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名单更新流动?你怎么看?
近日,有全国人大代表谈双一流高校的动态流动建设,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你认为哪些高校和学科会进入新的名单呢?
双一流名单流动?全国人大代表:不好的应该退出
据澎湃新闻报道,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双一流”建设工程是一个开放、高效的过程,应该有进有出。当有些学科、学校发展不好的时候,应该退出,吸引发展比较好的学科、大学进来。
苏大校长熊思东这样表示:
双一流建设,我想既是一个目标,但更重要的它又是一个过程。
目标是一个国际一流水平的目标,过程是一个建设的过程,建设的过程我想是要尊重符合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尊重符合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定是一个开放的,高效的工程。
所谓开放,就是指这个工程,我们双一流学科也好,大学也好,都该有进有出。高效就是要讲究它的建设效率,当一所学校它的建设成果很优秀的时候,我想大概可以一轮一轮,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进行下去。
当有些学科,有些高校发展不好的时候,我觉得就应该可以退出,来吸引更多的有条件、有能力、发展比较好的大学或者学科进来。
至于这个过程是多长,我想我们还是要尊重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尊重大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教育部部长也曾强调:不搞“终身制”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表示过,“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是建设教育强国、赶超世界先进的重大战略。
在汲取过去“211”“985”高校建设经验教训基础上,现在大体的建设思路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
不搞“终身制”,也不搞靠几个指标来评估,而是借助第三方和专家进行评比,最后服务于国家战略。
不管是部属院校还是地方院校,只要专家评比过关,具备条件就可以进。但这是动态的,不是固化的,不搞“终身制”。
每五年一个周期,设中期评价和期末评价
此前,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指出:
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打破身份固化,建立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建设过程中,对于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及建设学科,调整出建设范围。
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动态监测,及时跟踪指导。以学科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开展中期和期末评价,加大经费动态支持力度,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建设实效。
建设中期,建设高校根据建设方案对建设情况进行自评,对改革的实施情况、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学科水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发布自评报告。专家委员会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和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提出中期评价意见。根据中期评价结果,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提出警示并减小支持力度。
建设期末,建设高校根据建设方案对建设情况进行整体自评,对改革的实施情况、建设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学科水平、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发布整体自评报告。专家委员会根据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及整体自评报告,参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对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提出评价意见。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对于建设成效特别突出、国际影响力特别显著的少数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在资金和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
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名单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点名单,包括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力友,综合自澎湃新闻(马作鹏 邓雅菲 桑文浩 张刘涛 杨亚东 曹俊杰 史含伟 郑朝渊 周妍 王曦 )、教育部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