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仪股份郑洪标:如何用更低碳的方式破解管网痛点?
正文共:3738 字 预计阅读时间:8 分钟
点击上方「E20环境产业圈层」→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加上星标,每天及时阅读~
今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查实了许多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黑臭水体污染问题频繁出现,行业内常说的一句话是“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关键是排口,核心是管网。”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国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达到95%以上,但管网一直是我国污水处理中的短板,管网覆盖不足、漏损、客水挤占管网、错接混接、溢流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也正是我国污水处理率高但污水收集处理率仍比较低,黑臭水体频发的主要原因。虽然制定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但管网问题并非短时间能解决,需要地方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管网建设和维护方面的投入,久久为功,探索适合本地的管网解决之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网运维这一细分领域市场,也开始备受重视。相关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突围的方式方法。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仪股份)就是一家专注于解决管网痛点的企业,已经在排水管网细分领域深耕十一年。近日,中国水网采访了中仪股份总经理郑洪标,在采访中,郑洪标重点谈到了自身对于管网问题及痛点的思考和看法,以及中仪股份是如何打破这一痛点的。同时,他也强调,在“双碳”目标之下,中仪股份也在持续探索,用更低碳的方式破解管网痛点。
郑洪标在“2021(第十三届)上海水业热点论坛”上发表演讲
中国水网专访郑洪标
管网问题到底是咋回事?
郑洪标介绍道,我国污水管道目前存在两方面的严重问题,一方面管道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管道问题简单来说可以用“堵”和“漏”来概括:一是管道堵塞严重,污水输送不畅通;二是管道漏损严重,污水输送过程中出现较严重的渗漏泄露现象。
工程很难做到全工期在现场进行监督和监理,很多施工团队为了追求施工速度快、工期短,没有完全按照非开挖修复施工标准,就造成了很大的工程隐患。
因此污水管道疏通和管道渗漏修补以及施工中的监督监管等,在中仪股份看来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滞后与市场需求,推动中仪股份的创新之路
排水管道定期进行系统性检测与维护是维护管网安全至关重要的一步。基于目前的情况以及对工人生命安全的考虑,中仪股份抛出了三个问题:怎样才能简单快捷地对管道进行检修?检修的作业方式能不能进行修改?人工作业能否用工业自动化代替?在市场的驱动下,中仪股份开始努力钻磨产品创新。正如郑洪标所说,创新的定义是在市场的驱动下完成的,有需求的创新才是创新。
遇难不退缩,迎难而上
中仪股份成立初期曾学习研究过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关于机械自动化采用的技术,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中仪股份发现,仅仅是模仿型的创新是一条很难走的路,中仪股份必须走上原创性创新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远,做得更好。郑洪标谈到,发达国家在机械自动化上的技术产品已经有50年的研究历程,想要去创新是很难的,尤其是原创性的创新。
有了清晰的目标,通过经验的积累以及在行业的探索,在2016年,中仪股份率先推出全球首款数字高清CCTV检测机器人,这也是管道检测领域运用最广泛的产品之一。中仪股份将传统的管道机器人与当前数字高清的通讯技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研发生产出管道CCTV检测机器人。
该产品可以应用在市政(工业)排水管道、水利输水管涵、综合管廊、电缆管沟以及隧道等多个场所,管道机器人代替人工进入城镇排水管道内部,进行电视成像精细检查,一键生成符合行业标准规范的检测评估报告,为制定养护、修复方案提供重要分析依据和指导建议。
该产品在行业内实现了很大的技术突破,并且是一项颠覆性的创新产品。目前,中仪股份研发的管道机器人系列产品包括X5-HS系列管道机器人、X5-HT系列管道机器人、X5-HMA系列管道机器人、X5-HW系列管道机器人、X5-HR系列全地形管道机器人以及全新推出的全景量化检测机器人X5-HT4系列管道机器人等,可以应用于不同管径、不同检测长度以及不同水深的场景下。
在对排水管网、管井等设施的隐患问题排查中,管理单位通常会面临对工程队伍施工位置,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不能及时全面掌握,对施工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只能逐个到现场解决的情况,最终对工程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造成很大影响。针对工程质量如何做好监督监管这一行业痛点,中仪股份提出了对管道施工进行在线监管的对策。
信息化时代,物联网、直播技术、远程传输、云服务渗透到社会的各个环节,它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物联网大环境下,所有物品将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管道检测修复的远程可视化管理平台也应运而生。
中仪股份“鲲鹏”智慧排水管网信息平台在智慧城市顶层框架下,依托于智慧水务建设,拓展排水管网全生命周期业务,充分整合现有公用事业基础资源,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实现城市排水管网的资源管理整合、规划设计、分析优化、维护更新、成果应用以及信息共享等业务需求,采用三维可视化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示管线的走向、连接、跨越及管线间的相对位置等空间信息,可帮助管线规划相关人员更有效地设计与维护管线,提高工作效率,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轻松破解施工监管问题的痛点。
扎实稳健,突破升级
只拥有一个颠覆性创新成果是远远不够的,郑洪标介绍道,中仪股份在研发出高清管道CCTV检测机器人后便开始从检测方向到修复方向来进行升级。
“排水管道的修复就像补轮胎一样,如果轮胎只是扎了个钉子,那就可以只对这一块进行修复,但如果是整个轮胎划破了,那整个轮胎就要被换掉,排水管道也是一样,管道修复分为点位修复和整段修复。”郑洪标形容道。
据了解,原位固化法作为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主流工艺之一,最早由德国人发明,选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如今国际上仍有较多产品选用高压汞灯作为原位固化法的光源,在此背景下,中仪股份萌发了用更节能高效的光源替代汞灯的想法。
中仪股份选用UV-LED光源,其工作原理是将玻璃纤维编制成软管浸渍光固化树脂,再将其拉入原有管道内充气扩张紧贴原有管道,以原有管道为外膜,软管内膜为内膜,在紫外光的作用下使树脂固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复合内衬管的原位固化法。郑洪标介绍道,紫外光固化法修复工艺快捷高效并且经济环保,其中UV-LED光源的转化效率是汞灯转化效率的5倍,UV-LED固化对比汞灯固化,碳减排率在80%以上。环境友好性佳,较好的实现了减排降耗的目的。
在管道修复中,由于软管材料生产与供应的特殊性,软管材料的生产一般按150米和300米计算;软管材料的供应一般超过待修复管道长度约30-100米。这就造成管道修复中可能带来材料剩余的问题。尾料很难产生价值,并且处理尾料会造成高能耗与污染。如何在尾料的处理上,变废为宝,节能减排,成为了中仪股份认真思考的问题。
紫外光固化点修成为处理尾料,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紫外光固化整修多余的内衬材料,一定条件下可用做点位修复。并且“拿来即用”,便捷高效。“变废为宝”,打通整修材料和点修系统的兼容性,既节约社会资源,又有利于环境保护。思维发生小小的转变,便得到了模式的创新。点位修复不仅是尾料变材料,还给中仪股份打开了很大的市场。
五年的结束,新五年的开始
立足于“中国装备制造”,努力开创“物联网技术服务”时代。针对当前排水管网检测与修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中仪股份陆续承办多次市政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和市政排水管道更新与非开挖修复相关的技术培训班,并受到业内关注与认同,公司在行业技术培训与交流上已拥有成熟的承办经验。中仪股份一直致力于站在行业价值链上思考企业发展方向。在业内新的经济力量下,也在不断探索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十三五”期间,在上海市政总院牵头下,中仪股份和其他企业单位一起合作承接了国家重点水专项的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取得了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以及一系列的产品研发与专利。作为排水管网整体技术优势供应商,中仪股份在今年成功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1年,“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仪股份成功引进了三峡资本、国投创业和中节能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为中仪股份提供了一定的系统需求和资金支持。这为中仪股份的“十四五”开了一个好头,也充分证明了中仪股份技术实力的强劲。
“十四五”期间,中仪股份会将物联网的特性继续融入到检测修复的全流程中,用整体的方法方案来解决与实施。同时,中仪股份也会将排水行业的相关技术逐步拓展至其他领域,郑洪标更是提出中仪股份的目标不仅仅是排水管道的检测与修复,而是把“排水”两字去掉,做管道检测和修复的专家,装备技术的综合服务商。
你“在看”我吗?
完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