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员随笔:眼见河岸白鹭飞,一番心血不白费

杜建强 E20环境产业俱乐部 2019-04-03

——写在昆山周市镇珠泾中心河生态修复项目建成之际

♫♪  ♫♪  ♫♪  ♫♪  ♫♪ 


历经24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难坎坷与拼搏奋斗,由德华生态设计承建并运营的昆山周市镇珠泾中心河生态修复项目,日前终于通过工程验收,开始投入运维,进入水质优化的考核阶段。这一刻,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因为能取得这一阶段性的胜利,这一路走来,着实不易。

在这条1.7公里的河道上,我每天早上都要从南往北来一次“地毯式”的巡河。这可绝不是轻轻松松的“遛河”,尤其施工阶段,我满眼看到的都是问题,都是水质无法达标的风险,放心不下,绕行不过。于是,有时巡河一次就要花个一上午,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无数的困难都要克服,也有很多次想要放弃。但是如今,看着眼前的珠泾中心河,一河的清水,草绿了,鱼来了,鸟也来了,我从心底里倍感欣慰,觉得自己的这番心血花得值,做得对!


忆往昔:拿什么来激活一个有历史、有潜力的“撤并镇”?

珠泾中心河西岸的新镇社区,颇有历史。民国2年,广东商人刘厚吾在倪桥(今天的新镇村三组)北面筹资垦荒400余亩,慢慢形成一个新兴集市。所以一开始,这个集市就叫“新镇”。 到了民国35年,部分村民搬迁到现新镇处,俗称“新新镇”或“外新镇”,原来的旧址则称“老新镇”。

而东岸的珠泾村,历史更为悠久。珠泾村,原来是“野马渡”乡。“野马渡”原名“野猫洞”,是娄江北岸的一个古村落,因这里野草丛生,人迹罕至,有大量野猫出没而得名。宋朝名将韩世忠曾在此大败金兀术,当时几百匹战马横渡娄江,场面壮观宏伟。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韩世忠,取“野猫洞”谐音,把渡口改叫“野马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曾置“野马渡”乡,到1958年,野马渡并入珠泾生产大队,至此,“野马渡”这个古老的地名成了历史。

历史上的新镇和珠泾村,都是在荒野上逐渐繁衍,慢慢发展壮大,成为商业和居住的密集区域。而自2003年新镇撤并进入周市镇后,原来的政府功能逐渐转移,商业还在,居民还在,但是集镇的行政功能却弱化了。于是,居住区变得拥挤了,杂乱了;人口越来越多,城市配套设施跟不上了;工业企业越来越多,河道跟着变臭了,环境也变差了……

如何激活一个有历史、有商业、有大量居民的撤并镇,让它重新焕发生机?这样一个课题,在生态修复项目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被大家意识到,但是到了现在,河道逐渐变清、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之后,这一课题,越来越成为一个萦绕在我心头、挥之不去的思考。


看今朝:生态工程如何征服“花鸟虫鱼”这些最挑剔的“自然考官”?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每天的巡河,一方面因为水在变清而稍稍轻松,另一方面又逐渐感受到新的压力。生态工程,能否成功的地发挥生态效应,成为撬动这类撤并镇重新焕发生机、释放活力的杠杆呢?

从河道放水到现在已经十多天了,每天早上从南头走向北头,你能够感受到水在一天一天变清,植物在一点一点变绿。眼前的清水,确实让人心情愉悦。

珠泾中心河南段

珠泾中心河 从金龙桥向南眺望

首先,是有鱼出现了。最先来“报到”的,是江南的河流里最常见的窜条鱼。细条状,黑色的脊背,白色的肚皮,成群结对,在水中划出涟漪,又快速地翻入水下。后来,野生小鲫鱼也来“集合”了,它比窜条鱼要短,身材微胖型,游得慢要一些,通常会跟在窜条鱼的后面。再后来,居然在我们的软拦截滤床上,还看到了疑似小甲鱼,绿色的壳,不到巴掌大,人远远地还没靠近,它就机灵地滑入水底。

看到如此丰富的物种和生动的场景,好多当地人都欢喜地跟我说,“好像回到了小时候”。而这也再次深刻地告诉我们,清洁的河道水,其实并不是像自来水一样毫无杂质,而是应该能为河道内及周边的生物提供健康的、平衡的生存环境,让本地的物质流为食物链的循环提供基础和动力。

在太湖流域治水十年,也让我对水生植物有些许了解。在治水过程中,我们在河道中、滤床中种植的水生植物也逐渐成活并繁茂起来。美人蕉、再力花、芦苇,都在慢慢生长,带来一片勃勃生机。

河水生态湿地中的美人蕉

河道浅湾中的再力花,岸上的火焰美人蕉

生态滤床中的芦苇

其实,除了看到水中的鱼跃跟河岸的花开,最令人兴奋的,还是看到了从远地里飞来的鸟,不少还是难得一见的珍稀鸟类。

正在啄食虫子的戴胜

譬如,最早来的是戴胜。“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世上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戴胜并不是水鸟,但是喜欢在四季如春的地区生活,云南地区有很多,但在江南,它还是挺稀罕的,特别挑剔环境。而它能看上珠泾中心河,飞过来“打卡”,其实也说明我们的生态设施已经有了大自然的气息,开始迎接这些挑剔的空中“考官”们的检验。

此后不久,鹡鸰鸟也来了。每每看见这些小家伙在滤床边的河岸上机警地踱步踩点,我也好奇,它们是不是被河里的鱼儿吸引来了。

湿地旁的鹡鸰鸟(画面中间)

再后来,看到的鸟就比较厉害了,伯劳。

在树上歇息的伯劳

伯劳是名副其实的掠食者,不仅吃虫子,甚至会捕食小鸟,是属于食物链的上层。伯劳的出现,说明至少已经出现数条自下而上的完整食物链,由此探测出珠泾中心河一带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渐升级完善。

而最令人兴奋的一幕,就发生在这两天!

在我们的河道北段,有集中的大型生态设施,周围几乎没有居民,生态空间较好,主要设施完成之后,居然很快就出现了野鸭和白鹭的身影。

河道北段生态设施

珠泾中心河北段生态设施旁的白鹭

北段杨庄河表面流中的野鸭

而就在前两天,在我们河道中段的设施边,也看到了白鹭!

珠泾中心河中段 萧林桥向南眺望

珠泾中心河中段居民区旁的白鹭

要知道,河道中段的两边都是密集的居民区,旁边就是马路,车来车往,人声鼎沸。在这一段落出现白鹭,着实不易。说句心里话,当在中段看到白鹭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人口密集区修复出了一条白鹭可以栖息的河道,这是在之前都难以想象的事情。真没有想到白鹭会来得这么早,中段的生态效益如此快得显现,还真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展未来:解放思想,共迎生态工程的新春天

这几天的巡河,再次坚定了我的信心。白鹭已经来为我们点赞加油,接下的运维阶段,我们更有信心让水质持续变优,让生态持续变好,形成生态引力,让白鹭们可以携家带口前来定居,和周围的居民共享这片新天地、新家园。

我的愿景是,不出一年,整个珠泾中心河生态的功能性可以恢复,到那个时候,生态自身就会有自我修复、自我优化的能力,达到一种螺旋上升的稳态。而我们的生态设施犹如一个引子,带动生态的良性发展,推动自然生态中的各种能量可以稳定地、健康地循环与流动。

珠泾中心河生态效益的显现,也坚定了我对生态工程可以带来多功能效益的信心。

当前,中国很多乡镇因为撤并而衰落,由此导致了很多环境问题,急需创新的、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可借黑臭河道治理为契机,利用生态工程为这些乡镇提供优质生态空间,带来绿色转型。事实上,生态的改善,环境的优化,能够为政府的城镇功能提升带来窗口,为解决居民矛盾提供先决条件,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的切身实践。

由此可见,要想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回答好这些新时代的“新考卷”,我们需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创新作为,利用更多科学优质的生态工程,更加系统地修复我们的环境,以此不断释放生态效益,为区域的发展注入绿色的新动力,为当地的百姓创造宜居的新天地。


如果说,经过8个多月的建设,珠泾中心河可以吸引白鹭在密集居民区边上安家,那么未来,按照生态的原则与理念,我们有信心建设出更多像这样可以发挥生态效益的全循环、系统性的生态工程和绿色基础设施。

淌过珠泾中心河这条曾经的污水河,目睹水清鱼跃、草绿花开、白鹭翻飞的这一刻,我相信,生态工程的春天不远了,河道生态治理的春天不远了,生态文明的春天也不远了!

 本文作者 

杜建强

环境产业CEO特训班第七期学员

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为美丽中国提供优质生态产品。


统筹:刘保宏

编辑:周文  陆哲宇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了解特训班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