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美女博士毕业演讲震撼全场:缩小医疗差距,让中国人更幸福!

2017-07-08 问津学术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5224lnjjn&width=500&height=375&auto=0
7月5日,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2009级临床医学博士蒋子涵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回顾八年求学时光,学到了知识,看到了差距,但初心未改,望以微薄力量让更多人幸福!

演讲全文如下:

亲爱的老师,同学,校友,家长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和大家分享这一特殊的日子。在毕业前夕,回顾在北大求学的时光,不知大家有哪些收获?今天在这里,我也想和大家分享在北大学习的这八年时光里,我学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以及未来想做些什么。

这八年,我学到了什么?

我从课堂中学到了医学理论知识,从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实践经验,从患者身上看到了人生百态。北大让我接受了系统的医学教育,北大各个附属医院的高水平得以让我接触了丰富的临床病历,而燕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与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碰撞又总能带给我对人文、对人性的思考。北大不仅将我们培养成了专业技能扎实的毕业生,更培养成了一个个有独立精神、能自由思考、有责任有担当的,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

这八年,我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无数的差距。既有中国内部医疗水平的差距,也有中国和西方国家医疗水平的差距。

得益于北大丰富的奖学金和国际交流项目,临床训练的三年中,我每年都能去美国或英国学习。我们不谈罕见病或疑难杂症,仅拿非常常见的糖尿病来举例。糖尿病最大的危害在于它会引起很多器官的并发症。当时我在美国和老师出门诊时,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来常规复查,她化着精致的妆,还在参加老年舞蹈班;没想到她居然已经得了50年的糖尿病,血糖一直控制很稳定,没有任何的并发症。听她讲舞蹈班的趣闻时,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都是我在国内管的另一个糖尿病的老奶奶,她在外地延误了糖尿病的诊治,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引起了肾衰竭而赶到我们医院求医。她整个人重度水肿,身上还有因糖尿病并发的感染而引起的溃烂。我每隔一两天就要给她身上的溃烂换药、把里面的脓液一点点挤出来。虽然在我们的治疗下她的病情得到了逐步的控制,但因为家里不堪重负,最终放弃了治疗。

那么,八年间我学到了这些、看到了这些,未来又想做些什么呢?

我想,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要尽自己所能缩小中国内部医疗水平的差异、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对于我来说,首先是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更进一步地,继续投身于临床研究中,致力于缩小我国内部医疗规范性的差异。当然,这仅靠医生或医疗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有各个专业的同学聚集于此,我已经看到了很多不同领域的伙伴们,正在利用你们的专业和技术,也加入到医疗大部队之中。比如,我认识一些计算机、统计和建模数学背景的同学,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识别、整合并学习医生录入的病历、化验单、影像学报告等各种医疗信息,分析其中的逻辑和错误,从而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还有人利用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的技术,辅助皮肤病的诊断。通过数据库让计算机自己学习不同皮肤病的图像。患者只用拍几张皮肤病变的照片,计算机就识别图像并能给出最可能的诊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天在座的各个专业的伙伴们,医疗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未来在改善中国医疗水平的野心之路上,我们要继续携手同行。

回首这八年时光,虽然自己容貌和阅历都有了很多改变,但是初心未变。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生来四肢健全、衣食无忧。但我的父母告诉我,这份幸运并不是谁理所应得的。上天给了我无忧的生活条件,是为了让我可以去为那些没这么幸运的人做些什么。我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我们可以用各自哪怕微薄的力量,一起让更多的中国人、全世界的人都过得更好、更加幸福。

谢谢大家!

演讲人介绍

蒋子涵,女,汉族,北京大学2009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博士生。学医是她自幼的梦想。就读期间,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始终保持对医学的敬畏和热情,临床工作专业过硬、态度诚恳,获得患者和同事的广泛好评。曾连续获评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并多次获得奖学金。出访交流经历丰富,在校期间曾先后前往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和明尼苏达大学短期学习。(来源: 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公众号(pkuyyxz))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