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曹道云:我的价值在于多帮助人

2015-09-29 学术天商

——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曹道云

 人物小传:

曹道云,中共党员,1951年1月出生,2001年起担任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民政系统第三届“孺子牛”金奖、上海市和普陀区优秀共产党员、普陀区“高兴、放心”活动“好班长”典型等荣誉称号。

他所在的普陀区民政局被市政府命名为“上海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普陀区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

有这样一位民政局局长,他为了帮助困难家庭学子走出困境,十几次上门慰问捐款捐物;非典期间,他带领婚姻登记员上门为新人服务;福利院里,他把5位素昧平生的孤老视作父母……

从事民政工作6年来,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民政系统开创诸多“第一”:设立第一个经常性捐助接收点——曹杨街道“衣被银行”、成立上海第一家“慈善超市”、在大学校园内设立第一家经常性捐助接收点和慈善超市、民政局探索建立“就业与求助双向联动机制”等10项试点工作经验被民政部推广。

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他“慈善局长”、“爱心局长”,但他却说“我的人生价值在于多帮助人”,他就是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曹道云。

民政工作连着两头,一头要让党和政府放心,一头要让老百姓高兴

农村插队10年,从基层走上领导岗位的曹道云对群众一直怀有深厚感情。担任民政局长后,他接触到了许多困难群众。

“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贴着心为群众多办实事多解难事。”曹道云说,“民政”就是为民行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民”是宗旨,“政”为“民”服务。民政工作连着两头,一头要让党和政府放心,一头要让老百姓高兴。

普陀区曾是产业工人集居地,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人口不断涌入,居住人群发生很大变化。下岗失业困难人员多、外来困难人员多、60岁以上困难老人多的“三多”现象在普陀区非常突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全区总人口的20%。

2004年,曹道云创新性地提出“政府指导推动、老龄社团运作、社会各方参与、家庭子女关爱、独居老人受益”的工作思路,以老龄社团为载体,全面实施纯老年人家庭“守望工程”。

通过一封给独居老人的告知信,一张填有独居老人3位联系人的表格,一份印有应急求助24小时热线的爱心卡,一个随时可点击的独居老人数据库,10家设有义务门诊医院的生命绿色通道,以及全区与独居老人结成对子的志愿者,为独居老人编织起一张无微不至的关爱网。

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曹道云又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全区打造一个“10分钟养老服务圈”,即以区内25个养老机构为“圆心”,以10分钟路程为半径,通过养老机构人力、物力资源输出,为周边居家老人提供日托、送餐、助浴、陪聊等养老服务。就近洗个热水澡、寂寞了有志愿者前来陪伴聊天……一系列举措让更多老人得到了便利。

双腿残疾的顾老伯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和70多位老人结伴去上海国际花卉节游园,他高兴地说:“20多年来第一次到公园来,而且是和那么多老朋友一起来,开心、太开心了!”

为百姓办事就是要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心情”

曹道云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家里人只知道他得了奖却不知道发了多少奖金,因为奖金都被他“挪作他用”,送给了需要帮助的人。

2002年起,曹道云与福利院5位孤老结对。逢年过节,他都会送上红包;降温了,他又自掏腰包为老人购买保暖内衣。

2007年正月初一,曹道云又和往年一样来给老人拜年。依依不舍地送走曹道云后,福利院的同志惊讶地发现:与曹道云结对的孤老收到的红包都是500元,而不是往年的50元!他们担心是不是弄错了,连忙给他打电话,得到的回答更让老人们感到暖心:“老人没有子女,我就是他们的儿子。今年我获了奖,就应该和他们一起分享。”

有一位和曹道云结对的孤老叫封如琴,由于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上遭受过太多的委屈和挫折,在进福利院以前她一直对社会抱有抵触情绪。在曹道云的结对帮助下,老人开始慢慢改变过去对社会的看法。

不久前封如琴查出患了肠癌,曹道云知道后带头发起了捐助,想方设法满足她的心愿。老人去世前,曹道云又来看她,封如琴对曹道云念叨说:“我从来没有对社会做过任何贡献,但你们一直这样关心我,我决定把我的遗体捐献出来,也算是回报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吧。”

家住长风街道的刘帅几年前被医院查出患有肾功能衰竭,30万元的治疗费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来说犹如一座大山。曹道云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携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赶往刘帅家里探望。 面对破败的居室,刘帅浮肿的脸,曹道云心情很沉重。

为了多挣钱,刘帅父亲打两份零工;为了省钱,刘帅母亲得病后不肯去医院,靠从老家带来的草药自己治疗。

“为百姓办事就是要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心情。这样的困难群众我们不帮谁帮?”曹道云当即争取了1万元的医疗补助,并为刘帅办理了低保和粮油帮困。经过多方协调,社会、学校和慈善基金会等伸出援手,筹够了手术费,把刘帅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

由于病愁交加,刘帅母亲不久前去世了,这对刚刚得到一线生机的刘帅来说,又是一个沉重打击。得知情况后,曹道云赶紧前去看望,鼓励他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

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曹道云用奖金为刘帅买了一个MP3,还送上了1000元慰问金。面对曹道云无私的帮助,刘帅父亲含着泪说:我和曹局长素不相识,但他对我像自家人一样,帮我们走出困境,这样的好干部值得信赖。

 做好民政工作,不光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政策,更要创新

曹道云一直在思索:“帮困不能只帮一时,更应建立一个社会帮困长效机制,从帮一个人转向帮一批人,从一时一事帮转到365天天天帮。做好民政工作,不光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政策,更要创新!”

做慈善事业,资金非常重要。但是,政府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全社会力量。曹道云和同事们开展了多次调研,最终形成了“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百姓受益”的慈善事业新思路。

最早出现在曹杨街道的“衣被银行”成为帮困平台和“爱心中转站”:市民可以到这里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有困难的群众也可以到这里领取衣被和生活必需品,暂解燃眉之急。

在这种模式指导下,普陀区已建立18个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点和13家爱心慈善超市,受助群众达到了10万余人次。

企业和社会争做慈善事业在普陀区正在成为一种时尚。2006年年初的“蓝天下的至爱”——长寿路街道文艺演出募捐到620万元资金、80万元物资;2007年在全市率先召开的区级慈善大会上,获社会捐赠1320万元,区企业家慈善联谊会捐赠145万元……有了社会的支持,扶手工程、白内障复明工程、送餐工程得以成功实施。

为了鼓励团队创新,2003年,曹道云在民政局专门设立“民政工作创新成果奖”,并由分管区长前来颁奖。

在此激励下,民政局干部走访基层的多了,思考问题的多了,研究讨论的多了。普陀区民政工作走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前列:普陀民政率先建立婚姻家庭健康咨询室,并建立离婚劝和机制;率先开展民间组织党建工作,并探索民间组织枢纽式管理机制;率先开展公务员义工制度,形成人人做义工的氛围……

每年评创新奖的时候,是民政局最热闹的时候,大家鼓足了一年的干劲,纷纷把工作成绩拿出来“比拼”一下。社保科朱科长说:“拿奖不是为了钱,而是一种荣誉。到评奖的时候你没有拿到奖,就说明你今年的工作落后了。”

民政局的工作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在上海市民政系统5年一届的“孺子牛金奖”评选中,曹道云获得唯一金奖,他带领的团队也被评为“上海市人民满意的 公务员集体”。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曹道云说:“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我只是在履行我的职责,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呢。”(王有佳)

模范感言

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贴着心为群众多办实事多解难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