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蒋纬国口述历史|中国人的官威太盛了!

2017-10-28 国史论坛 国史馆

一、

蒋纬国大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5岁,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派蒋纬国与哥哥蒋经国到西北去看望马家军,以联络感情。蒋家兄弟到青海时,“尕司令”马继援不肯出来与他们相见。马步芳说,你是军长就要像个军长的样子,你已经是中将了,你怕什么?马继援说,人家年纪比我大,还只是个上尉,我因为是你的儿子,你给我当军长我才能当上军长。后来,马步芳逼他出来见面他才出来。“尕司令”很不好意思的样子让蒋纬国对他印象不错,两人成了朋友。“尕司令”谦虚地说,你需要我时,我愿意随时给你当参谋,我愿意到你这里来服务。两人到台湾后还时有联络。


二、

蒋介石有一次和蒋纬国一起争论选择干部的标准,究竟是道德重于学术,还是学术生于道德,两人争论了两个星期,最后,蒋介石还是接受了蒋纬国的意见。蒋纬国说,我认为在方法学上一定是学术第一,不讲道德。因为我们不能把标准寄托在道德上,我们说某人是个了不起的君子,这是从结果上显示,而我们选择干部时,事前无法知道他的道德是否崇高,所以事前选择干部的依据只能是学术。学是理论,术是方法。


蒋家军队中报怨颇多的越级指挥问题。他们说,蒋老先生指挥部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最大的弊端是自己支配部队,不告诉其部队长,弄得大家不知道部队在何处。蒋纬国解释是,原因有三:一是许多高级将领指挥部队,到最后却使部队四分五裂。蒋只好出面收拾残局。二是有些军官常常忽略部队行动与后勤补给的联络,蒋必须亲自督导。三是对某个部队有怀疑,不得不给予临时任务,将其调开。

蒋纬国说,父亲不是不知道越级指挥是兵家大忌,但是一些中高级部队长根本就不懂得指挥,父亲基于爱护他们的心理,就替他们指挥部队。他举例如下,赫赫有名的方先觉,守衡阳守了四十八天,但实际上是蒋老先生亲自守的。衡阳外有一处高地,高地上面一个部队都没有,蒋介石告诉方先觉,如果高地失守,衡阳也会跟着失守,守衡阳是战略,守高地是战术。结果蒋介石第二次去看时,发现方只在高地上放了一个班,蒋又说了一次,再去看,发现高地上放了一个排,结果他很不高兴。后来高地失守,方派了一个营才把高地夺回来。令人惊讶的是,日军竟然也只派了一个班守高地。衡阳能守四十八天,就是因为守好了这个高地。


蒋纬国说,共军的战略术语只有开头而没有结尾。他说,大家称赞中共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战略思想,比如“一点二面”、“围点打援”、“阻援打点”。“一点”是指目标,“二面”是指两路进军。听起来很简单,但是,他们并没有说明包围上去时的拦截点如何选择。他还认为,中共军队的野战战略教材是仿照国民党军的教材写出的,但是中共运用得好,而他们自己反而忽略了。


蒋纬国小时候在上海,有一次与蒋介石一起在街上走,忽然看见街角处一个中国人与英国人相撞,那个中国人被撞倒在地上,而英国人则拿手杖打中国人。蒋纬国见状,就想跑上去帮助那个中国人,但是蒋介石却将他一把拉住,拖了回来。蒋介石问他:“你干嘛?”“我去帮他忙啊?”“不必,你也帮不了他的忙。

回到家后,蒋介石对蒋纬国说,一个外国人和一个中国人谁也没看到谁,两人互相撞了一下,为什么中国人要倒在地上,为什么不是那个洋人倒在地上?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不争气,所以我们要好锻炼身体,把身体练好才是真的。还给蒋纬国讲了精武门的故事。说是中国人自己不强大起来,一定会受外侮。


解放军步兵讲究苦练二百米内硬功夫,蒋介石知道后,让其部属研究对策,看如何硬过敌手。于是他手下的将军们就提出一个超过解放军的方案,叫做“三百公尺过硬。”蒋纬国看了说,千万不要报上去,报了一定挨骂。他说,中共提出“二百公尺过硬”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一般炮弹爆炸威力在150米,步兵到达150米后就不能再向前了。150米的炮弹半径再加上50米的纵深,刚好是200米。这200米要靠步兵营的火力自行支援,最后到步枪支援步枪。这就是所谓“二百公尺过硬”。如果改成“三百公尺过硬”,表示“国军”的炮兵打得不稳定,使步兵在250米内就不能再向前了,否则会被己方炮弹击中。“总统”让研究问题,不是比长度。

但是,将领们并不认为蒋纬国的意见有什么高明之处,因为不能达成一致,最后举手表决,同意将方案报道送“国防部”。结果,几天后,蒋介石报所有将领叫去训了一顿,斥责他们没有战术思想。“我们又不是和中共比赛跑!”

又有一次,蒋提出一个“三角形攻击战斗区”的战术观念,自认为是一个弹性高、可进退、灵活性好的战术,便交待给手下去总结。不久,“研究发展司令部”指定一个部队示范这一战术思想,郑重其事地叫各军团负责人参加,蒋介石也亲临现场观看。到现场一看,蒋就问,站在水塘里的部队是做什么的?指挥官说,报告“总统”,因为三角形的其中两点已经摆好,所以第三点非落在水塘不可。蒋一听,生气地说,这简直是笑话嘛!我给你们再三地说过,三角形不一定是正三角形,前面两个部队摆定之后,第三支部队可以放在前后左右的任何一个点上。再笨的人也不会把部队放在水塘里。

结果,蒋介石连演习也没有看就走了。


1951年的一天,蒋介石与纬国一起坐着喝茶,蒋突然抹了一把脸,又伸出拳头重重地打在椅子上。纬国问,父亲您累了吧!蒋说,我不累。纬国问,您是不是有一种无力感?

蒋听后拍着桌子说,对对!我找不到一个字来形容现在这种情绪,就是这个意思。纬国说,我们大家有无力感都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没想到国家元首也会有无力感。

“哎,想想我这些部下,不论在党、政军各方面,没有一个不是我自己训练出来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对我尊敬,各个都是百依百从的,但是等到正式命令交待下去后,不是做不通,就是突然中断。”

蒋介石常常对于黄埔系的人“忠勇有余,而智能不足”耿耿于怀。故而,在他提出的部队的无形的战斗力里只有三项内容:一是学术,二是意志,三是纪律。这里面没有道德,因为太抽象。


蒋介石谈人生哲理时说,思维哲理是逆序式的,行动哲理则是顺序式的。以登高为例, 47 27757 47 13046 0 0 5405 0 0:00:05 0:00:02 0:00:03 5406高时,一定是一步步地向上爬,不可能一步登上高峰,但是,我们在思维时,一定要先想要不要到山顶,再退回来想怎么到山顶。否则,走到半路时才发现走错了路,既浪费了时间,也失掉了机会。


1950年7月31日,麦克阿瑟将军访问台湾,台湾军方为了得到美国军援,准备搞一次装甲旅的攻击演习。蒋纬国认为,以麦帅这样的经历和身份,连装甲师的演习都不知看过多少,搞不好不仅不能引起他的注意,还劳民伤财。当时,国民党军计划给蒋纬国五十万的费用,他说,连一毛钱也不需要,建议国防部只做一个示范:把所有履带车辆集合起来,请麦帅看履带车辆如何通过稻田。如果示范成功,就可以博得美军顾问团继续支援台湾的装甲部队。因为美军认为,台湾遍布稻田,不能大面积使用战车。

经过认真训练,士兵们掌握了驾车通过稻田的技能。而美军的操典说,战车绝对不能进入稻田。麦帅看了之后说,"我在西点军校的时候,教官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武器要在一个好的战士手里,才能发挥最高度的性能。’没想到美国战车在中国人手里能通过稻田,我们知道在台湾一样可以使用装甲部队,我们应该给予十足的支援。"

以后台湾的装甲兵就很容易得到美援。这是蒋纬国说的。



蒋介石去世之后,蒋纬国为其守灵。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他的一个老部下退伍后开了一个棺材铺,这老部下来瞻仰遗容时,见了蒋纬国,就递给他一张名片。蒋纬国接过来看了一眼说,你现在从事服务工作呀?老部下答非所问:“老长官,请问棺材准备了没有?”蒋说,“我们已经买好了,父亲过世后,我们就立刻到香港买寿木,因为老夫人喜欢用西式的。”他听完后就说,“老长官,将来你有什么需要我服务的,请你随时打电话给我。”蒋纬国说,谢谢,但等到我需要你服务的时候,我没有办法自己打电话了。不料,老部下还有话说,“没关系,叫你的副官打好了。”


十一

蒋纬国在1993年的10月到美国,参加台湾海外中兴会的一个演讲。主题是“中国的未来”。他到了美国后才发现,台湾当局是用全面封杀的办法去对待海外的民间组织,甚至不许有关方面(华侨组织)向他们出借场地。甚至连酒楼都租不到,有钱也不行。蒋纬国说,这种做法非常恶劣,幸亏旧金山有一个齐鲁会馆,不仅自动出借场地,还参与了我们的讨论会。

蒋纬国在这次演讲中有惊人之语。他说,从远大的方面来想,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特别是在台湾的这些人,不要再搞政治上的这一套斗争了。所以他就下了一个结论:“我很诚恳地赞同邓老(小平)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蒋纬国解释说,我说这句话的目的是让大陆人民认同邓小平说的是对的,他所谓的开放与革新就是要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让他们去发展,发展到后来,逼着他们去做政治改革,同时也让台独运动死了心。这句话有双重意义,对大陆而言,我鼓励他们走向总理的三民主义,对台湾而言,就是要打击那些否认自己是中国人的人。所谓中国人,指的是信中道、行中道的人……

此言一出,台独运动者马上就怕,认为不能让他的这种思想滋长,提出不许他回台湾,就是回去了也要驱逐出境。十月四、五日后,包括《中央日报》在内的台湾媒体此起彼落地攻击他。

蒋纬国看此态势,马上改变行程放弃了欧洲之旅,在美国探望宋美龄后马上回台,等当局知道时,他已经到家了,也没有人再提驱逐他的事。倒是有几家报章撰文赞同他的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