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334号建议的答复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334号建议的答复
教改建议〔2020〕322号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地方高校评价体系的建议”收悉,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建议中对完善地方高校评价体系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地方高等教育”“多元评价,构建分类科学的地方高校评价体系”等5条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地方高校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地方高校还存在“同质化”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改革教育评价,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对于引导地方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委,在支持地方高校发展,推进应用型转型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绩。下一步,在评价改革方面,总的考虑是:
一、加强顶层设计。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强调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正在重点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制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做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二、突出立德树人。一方面,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改进各级各类学校评价办法,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标准。引导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巩固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完善高校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职务和职称聘任办法,体现教育教学导向,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全心育人。
三、加强分类指导。完善高校有关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分类评价,注重考察学校发展特色,引导和激励各类高校在不同领域各展所长,扭转高校的“同质化”发展倾向。完善院校设置标准,引导地方高校针对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历史、办学条件,找准定位、内涵发展。完善应用型高校评价办法,引导有条件的地方高校更好地向应用型转型,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
四、注重贡献导向。加快破除“唯论文”等突出问题,引导树立科研评价的质量和贡献导向。落实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全面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强化高价值专利的创造、运用和管理,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落实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扭转当前高校科研评价中存在的SCI论文相关指标片面、过度、扭曲使用等现象,引导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推动高等学校回归学术初心,净化学术风气,优化学术生态,引导广大教师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
五、深入推进高校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在学科专业设置、科研管理、选人用人、对外交流等方面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质量,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推动高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六、加大支持力度。近年来,中央通过转移支付,不断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支持力度。2016年,财政部、教育部印发《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在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整合设立“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推动各地完善地方高校预算拨款制度,财政投入向办学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校倾斜。同时,在资金使用上赋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统筹安排。下一步,将继续修订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引导地方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支持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20年9月29日
同济大学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名单公示,直博生378人,硕士1595人!
安徽建筑大学2020年申请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公示
京东11.11全球热爱季,火热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