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安千年古闸的前生今世,你真的了解吗?

2018-02-18 张会 海宁日报

看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可点击右上角…分享这篇文章


在海宁的西边

有这么一座小镇

古运河从中潺潺流过

两岸水乡人家生活气象

白墙黑瓦的老宅讲述往昔故事

……

它有一个优雅古香的名字——长安


为积极倡导走进大自然,感受长安运河文化,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市民参加健身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强化团队协作和拼搏精神,为进一步弘扬古镇运河文化,提升长安小城市建设的凝聚力和精气神,“2018运河·长安文化旅游艺术节——‘长安走大运’历史文化体验行”活动来了!




接下来几天,

报姐将为大家讲述长安故事

让我们走进这个运河畔的古镇

一起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吧——


千年沧桑长安闸

从虹桥处往东一路前行,每隔不远,你会看到一座小桥,一共三座,这三座小桥的下面,就是闻名遐迩的长安闸遗址。


长安闸曾是江南运河上修建最早的船闸,也是古运河上最繁忙的船闸,舟楫相连,终日不绝。


如今,古长安闸虽已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但船闸遗址仍在,从闸口两岸的古条石上,依稀能读出当年的繁华。


诗与闸


长安闸是一座“诗闸”,描写长安闸的诗词众多,两宋时期尤盛,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南宋诗人范成大的《长安闸》。

北宋时,大运河是沟通杭州与都城汴京之间的大动脉,长安是必经之地。宋室南渡后,建都临安,长安俨然为“京畿”,漕运、贸易、宦游往来浙 41 36136 41 14939 0 0 1243 0 0:00:29 0:00:12 0:00:17 3348西与都城之间,络绎于道,长安愈益繁华。

绍兴十四年(1144年),南宋诗人范成大从苏州乘船赶往临安考试,过长安时,为长安闸的繁忙景象所震撼,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长安闸》:

“斗门贮净练,悬板淙惊雷。黄沙古岸转,白屋飞檐开。是间袤丈许,舳舻蔽川来。千车拥孤隧,万马盘一坏。蒿尾乱若雨,樯竿束如堆。摧摧势排轧,汹汹声喧豗。偪仄复偪仄,谁肯少徘徊!传呼津吏至,弊盖凌高埃。嗫嚅议讥征,叫怒不可裁。吾观舟中子,一一皆可哀:大为声利驱,小者饥寒催。古今共来往,所得随飞灰。我乃畸於人,胡为乎来哉?”

《长安闸》

诗中描绘的斗门即是闸门,悬板即是闸门板,一块块从槽柱往下闸,阻拦河水,其间有隙缝,水从隙缝中冲出,声若惊雷。白屋,指的是税吏居住的房屋,以白色的石灰石砌筑而成,在中闸东南三丈处的高岸上,目前还遗存有石块数十块。

“千车拥孤隧,万马盘一坏。蒿尾乱若雨,樯竿束如堆。”描绘的是当时长安闸的繁忙,其时,浙西仅有这一个船闸可通北方,南来北往的船只都要在此过闸,形成了千帆相拥,樯橹相连的盛况。

事实上,被长安闸所震撼的不仅仅只有范成大,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陆游乘舟过长安时,也都不吝笔墨,留下诗文传世。

如今,长安闸已只剩“残垣断壁”,但我们仍能通过前人留下的诗词,体会当时长安航道的重要,窥见长安昔日的盛况。


闸与坝


长安闸包括“三闸两坝”,是两种不同的通航技术模式,两种模式在长安一地并存,在大运河流经的其他地方并不常见。

上塘河穿过虹桥,进入长安镇内,再前行,就来到了“分水墩”。上塘河至此,分为两条河道,向左通往“长安三闸”,向右通往长安坝。一条向左、一条向右的河道,在长安画了一个圈。最终,在下闸附近合而为一,汇入下河,一路向北,流向桐乡、嘉兴。

长安闸上闸遗址

对于三闸的航运技术具体细节,史籍极少记载。仅日本僧人成寻所著的《参天台五台山记》内有记录。

这本游记记录了成寻参访五台山,从杭州出发沿江南运河北上,次年又自北方沿运河返回杭州,先后两次取道长安,过长安闸、坝的情景。

书中,成寻如此描述过长安闸的情形: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廿五日庚子,天晴。卯时,出船。午时,至盐官县长安堰。未时,知县来,于长安亭点茶。申时,开水门二处,出船。船出了,关木曳塞了。又开第三水门关木,出船。次河面本下五尺许,开门之后,上河落,水面平,即出船也。

从上河往下河,采用“过闸”的形式。“申时,开水门二处,出船”,指开启两道水闸,即上闸与中闸;过中闸后,开启“第三水门”即下闸;过下闸后,即进入下河。可见,长安闸以三闸门的次第启闭,调节不同闸室内的水位,形成上下河之间的“平水”,实现通航。

长安闸中闸遗址

与从上河到下河过闸不同,从下河往上河航行,需要采取“翻坝”的形式。“左右辘轳,牛合十四头,曳越长安堰了”,即左右各七头牛,转动辘轳,牵引船只,翻越长安坝。自下往上的航程,“过闸”的方式较难实施,故而需要翻坝。

这说明长安闸与长安坝,在北宋后期是同时并存的,分别用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航程。

如今,长安闸、坝过船的景象已不可见,我们只能闭上眼睛,努力想象……

运河大小船只,鱼贯而来,穿越长安时,闸门次第开放,船随水鱼贯而出,一路往北而去,只见樯橹翻飞,水波荡漾,这是怎样引人入胜的情景呵!

长安闸下闸遗址

兴与衰


长安闸的建设,可以追溯到唐朝。

大运河杭州段因河流被铜扣山、皋亭山、临平山等地形影响,河底水位很浅,根本过不了大型漕船。为了提高水位,唐贞观八年(634年)在桑亭修筑义亭埭(老坝),但“老牛破车”的泥埭根本解决不了运输的需求,一切的物资,特别是粮食和盐都卡在义亭埭上。到了盛唐,京都人口比增加,且已经形成了“漕吴而食,辇越而衣”的依赖,对大运河的需求愈加迫切。可唯一通达北方的水运口子义亭埭效率低下,各种物资无法运抵京都长安,造成了京都人无粮可食、无衣可穿、无盐税可用的境地,在这紧迫时刻,朝廷决定设“长安亭”,建“长安闸”。自此,长安闸的辉煌时代正式开启了。

长安闸始建时为双闸门一船室的单式船闸,后来又修建了下闸,形成了上中下三个闸门(所以有长安三闸之称),两个船室的复式船闸,这种复杂的船闸不但是国内首创,也是世界内河水利工程史上的一个创举。其时,长安闸一次可容纳300石漕船12艘。

据《新唐书》《李勣传》记载,长安闸建设三年,共运出粮食700万石,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过两浙粮180万石,其他货物过长安闸者未计其数,其繁忙程度可谓“天下第一闸。”

长安闸中闸旁宋代遗留的古河岸

两宋时期,长安闸越加繁忙,除了运送粮食外,还大量增加了杭州盐场的海煮盐,年产133900石余,而不属于官府收购的还要多3倍,这些盐除了部分用人工挑运外,全部通过长安闸运送。

历史上长安闸屡毁屡修,但其繁忙不减,一直到了元末才开始走下坡路。

1365年,大旱,上塘河干涸,杭州域内缺粮,亟待接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张士诚动用部下和民众,从北新关开凿运河到奉口东武林头,成为新开运河。从此,杭州水道绕开上塘河,长安航道的重要性开始江河日下,长安闸也再不复往日繁忙。尽管如此,明代仍非常重视长安闸的维修管理,直至清代中期,长安闸才彻底废弃,但长安坝依然在使用,到二十世纪70年代才退出历史舞台。


2018运河·长安文化旅游艺术节

——“长安走大运”历史文化体验行活动


活动时间


2018年3月3日(周六)8:30-11:30


活动线路


机电学院西大门——上塘河公园一线(打卡点1)——西街——大运河(长安闸)遗产展示馆(打卡点2)——庆宁街——东后街——万寿弄——东街街心花园(打卡点3)——中街——西街路口(打卡点4)——西街(寺弄)——青年路城市印象馆(打卡点5)——机电学院西大门


活动对象


面向全市招募300名,65周岁以下市民(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参加须有家长陪同),要求身体健康、无心血管等不适宜参加此类活动的疾病。


报名方式


1、个人报名。网络渠道:微信公众号“海宁日报”回复关键词“大美长安”报名,在线填写个人资料即可完成报名,活动无报名费及手续费。如报名人数超额,主办方将进行筛选。

2、团队报名。拨打主办方报名热线,并递交团队报名表。原则上每个团队20人为上限,需设队长1人(负责报名通知、组织队员等)。团队可自备队旗。

3、报名时间:2018年2月12日-2月24日

4、咨询电话:0573-87235156


活动主题


“走运河古道,看大美长安”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共长安镇(高新区)委员会、长安镇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长安镇(高新区)文体站

协办单位:长安镇(高新区)组宣办、长安镇(高新区)总工会、长安镇(高新区)妇联、长安镇(高新区)团委、海宁市摄影家协会

支持单位:海宁市文体局、海宁市旅游局

执行承办:浙报集团·海宁日报


▽长按二维码,即可报名▽


想知道更多精彩上爱海宁APP(点击下载)

海宁人,就用爱海宁APP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