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国士无双|中国外交的顾维钧时代

2017-11-14 最中国的文化微刊 国史馆

国馆(ID:guoguan5000),转载请联系国馆。

历史上的今天:1985年11月14日,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逝世。





电影《建党伟业》中,有这么一个场景:


金碧辉煌的大厅中,来自世界各国的人齐聚一堂。


陈道明饰演的角色面带怒色,用拳头敲击着桌子,一字一句地说出:


“你们,凭什么把山东省送给日本人!我很愤怒,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


说完,在不停闪烁的闪光灯中离场。


这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场景——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宣布,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


这是中国自晚清以来几十年屈辱的外交史中,第一次强硬地拒绝了列强的要求。

整个世界都感觉到,中国已经不一样了,至少在外交上。


而这种不一样,和陈道明所饰演的这名外交官有很大关系。


他在列强面前展示出的高超外交技巧,数次力挽狂澜,维护中国利权,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难得的一抹亮色。


他是顾维钧,在中国贫穷落后的时代里,证明了:


弱国无外交,除非有强悍的外交官。


《建党伟业》剧照



少年出洋,立志为国而读书

 

很多年后,顾维钧还记得在上海圣约翰学院读中学时的一件往事。


那天,他看见一个坐着马车的英国人,因为被黄包车挡了道,拿马鞭抽打中国车夫。


少年顾维钧义愤填膺,怒斥那个英国人:


“Are you gentleman?(你算是绅士吗?)”


他以为对英国人来说,“不是绅士”就是最严厉的斥责了,堪比“不是人”。


然而年少的他没想到,日后他将要打交道的外国“绅士”们,比鞭打中国车夫的人更为蛮横无理,也更难对付。


但顾维钧从此下定决心,要为了中国人,为了祖国的崛起,去对付那些西装革履的“文明人”。


他要证明,中国人不是野蛮人,中国人值得被看得起。


16岁的顾维钧走进理发店,出来的时候,脑后的辫子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西式的背头。


他穿着订做的西服,身子骨还稚嫩,不够挺拔,显得有些滑稽。


但顾维钧不在乎。他打扮成“绅士”的模样,准备去学习外国绅士的本事了。


“为了对付这些蛮横的文明人,为了生我养我的祖国。”顾维钧登上了赴美的轮船。


选择大学和专业的时候,一名学工程学的同学告诉顾维钧:中国的弱点就在于机械工程,只要学好工程学,就能制造强大的军舰、枪炮,就不怕外国人了。


顾维钧有些犹豫:中国的弱点,真的只在没有船坚炮利么?


不,他想起了自己出生那年建立的北洋水师。


甲午一役,北洋水师的火力并不比日本军舰差,可输得一败涂地。


中国的失败,败在政治,败在制度,败在该战不战,不该战却偏要战。


西方早已进入国际法的时代,而清朝廷根本不懂这一套,只能屡屡吃亏。


顾维钧决定了,自己要学国际政治和国际法。


他选择了以法学为王牌专业的哥伦比亚大学,顺利通过考试,主修国际法和外交。

 

国士无双,不费兵卒夺回山东

 

民国建立后,顾维钧以留美博士学位回国,成为袁世凯总统府秘书中最年轻的一位。


1915年,顾维钧接受政府任命,出任驻美公使,成为中国最年轻的驻外使节,同时也是在华盛顿的各国公使中最年轻的一位。


巴黎和会专使顾维钧函

 

但中华民国比他还要年轻。


年轻意味着羸弱,中国的国力并没有因为废除帝制、推行共和而好起来。


袁世凯称帝复辟,不久又被讨伐,很快黯然逝世。


民国进入了军阀乱战、政局动荡的黑暗时期。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列强主导的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会场


全中国都把眼光放在了“山东问题”上——山东本来久为德国所瓜分占领,而在这次大战中,日本借机又攻占了山东。


山东能因此而属于日本吗?当然不能!


德国是战败方,这次和会正是中国收回山东权益的绝佳时机。


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参与和会。


没想到,日本在和会上竟主张,山东权益应该由德国转让给日本——依据是之前和袁世凯政府曾经签订过条约。


面对国力正强盛且咄咄逼人的日本,列强并不愿意为了中国和日本起争执。


于是,日本的要求几乎一字不漏地被写入和约中。


这些西装革履的“绅士”们,打算对日本的蛮横行径袖手旁观,纵容明目张胆的掠夺。


巴黎和会会场


顾维钧想起了年少时,同样西装革履的绅士鞭打中国人的场景。

不能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可是,弱国无外交的道理众所周知。


中日之间,实力差距悬殊,十几年前已经输过惨痛的一仗。


但顾维钧知道,强悍的外交官,运用好外交技巧,是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的。


他要开始对付这些蛮横“绅士”了。


首先,虽然列强准备签署和约,但他们内心里也不愿意见到日本在亚洲一家独大。


因此,中国先要摆出强硬立场,争取列强改变主意。


在和会上,顾维钧面对着诸国代表,发表了极为精彩的一次演讲。


《建党伟业》剧照


他掷地有声地说道:“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青岛完全为中国领土,当不容有丝毫损失。德国在山东所享胶州租借地暨他项权利,于法律上已经早归中国矣!"


他从山东的历史文化地位讲起,将山东比作西方的耶路撒冷;


又梳理了山东被德国强行租借的历史渊源,援引国际法的相关条例,论证随着一战结束,山东早已在法理上归还中国。


这一番演讲,义正词严,逻辑严密,几乎无懈可击。


在场的日本代表懵了:这是哪儿冒出来的年轻人,之前怎么从未见过如此对手?

其他各国代表都被震慑住了。


1919年巴黎和会


参会的美国国务卿蓝辛在日记中写道:“他的观点完全压倒了日本人。”


法国总理克雷孟梭则评论道:“顾维钧对付日本,就像猫抓老鼠,欲擒故纵,玩弄于股掌之间。”


形势开始向中国倾斜。


同时,顾维钧将巴黎和会的消息汇报政府,还主张捅给媒体。


于是,报纸一报道,整个中国都炸了,为此,学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善于借助国内舆论的压力,顾维钧才能在外交场上更加有底气。


可是,日本人并不会善罢甘休。他们一再强调和中国签订的条约的有效性,同时暗地里拉拢意大利、英国等各国。


终于,和约的最终版本出炉,山东问题还是按日本的要求处理。


顾维钧决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这并非意气用事,而是为山东问题的进一步解决留条后路。


而巴黎和会上,顾维钧的出色表现已经为拒签和约和后续的解决做好铺垫。


《我的1919》中陈道明饰演顾维钧


果不其然,搁置下来的山东问题很快在美国组织的华盛顿会议中被讨论。


经过艰苦努力,不费一兵一卒,中国终于收回了山东的权益。


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团长陆徵祥体弱多病,在巴黎时以养病为主;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和驻英公使施肇基忙着争斗,而驻比利时公使魏宸组也没起到什么作用。


所以,代表团的决策乃是以顾维钧为核心——中国的得失荣辱,在此刻全部系于这名30岁的年轻人一身。


而他也不负重望,以弱国挑战强国,借强国压倒强国,将外交艺术发挥到极致,保全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真堪称国士无双!


《我的1919》中陈道明饰演顾维钧



经常换总统的混乱政府中,他是最稳定的外交总长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不仅让中国重新拥有了山东,也让顾维钧一战成名。


很快,他接到了新的任命——外交总长。


外交总长不比驻外使节,后者只需要和外国打好交道,前者还需要洞察国内的内政,以制定适当的外交策略。


在顾维钧之前,政局动荡,民国创立十年间竟换了10位外交总长。


混乱中,需要有人来主持大局。于是,重担子又落在顾维钧的肩上。


接下来的七年时间里,除了中间中断了一年,外交总长都是顾维钧,甚至1928年还兼任了国务总理。


可是要知道,这七年间光是内阁就换了七届!


而顾维钧在政治斗争中稳坐外交总长位子,让中国的外交保持稳定,不至于因为内政而被荒废,且能不断争取国家利益,实在是黑暗年代中不可多得的一抹亮色。


顾维钧在任期间,中国外交改变了晚清以来忍气吞声的风格,转而变为据理力争,该强就强。


1926年10月1日 至1927年6月18日, 国务院国务总理顾维钧摄行大总统职


如,日本新任公使芳泽谦吉刚刚到达北京时,原本应该先拜访顾维钧并提交国书副本,同时请求会见国家元首。


然而当时政局混乱,中国政府只有总理,没有总统。芳泽认为,日本天皇的国书不能屈尊提交给总理,所以谁也没拜访,就直接向外交部提出具体的交涉要求。


顾维钧吩咐下属不要理会。理由很简单,既然没有经过拜访和提交国书,外交部只能默认压根没有这位公使的存在。


芳泽以为按照中国政府的一贯作风,肯定会忍气吞声,没想到碰了个大钉子,只好老老实实先拜访顾维钧,提交国书副本。


顾维钧在那段时期中国外交的贡献,可不仅仅是争口气这么简单。


更为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修约外交的新策略,这一策略一直被沿用到后来的南京政府,为中国争回了无数利权。


所谓修约外交,就是指通过和列强签订新的条约来挽救之前不平等条约的损失。



换句话来说,弱国打不过强国,只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高超的外交谈判技巧和策略来达到目的。


顾维钧先从没那么强的比利时政府入手,借旧约到期之机,提出签订新约,并在新约中对旧约丧权辱国之处,一一改正。

 

比利时政府并不愿意让攫取的利益白白丧失,为此甚至还告到了国际法庭。


顾维钧对外说道:“一国人民之志愿,焉能认为可付法律裁判之问题耶!”


经过据理力争,加上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影响,比利时屈服了。中国修约外交迈出了伟大的第一步。


弱国并非无外交,只是外交更难,更需要有集爱国和真才实学于一身的过硬人才。


顾维钧(右四)

 



一战功臣,二战再次立下奇功


北伐战争之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作为北洋政府的官员,顾维钧很冤枉地上了通缉令。他只好逃亡海外。


但很快,南京政府醒悟过来:顾维钧哪儿算什么逃犯,明明是对国家有大用的人才!


既然是人才,就要赶紧用,于是蒋介石亲自派人告诉顾维钧,国家对他有重用。

第一次重用,就是参加“李顿调查团”。


原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抢占了东三省,南京政府向国联投诉,于是,国联派出了李顿调查团,以独立身份调查“九一八事变”真相。


调查团需要有一个中国人,而南京政府认为,精通国际法、熟悉外国事务的顾维钧,正是最佳人选。


顾维钧(右)

这的确是重用,但可不是一份好差事。


因为,和顾维钧打过交道的日本人知道他的厉害,所以要尽可能阻拦他进入东北。


日本人放出消息,称如果顾维钧进入东北,人身安全将得不到保障。


还通过其他国家的公使告诉顾维钧的妻子,说根据他们得到的消息,有人将在东北对顾维钧不利,让她劝说丈夫不要参与。


顾维钧却在给政府的一封电报中说道:“我早就决定献身于中国的事业,在执行职务时,我自己就像任何一名被召唤去为国战斗的战士一样,义无反顾。”


“如果我的生命遭到任何不测或者为国牺牲,我认为那是极大的光荣。”


危险确确实实地存在。


顾维钧在长春的时候,每天出门都有人跟踪,而且跟踪的人肆无忌惮,并不怕被发现,简直是监视。


在哈尔滨的时候,顾维钧在大街上走路,突然冲出来几个日本人,带走了他身边的三个中国学生。


原来,日本人本来计划在这一天行刺,但计划被那靠近顾维钧的三个学生扰乱了。


丢掉性命的危险时刻萦绕在身边,但顾维钧并不慌张,而是冷静地调查,为调查团提供客观的真相。



真相终究没有让人失望。李顿调查团发表调查报告,指出“九一八事变”并非日本声称的自卫行为,而是侵略。


东北的伪满洲国,也不是中国人建立的,而是日本的傀儡政权。


尽管日本表示完全不能接受,报告仍在国联获得通过。


日本侵略的嚣张气焰就这么被压制了下来。


但顾维钧知道,真正要战胜日本,不是一两个外交官能做到的,而一定要通过军事力量的强大。



因此,他向政府呼吁:“报告书的通过达到了我国向国联呼吁的主要目标,并给我方以行动自由,但如我国不决心依靠自己行动来坚决捍卫我领土,则其价值即将消失,而历时十七月之外交努力亦将完全付之流水。”


可惜,顾维钧的呼吁没有起到作用。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顾维钧担任驻法公使,但十分关注中美关系。


正是在他的直接沟通下,美国财政部部长摩根索和中国银行家陈光甫得以见面,陈光甫由此拿到了美国的“桐油贷款”,对中国抗战几乎有救命的作用。


顾维钧(右)


斯人已逝,中国也已经从“弱国无外交”的时代,成为了和平崛起的大国,甚至成为了某些国家“中国威胁论”的阴谋论对象。


顾维钧以及无数前贤曾为之魂牵梦绕的强大中国,已经矗立在世界各国之林。


可我们得知道,家越穷越难当,国越弱越受欺。


中国如今的强大,不正是从羸弱的时代走过来的吗?如果那时的人已经放弃了祖国,中国又何能有今天?


因此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一百年前,那个英气逼人的顾维钧,曾在凡尔赛宫中对着列强发表抗议,因为爱国心而怒发冲冠。

国馆: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国馆2017重磅新书《与世同流,但不合污》正火热销售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