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彪:从高院法官“跨界”法学教授

来源:粤法治
2008年10月,已经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做了3年多法官的杨彪,深为现实与理论脱节而困惑,随后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2008年11月,中山大学法学院迎来了一位年轻的讲师。2016年6月,任教8年的杨彪,被中山大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同年12月,晋升为教授。至此,从司法机关跨界到高校的“80后”杨彪,成为中山大学最年轻的法学教授。“跨界”,不止是杨彪的人生标签,也是他最重要的学术标签。



文 | 田加刚 肖泽键


01杨彪从事的是法学领域最古老的民商法研究。在这个有着无数人耕耘的领域,杨彪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他已经在《中国法学》、《社会学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独著和参著的学术著作有7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当属“受益型侵权行为”理论。


传统民法对于“赔偿”限定于“损失”,损失多少赔偿多少。但是在有些侵权中,当事人因实施侵权而受益,比如侵犯他人专利而获利巨大,这种情况下的赔偿,单从损失论赔偿金额就微不足道。杨彪认为,彼时的侵权责任制度设计,与法彦“任何人不得因其不法行为而获益”所承载的制度理想,有着较大的差距。


2009年,在《侵权责任法》出台前夕,杨彪在学术刊物《法商研究》上发文《受益型侵权行为研究——兼论损害赔偿法的晚近发展》,提出“受益型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应当将侵权者获得的利益合并考量,此观点在业界产生了重大影响。200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杨彪一直呼吁的受益型损害赔偿理论,变成了具体的法律条文。2014年,鉴于杨彪在该领域的卓越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其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25万字的著作《可得利益的民法治理:一种侵权法的理论诠释》。


02近年来,杨彪不断尝试使用各种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为传统的民商法学乃至整个法学注入新的源头活水,提供新的视野和境界。杨彪认为法学不能脱离其他学科而单独存在,法学研究脱离具体的情境和经济、社会、心理等种种因素,往往会成为无缘之木。因此在研究中,杨彪大量采取了“跨界”的方式,从其他学科博采众长。从代孕协议、器官买卖、隐私保护等人格权议题,到药品广告、风险预防等经济行政法领域,杨彪大量采用了经济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这使得他的研究具有更加强大的说服力。


针对代孕行为与社会公序良俗相抵触,必须严格禁止这种主流观念,杨彪做过一项基于福利经济学的分析。他认为,将人身权视作不可让与性权利,禁止任何形式的市场,从长远来说会扭曲社会激励结构,错误引导人们行为,一昧强化管制,结果往往是禁而不止,因此应当合理有度地承认代孕协议的法律效力,而不是一边倒地诉诸道德、批判金钱、反对市场,民商事立法必须摒弃保守僵化的道德观念,以更加理性的姿态来进行融贯研究。


类似的,杨彪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隐私保护问题,提出在竞争压力下主动放弃隐私传递有利信号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过度迷信赋权保护将导致隐私治理陷入困境,立法应尊重信息传播的客观规律,将规制重心从信息搜集转向信息利用环节,采取更为高效的干预措施。


03法律与认知行为科学,是杨彪最新的学术方向,主要集中在对司法决策与裁判行为的研究上。“同案不同判”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有损司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却很难杜绝。杨彪曾做过一项针对广东法官在精神损害赔偿领域裁判稳定性测量的实证研究,案例与素材取自人民法院的司法统计数据,研究方法上引入国际学术界最前沿的认知偏差与决策不确定性分析框架。杨彪的结论是,裁判稳定性与法官个体关系不大,而与宏观裁判环境、法官群体的行为选择密切相关。跨界履历和跨界研究方法,让这个研究结论更加客观可信。这项研究,也让他获得了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杨彪还有一段在基层法院挂职锻炼的工作经历。2015年,杨彪入选中央政法委、教育部“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双千计划”,他主动申请到基层去,在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担任院长助理,分管执行工作。这一年的挂职经历使他收获颇丰,让他对基层司法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算是为我打通了从民事审判到民事执行,从基层法院到高级法院的认知通道吧”,杨彪感慨地说。



作为青年菁英,杨彪教授获得过众多荣誉。2012年,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014年,入选广东省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文化英才。他还先后获得过中国青年法学论坛一等奖、广东省法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佟柔民商法青年优秀研究成果奖等重要奖项。目前,他还兼有各种社会职务,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东亚侵权法学会(AETL)理事、广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咨询专家、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等。


对于学术研究,杨彪教授说:“学术作为一种志业,可以让人从中获得思考与创作的成就感。胡适先生说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享受探索人生和社会真理的乐趣,这是我事业成长的原动力。”

同学你好,你好像不能报我们学校

2019年9月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结项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拟新增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90后梗王”袁隆平上热搜!不带博士生,5个字的原因亮了

张明楷教授:不能以“套路贷”概念取代犯罪构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