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讣告 | 沉痛悼念刘莘教授

行政法学会 问津学术圈 2021-09-16

讣  告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著名行政法学家刘莘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北京时间2018年12月25日19点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3岁。我们沉痛悼念刘莘教授,深切缅怀刘莘教授。

定于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上午8时00分,在八宝山殡仪馆(梅厅)举行刘莘教授的遗体告别仪式。下午13时30分,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科研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刘莘教授追思会。

谨此讣告!

 

刘莘教授治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胡  明  黄  进

成员:冯世勇  刚文哲  马怀德  高浣月

    李树忠  徐  扬  时建中  常保国

    李秀云  王立艳  吴  平  尹志强

    刘大炜  焦洪昌 


刘莘教授治丧工作领导小组

    2018年12月25日

 

联系电话:陈    悦 18811781759

                  郭胜习 17801050613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刘莘教授生平



著名行政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行政法学研究》副主编刘莘女士,身患重疾,经多方救治无效,在与病魔进行了八个月的顽强抗争后,于2018年12月25日19时40分在北京石景山逝世,享年63岁。

刘莘教授,祖籍山东乳山,1956年3月27日出生于北京。1963年9月,入读小学,1966年因文革小学学业于三年级时中断。1969年9月至1972年6月,入读初中并毕业。1973年6月至1974年9月,于北京市顺义县东沿头大队做插队知青。1974年9月至1979年2月,被招工至北京市西城区糕点二厂做工人。期间,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遂报名参加高考,但糕点二厂以谈恋爱为由拒绝出具单位证明,因此报名未成。1978年,第二次报名高考,被迫写下检讨书,单位才同意报考。当时全厂30人考试,仅有6人被大学录取,她不仅是第一名,而且是唯一一个以初中文化参加高考的考生。1979年2月,她进入北京大学第一分校历史系学习,迫切想通过历史学习解决时代困惑。1980年,因响应国家号召转到法律系学习,并于1983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政法学院(后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研习行政法,由张尚鷟、王名扬、应松年、朱维究等教授担任导师,与张树义、杨文忠、徐鹤林成为新中国行政法学专业首批四名研究生。1986年6月,她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论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已逾33载。1992年,刘莘教授成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成员。2002年11月,获评教授职称。2003年9月,被评定为博士生导师。

刘莘教授是著名行政法学家,在行政法领域精耕细作、卓有建树。她钟情于行政法研习,对行政行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法基本原则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首屈一指,更是立法法、行政立法领域的顶尖专家。她笔耕不辍,著述颇丰,独著或主编了《行政立法研究》、《行政法热点问题》、《立法法》、《诚信政府研究》、《中国行政法》、《身土不二——行政法文集》、《繁星法眼》、《行政立法原理与实务》、《政府管制的行政法解读》、《软法与公共治理》、《法治政府与行政决策、行政立法》、《国内法律冲突与立法对策》、《中国行政法学新理念》等10多部著作,其中对行政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辅助性原则以及行政立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则等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刘莘教授在《中国法学》等权威期刊发表了《具体行政行为效力初探》、《行政合同刍议》、《行政处罚问题研究》《行政合同存在的意义》、《论摆脱行政诉讼的困境》、《依法行政与行政立法》、《论行政收费的设定与监督》、《行政强制执行体制析探》、《行政复议的定位之争》、《行政复议改革之重——关于复议机构的重构》、《税收法定与立法保留》、《“专车利益”分化中的地方立法空间》、《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等论文一百二十多篇,对行政法基础理论、行政行为、行政诉讼以及行政法热点问题均有独到研究。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刘莘教授长期关注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认为行政复议功能定位的偏差导致了实践中复议制度发展的迟滞,提出应当将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定位为解决行政争议,而监控行政权的行使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这一功能的副产品,而且是基于这一功能必然产生的副产品。该论断提出已经超过六年,但是分析今天行政复议制度改革中的问题依然切中要害。近年来,刘莘教授带队对基层行政复议制度实践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对当前基层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路径形成了更加深入的观察与思考。

在潜心理论研究的同时,刘莘教授还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法治实践,致力于推动法治进步。从早年加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立法小组“秘书组”开始,先后深度参与了我国《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等多部法律的论证和起草工作,推动我国法律体系尤其是行政法律体系逐步走向完善。刘莘教授在撰写专业论著的同时,于2006—2007年期间在《法制日报》开辟专栏,以独到的视角、犀利的观点和平实的文字,对“短信评干部”、“地方政府GDP注水”、“政府帮银行讨债”、“环境保护”、“政府公信力”等热点事件和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评论,让法律走近普通公众和基层法律工作人员,为全社会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与提升做出自己的贡献。

刘莘教授对新生事物充满了热情,对新技术新业态更是鼎力支持,尤其是在共享经济、网约车立法、手机游戏的有关讨论中,她仗义执言,努力用法治精神呵护新生事物的成长。她热心公益,深度参与地方控烟条例的制定,用法律捍卫公众的健康。她承办行政案件,代理乔占祥诉铁道部案,让行政诉讼的理念深入人心,该案至今仍是法学研究和法律学习的经典案例。她参加学术会议、决策咨询、司法论证,不附和不盲从,真知灼见彰显学者独立人格,持中守正获业内外高度认可。此外,刘莘教授还担任了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副会长、《行政法学研究》副主编、中国法学会理事、交通部专家咨询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朝阳区政府法律顾问、中国监察学会理事、北京市立法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法制办复议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公法研究中心行政法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海南省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应松年奖学金基金会执行主任、中国法治政府发展报告暨法治政府评估报告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多个社会兼职,在各个场合为社会公平与正义鼓与呼。

刘莘教授是著名法学教育家,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她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数十载,呕心沥血、立德树人,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法学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自1992年至今,她名下共指导了20位博士研究生、79位硕士研究生、2位博士后、12位本硕连读实验班学生,其他各种场合受教的学生则不计其数。众多跟随刘莘教授研习行政法的学生中,有的已经成为国内著名法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有的担任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机构的要职,有的已经成为知名律师,等等。他们遵循着老师的教诲,继续为中国法治事业贡献力量。2016年,刘莘教授获得中国政法大学颁发的“从教三十年教师”荣誉奖。这是学校对刘莘教授任教三十多年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所作出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和表彰。她与学生亦师亦友,对学生体贴关爱,深受大家的崇敬和爱戴。在她生病期间,多位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探望、陪床照料,师生情谊,天地可鉴!

刘莘教授热爱生活、乐观通达、乐于助人,时有凌云侠气,时有似水柔情。她不恋功名、不畏权贵,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将一腔热情奉献于学术、奉献于她深爱的中国,用全部的温暖抱慰世间的苦痛,拼却一身孤勇坚守良知的底线。“身土不二”的座右铭,早已注定她的灵魂终将与身后这片土地长相厮守。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刘莘教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学术遗产将绵延后世,泽被来人。

刘莘教授千古!


来源:法治政府研究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