寻徐志摩的故乡,发现海宁与剑桥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认为“剑桥那美丽的小桥流水、荫柳河畔,唤起了徐志摩对于阔别已久的位于中国南方小城的记忆。”


3

2015年8月7日至9日


2015年8月7日至9日,徐志摩诗歌节海外场在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精彩上演,中国著名诗人舒婷等艺术家与来自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诗歌爱好者齐聚一堂,在徐志摩生活过的康桥河边诵诗交流。


朗诵会上,舒婷朗诵了自己早年的成名作《致橡树》。接着,英国女诗人露西•汉密尔顿又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情诗英文版献给在座者。


舒婷朗诵《致橡树》


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再别康桥》成为与会者特别的文学享受,博得阵阵掌声。



诗歌节现场


从徐志摩影像展,到徐志摩诗歌节

海宁与英国剑桥大学的合作越来越深入

当《再别康桥》被青少年合唱团收进了音乐专辑

也迸发出更多互动火花

对海宁而言,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记者:胡雯矜、沈婷婷、万姗

新媒体编辑:朱文


想知道更多精彩上爱海宁APP(点击下载)

海宁人,就用爱海宁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