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底子手艺!天越冷生意越好!海宁母子俩守着30平米小店15年,只为…

海宁日报 海宁日报 2024-02-03



在很多人记忆中
每到秋天准备一条新的丝绵被是大家对冬天最美好的期待那丝丝缕缕、层层叠叠聚在一起的丝绵像一团逐渐增厚的白云看着就觉得十分暖和熨贴


在海宁有这样一对母子守着30平米的店15年只为了每年冬天和老客们的那一场约定




入秋后 蚕丝被迎来销售旺季
市区芙蓉直街东侧17号,有着一家名叫“幸福缘蚕丝被”的小店。小店共30平米左右,用玻璃隔成了两间,一间里摆着缝纫机,边上放着一叠被罩,还有一排排打好的丝绵。另一间正中一张大板,用来翻丝绵。

老板张建林和母亲代秀碧就站在大板两侧的小通道里。只见他们两人分别拉住绵兜的两端,左右抖动着,一张绵兜就在他们两人的扯动下逐渐展开成长条,变得薄如蝉翼,两人继续一扯、一抖,一张张绵兜被扯开放到桌上,层层叠叠,形成了被子的雏形

  


代秀碧是海昌街道迎丰村人,今年56岁,经营这家蚕丝被店已经15年了,是这条街上开的时间最长的店之一


“我是从亲戚那里学来的手艺。”代秀碧介绍,她是从四川嫁到海宁的,当时在海宁的乡下,家家户户都喜欢养蚕,会做蚕丝被的人也比较多,采完茧子后,总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张竹榻、两条板凳搭建的临时工作台,或是两人,或是四人,围着工作台扯蚕丝,一边晒太阳一边干活。


后来,代秀碧就在芙蓉直街上开了这家蚕丝被店。这么多年下来,店里已经积累了一批老客户。店里除了售卖丝绵被子外,还有一项常年必备项目:翻新丝绵被。相较于手工丝绵被千元价位,翻新丝绵被更受老海宁人的欢迎。原本板结、不均匀的丝绵块,经过翻新后,又变得蓬松起来,再缝上一床新被罩,像新的一样,可以重复使用。


正说着,一位80来岁的老太太找到店里,要翻新一床丝绵被。在老人眼里,“蚕丝被是一种老底子的象征,是好东西。”


不过在蚕丝被这一行里,夏天是淡季,只有等天越来越冷了,生意才会好起来。尤其在早些年,生意好的时候,早上9点过来做被子的人,要等到下午4、5点钟才能拿到,甚至可能还要再等一天。“最热闹的时候,一天可以做十多床被子,也有许多客人要翻新衣服、被子,能在门口排起长队。”张建林描述,为了让客人减少等待,他们都会让客人留下联系方式,等翻新好了再叫客人来取,客人对母子俩也很信任



然而,这两年受疫情的影响,生意曾一落千丈。“开店容易守店难。”张建林感叹,今年的蚕丝市场价格也有所上调,一斤涨了20-30元,最好的黄金蚕丝现在的售价是一斤240元,普通蚕丝的价格是一斤210元




老底子的手艺依旧会坚守下去

张建林是一名“90后”,是这一行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工序很枯燥,很多年轻人不想学。”


张建林是从2018年开始学习翻丝绵的,问起当时为什么想要学习这门手艺,他很感慨,“当时我从上一份工作离职了,正找工作,我家人就问我,要不要来试试做蚕丝被。”


入了这一行,张建林才发现,干这一行业需要非常细心、肯吃苦。做蚕丝被手起手落,看着很简单,“没训练过是完不成的,当时我学了一个月才学会的。”张建林回忆。


做成一床被子,要经过的工序不少——其中,要把圆圆的像帽子似的丝绵抻拉成蓬松的一条,一床5斤的被子,每斤大概40张丝绵把丝绵胎抻拉开都需要一个多小时左右,使的都是胳膊的劲,特别消耗体力,一天下来,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


做结婚被子或者搬新家用的被子,是店里的一项大业务。来店里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偶尔也有年轻人会过来。当然,在代秀碧母子看来,大多数订单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送被子,含义一辈子,所以算是特别温情、特别长情的礼物了。”张建林说,来购买蚕丝被的,有的是奶奶给自家孙女定制的,更多的是父母给女儿儿子买的。店里店外,走走停停、来来往往的大多都是这样的顾客,为了子女、为了父母、为了家人,用丝绵被作为载体献上一份冬日的温暖


“虽然现在机器翻的丝绵更加耐用,但是过了五年、十年,也要拿出来翻新翻新,所以还是不希望这门手艺被丢失。”张建林说,自己仍会坚持下去,为了一份和老客的冬日约定。这可能也是这家小店存在的意义。


△点击观看潮视频

本文由海宁日报微信公众号(ID:hainingrb)独家采访编辑报道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记者:贺洁靓  居秋渊 见习记者:吕湘宇

编辑:俞佳婧

 报姐往期推荐01 想不到!藏于海宁生态林、村里的游玩之地,上海人杭州人都慕名赶来02 聋哑夫妻派出所紧急求援,海宁民警一个暖心举动…03 速看!2.9万余辆汽车被召回

为老手艺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老底子手艺!天越冷生意越好!海宁母子俩守着30平米小店15年,只为…

海宁日报 海宁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