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学诺贝尔奖人数排行榜
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详列了各个与诺贝尔奖得主有联系的大学(获奖者可为该校的学生、校友或教职员)。院校的次序按联系人数的多寡排列显示——由多至少。
值得注意的是,每所院校均有自己的计算法则,这些标准有些较为宽松而有些则较严谨。[1] 例如:某些大学并不计算那些在得奖以后才加入的人,而有些则仍将其计算在内;有些亦不计算在校任教不足1年的教职员,但其他的却仍视其为与该校有联系的得奖主。为了公平比较,这里的数字为统一采用较宽松的方法计算后所得出的结果。下表中还会显示“官方”的数字,此为该校自己的计算结果。这些官方统计亦可能与这里所显示的有很大的参差。
再者,亦很难断定每所院校对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所作出的贡献的多寡。某些获奖者在不同的大学里完成其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某些得主亦曾在不同院校进行研究或任教。因此同一个名字或获计算入不同的大学里,而下面的数字亦仅供参考。
有些为“联邦制”分若干个分校的大学,在这里会以各个分校作计算单位。这里包括英国的伦敦大学及美国的加州大学。前者分为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而后者则包括十个地区的校园。
另外,诺贝尔基金会本身亦有类似的人物列表,只以得奖者获奖时在职的教育机构为归类准则。[2]
为避免任何有关“联系者”定义的争论,这里将其界定为该校的:学生及校友、长期教职员和短期教职员。但联系者并不包括教学顾问(consultants),因其不属于专任任教的职员。
下表只详列有关项目的数字,详细的人物列表请见对应的英文条目;
同一位得奖者可能会归入两所或以上院校的计算中;
相同的得奖者亦有机会出现在同一院校的不同范畴里,惟此最终亦只会作一位计算。因此,下表中的总人数未必为所有范畴人数相加之和。
有关“官方数据”的来源亦会一拼附上,这些多发布在有关大学自己的校网上。
代号
[物] 物理学
[化] 化学
[医] 生理学或医学
[文] 文学
[和] 和平
[经] 经济学
排名
1、哈佛大学(第一)
2、哥伦比亚大学(第二)
3、剑桥大学(第三)
4、柏克莱加州大学(第四,并列)
5、芝加哥大学(第四,并列)
6、麻省理工学院(第六)
7、牛津大学(第七)
8、斯坦福大学(第八)
9、耶鲁大学(第九)
10、康奈尔大学(第十)
11、巴黎大学(第十一)
12、哥廷根大学(第十二)
13、普林斯顿大学(第十三,并列)
14、柏林洪堡大学(第十三,并列)
15、加州理工学院(第十五,并列)
16、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第十五,并列)
17、慕尼黑大学(第十五,并列)
18、纽约大学(第十五,并列)
19、哥本哈根大学(第十五,并列)
20、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第二十)
21、伦敦大学学院(第二十一,并列)
22、海德堡大学(第二十一,并列)
23、其他大学
第
1
名
哈佛大学
133人
(官方49人)
哈佛大学的官方计算只包括诺贝尔基金会所列出的人物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15 | [物]:9 | [物]:7 |
[化]:19 | [化]:8 | [化]:11 |
[医]:20 | [医]:14 | [医]:11 |
[经]:13 | [经]:8 | [和]:1 |
[和]:7 | [和]:1 | [文]:3 |
[文]:2 | [文]:1 |
第
2
名
哥伦比亚大学
98人
(官方82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11 | [物]:12 | [物]:15 |
[化]:9 | [化]:3 | [化]:3 |
[医]:13 | [医]:7 | [医]:10 |
[经]:7 | [经]:7 | [经]:3 |
[和]:4 | [和]:1 | [和]:5 |
[文]:1 | [文]:4 |
第
3
名
剑桥大学
95人
(官方96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25 | [物]:14 | [物]:10 |
[化]:15 | [化]:10 | [化]:7 |
[医]:16 | [医]:11 | [医]:10 |
[经]:5 | [经]:4 | [经]:6 |
[和]:2 | [文]:2 | |
[文]:2 |
第
4
名
柏克莱加州大学(并列)
91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12 | [物]:12 | [物]:5 |
[化]:4 | [化]:7 | [化]:7 |
[医]:4 | [医]:3 | [医]:5 |
[经]:10 | [经]:16 | [经]:8 |
[和]:1 | [和]:1 | [和]:2 |
[文]:1 | [文]:2 |
第
4
名
芝加哥大学(并列)
91人
(官方:89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12 | [物]:12 | [物]:5 |
[化]:4 | [化]:7 | [化]:7 |
[医]:4 | [医]:3 | [医]:5 |
[经]:10 | [经]:16 | [经]:8 |
[和]:1 | [和]:1 | [和]:2 |
[文]:1 | [文]:2 |
第
6
名
麻省理工学院
85人
(官方:87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12 | [物]:8 | [物]:11 |
[化]:6 | [化]:3 | [化]:9 |
[医]:4 | [医]:6 | [医]:3 |
[经]:11 | [经]:14 | [经]:4 |
[和]:1 |
第
7
名
牛津大学
65人
(官方:51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3 | [物]:1 | [物]:9 |
[化]:6 | [化]:1 | [化]:10 |
[医]:8 | [医]:4 | [医]:5 |
[经]:3 | [经]:4 | [经]:2 |
[和]:3 | [和]:1 | |
[文]:4 | [文]:1 |
第
8
名
斯坦福大学
64人
(官方:49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3 | [物]:14 | [物]:5 |
[化]:4 | [化]:8 | [化]:1 |
[医]:1 | [医]:8 | [医]:1 |
[经]:4 | [经]:10 | [经]:3 |
[文]:1 | [和]:1 |
9
耶鲁大学
57人
(官方:25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4 | [物]:3 | [物]:1 |
[化]:3 | [化]:5 | [化]:2 |
[医]:7 | [医]:6 | [医]:2 |
[经]:5 | [经]:10 | [经]:7 |
[文]:1 | [文]:1 | [和]:3 |
[文]:1 |
第
10
名
康奈尔大学
54人
(官方:46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6 | [物]:7 | [物]:6 |
[化]:2 | [化]:6 | [化]:5 |
[医]:5 | [医]:4 | [医]:4 |
[经]:2 | [经]:1 | |
[和]:2 | [和]:1 | |
[文]:1 | [文]:2 |
第
11
名
巴黎大学
49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13 | [物]:6 | [物]:1 |
[化]:6 | [化]:3 | [化]:1 |
[医]:9 | [医]:2 | [医]:2 |
[经]:3 | [和]:1 | [文]:1 |
[和]:9 | ||
[文]:6 |
第
12
名
哥廷根大学
43人
(官方:44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8 | [物]:2 | [物]:8 |
[化]:5 | [化]:5 | [化]:2 |
[医]:5 | [医]:2 | [医]:2 |
[和]:1 | ||
[文]:1 |
第
13
名
普林斯顿大学(并列)
41人
(官方:44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7 | [物]:10 | [物]:1 |
[化]:2 | [医]:2 | [化]:2 |
[经]:6 | [经]:6 | [经]:2 |
[和]:1 | [和]:1 | [文]:1 |
[文]:1 | [文]:1 |
第
13
名
柏林洪堡大学(并列)
41人
(官方:29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8 | [物]:8 | [化]:2 |
[化]:8 | [化]:8 | [医]:1 |
[医]:5 | [医]:3 | |
[文]:1 | [文]:1 |
第
15
名
加州理工学院(并列)
36人
(官方:34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化]:1 | [物]:4 | [化]:3 |
[医]:10 | [化]:5 | [医]:2 |
[经]:2 | [医]:7 | [经]:2 |
[和]:2 | [经]:1 | [文]:1 |
[文]:1 |
第
15
名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列)
36人
(官方:36)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8 | [物]:3 | [物]:3 |
[化]:9 | [化]:7 | |
[医]:6 | [医]:2 | |
[文]:1 |
第
15
名
慕尼黑大学(并列)
36人
(官方:14)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3 | [化]:1 | [医]:3 |
[医]:5 | [医]:2 | [经]:4 |
[和]:3 | [经]:5 | [经]:7 |
[文]:4 |
第
15
名
纽约大学(并列)
36人
(官方:24)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3 | [化]:1 | [医]:3 |
[医]:5 | [医]:2 | [经]:4 |
[和]:3 | [经]:5 | [经]:7 |
[文]:4 |
第
15
名
哥本哈根大学(并列)
36人
(官方:9)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4 | [物]:3 | [物]:13 |
[化]:1 | [化]:1 | [化]:4 |
[医]:4 | [医]:3 | [医]:4 |
[文]:3 | [经]:1 |
第
20
名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32人
(官方:21)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8 | [物]:2 | [物]:2 |
[化]:3 | [化]:7 | [化]:7 |
[医]:2 | [医]:3 |
第
21
名
伦敦大学学院(并列)
31人
(官方:21)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2 | [物]:1 | [物]:1 |
[化]:1 | [化]:2 | [化]:4 |
[医]:3 | [医]:8 | [医]:7 |
[经]:1 | [经]:1 | |
[文]:1 |
第
21
名
海德堡大学(并列)
31人
(官方:29)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7 | [物]:3 | [物]:3 |
[化]:4 | [化]:5 | [化]:1 |
[医]:3 | [医]:4 | [医]:1 |
[和]:2 | ||
[文]:1 |
第
22
名
宾夕法尼亚大学
30人
学生及校友 | 长期教职员 | 短期教职员 |
[物]:1 | [物]:2 | [物]:1 |
[化]:3 | [化]:2 | [医]:2 |
[医]:3 | [医]:3 | [化]:3 |
[经]:1 | [经]:7 | [经]:1 |
[和]:1 |
第
23
名
曼彻斯特大学
25人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物]:3 | [物]:3 | [物]:4 | [物]:1 |
[化]:5 | [化]:2 | [化]:2 | [医]:1 |
[医]:1 | [经]:1 | ||
[经]:2 |
第
24
名
密歇根大学
22人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物]:2 | [物]:7 | ||
[化]:2 | [医]:3 | [文]:1 | |
[医]:3 | [经]:2 | ||
[经]:1 | [文]:1 |
第
25
名
京都大学(并列)
10人
(官方:9)
不包括京大前身“第三高等学校”毕业的江崎玲于奈。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物]:3 | [和]:1 | [物]:3 | |
[化]:2 | [化]:1 | ||
[医]:1 | [医]:1 |
第
25
名
东京大学(并列)
10人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物]:4 | [物]:2 | ||
[化]:1 | |||
[医]:1 | |||
[和]:1 | |||
[文]:2 |
第
27
名
名古屋大学
6人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物]:4 | [物]:4 | ||
[化]:1 | [化]:2 |
第
28
名
筑波大学(并列)
4人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医]:1 | [物]:1 | [物]:1 | |
[化]:1 |
第
28
名
香港中文大学(并列)
4人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1. [物] 高锟 | 1. [物] 杨振宁 | ||
2. [经] 詹姆斯·莫理斯 3. [经]罗伯特·蒙代尔 |
第
30
名
北京大学(并列)
3人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1. [医] 屠呦呦 | 1. [物] 李政道 | 1. [物] 李政道 | |
2. [物] 李政道 | 2. [物] 杨振宁 | 2. [物] 杨振宁 | |
3. [物] 杨振宁 |
第
32
名
北京师范大学
2人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1. [和] xXx | 1. [和] xXx | ||
2. [文] 莫言 |
第
32
名
清华大学
2人
包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1. [物] 李政道 | 1. [物] 李政道 | ||
2. [物] 杨振宁 | 2. [物] 杨振宁 | 1. [物] 杨振宁 |
第
32
名
南开大学
2人
包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1. [物] 李政道 | |||
2. [物] 杨振宁 |
第
35
名
吉林大学
1人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1. [和] xXx |
第
35
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
1人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1. [文] 莫言 |
第
35
名
台湾大学
1人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1. [化] 李远哲 | 1. [化] 李远哲 |
第
30
名
国立清华大学(并列)
3人
包括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毕业生 | 研究参与者 | 教职员 | |
1. [物] 杨振宁 | (获奖时/前加入) | 教职员(获奖后加入) | |
2. [物] 李政道 | 1. [化] 李远哲 | ||
3. [化] 李远哲 |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7年9月15日 (星期五) 08:40
来源|:维基百科
欢迎在文章底部发表对本文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