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没钱,真的真的不是因为不努力

2016-05-26 孙圈圈 圈外

今天,我们不鸡汤、不鸡血、不厚黑地来聊聊——关于“钱”的方法论。



  肉分五花三层,人是否有三六九等? 


所有的人都会发现,同样学校同样专业的同学,毕业几年之后,薪资差距会变得很大。


鸡汤君说:别在乎一时的薪酬,应该继续坚持梦想。鸡血君说:你还不够努力,还没看到过魔都帝都凌晨四点的太阳。厚黑君说:你别傻干了,得学会搞关系、找资源。

好吧,我真是烦透这些东西了……


所以今天,我们不鸡汤、不鸡血、不厚黑地来聊聊——关于“钱”的方法论。

我们都知道,产品会有不同的价值定位:产品领先、价格低廉、服务一流。举例来说,你买苹果是因为产品好,去沃尔玛是冲着价格低,住万豪是服务差异化。

人也一样,讲白了,大家都是出来卖的。要让别人出钱买你,得看你的价值在什么方面。

那么,用分析产品的思路来分析人,人都有哪些价值定位、各种定位从物质回报的角度有无高低之分呢?


  决定你价值的,其实就只有六个因素 


首先,我们都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完美,所以你的收入不完全是你能创造的价值,这其中,是存在一个差值的。

用公式表示就是:
那么,你的实际价值又取决于什么呢?


我们在做人才测评的时候,有个基础模型,称为冰山模型,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根据这个模型,你个人能够创造出多大的价值,离不开三大要素:

第一个要素,知识和技能。
比如我现在写这篇文章,冰山模型是知识,电脑打字是技能。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也是非常显性,容易展示出来的。所以,我们称为冰山上的部分。

第二个要素,是能力,比如学习和思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相对知识和技能来说,能力的培养周期长,并且,相对隐性,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往往要通过仔细的行为观察。所以,能力是在冰山中间的部分。

第三个要素,天赋,包括价值观、性格特质、动机。比如,你的人际敏感度天生很强,那么在做一些服务类的工作,就会比人际敏感度弱的人要来得轻松。再比如,你是成就感动机的人,那你做咨询工作,就会比权力动机的人感受到更多快乐,也容易做得好。


但是,这些天赋对成人来说,几乎不可改变的。同时,也很难观察到,即便是自己,也常常意识不到你的天赋在什么地方。

说完了内部因素,我们再来看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也包括三个方面:出身、选择、运气。


出身是你拥有的原始资本,选择是给你重新获得资本的机会,而运气,则是你选择之后能否如愿的随机因素。



  这些因素,将你的价值定位分成五种类型 


所以,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模型,一个人的账面价值(薪酬)最终取决于六大因素。




你会发现,这六个因素里面,有些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出身和运气,而另一些是可以人为改变的,比如知识、技能、能力。

复杂一点的是天赋和选择。天赋本身并不能改变,但是你可以通过发掘自己的天赋、选择与之匹配的工作,从而最大化利用它。所以,我们暂且也认为它是部分可变的。

另外,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我完全同意,可问题是,当你选择的时候,并不知道哪个选择是对的。我们都知道,早十年有100万的话,买房比炒股的选择更明智,但在当时,谁也不肯定。


早有研究表明,股评家们的选择并不比随机更加靠谱。所以,把时间投入于选择,更像是投机。

刨除不可变因素,我们可以把个人所选择的定位(也可以称之为增值方式)分成五种不同的类型:投机型、知识型、技能型、能力型、天赋型。

需要注意的是,在识别你的价值类型时,并非看你有没有知识、能力,因为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只有单一价值,而是要看你的差异化因素在哪里。

这跟产品的道理是一样的,沃尔玛东西多,可别的超市也不少。你会用excel,可所有人都会,你的可替代性很强,那就不会有人愿意购买。


所以,差异化因素才是你的价值所在。



  你选择的价值定位,已经决定了你的天花板 


实际上,你的定位类型,早就已经决定你的薪酬天花板在哪里了,不管多努力,基本很难突破。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

1. 投机型:追求的账面价值最大化。人才市场,还不是一个完全信息对称的市场。所以,同等能力,可能A企业支付1万,B企业支付1.2万,C企业支付1.5万。投机型的人竭尽全力,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地方,不惜频繁跳槽。这类人,天花板很明显,就是企业愿意为他们所支付的最高价格。

2. 知识型:或许你觉得知识很值钱?讲真,我见过不少知识装X、知识泡妞、知识唬人的,但没怎么见过单纯用知识赚钱的。

为什么知识的价值不高呢?其一,当今社会,你想知道什么,网上搜索就可以了,可替代性太高。你就算把百科全书背下来,最后还得靠卖记忆力课程赚钱。


其二,知识跟思维,是有差别的。现代社会,随便一个人,知识储备都超过孔子、老子、亚里士多德……但你为什么还在学他们的思想?


所以,不能内化为能力的知识,是很难为你增加财富的。


另外,你可能会想,罗辑思维难道不是贩卖知识吗?是的,可罗振宇能贩卖知识,靠的是他的商业运作能力。

3. 技能型:技能型跟知识型其实有点类似,你能想到的最典型的技能型应该是操作工,熟练地修理仪器、操作机器。

我曾为一家企业设计过职业发展体系,对方问我:我们的工人,十年二十年不离开公司,可生产管理岗位毕竟很少,能否像研发那样,除了管理通道之外,再给建立一个专业通道,让他们也可以在企业内部长久发展?


我的回答是:可以,只要你们愿意支付他们每次升职的加薪。


所有高管都沉默了,因为再熟练的操作工,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所以他们不愿意付出那么高的成本。

你可能没意识到的是,很多初级白领,其实也是技能型,数年如一日地写报告、做表格、走流程,Office软件用得贼溜。


所以,技能型的人,天花板是,企业愿意为技能付的钱,而这个,取决于该技能在市场上的稀缺性。

4. 能力型:比如一些做专业服务类以及管理类工作的人,其定位基本是能力型。比如咨询顾问,每天用PPT,但不会有谁,是因为PPT用得好而成为一个好顾问的,恰恰相反,PPT用得一般,但能力很强,也没有太影响职业生涯。

技能不行,能力可以弥补,但能力不行,技能无法代替。能力型的人,天花板往往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外在的限制。


我曾经问过为企业做人才测评十多年的顾问一个问题:你掌握那么多人才数据,到底是什么因素,让同样起点的人,在多年之后差距那么大?


她给出的答案是:韧性、沟通合作能力、结果导向。一半是能力,一半是天赋。


5. 天赋型:比如搞艺术、做设计的,同等努力的情况下,最终能够做得比一般人好的,个人价值定位常常在这个类型。


Gillian Lynne是音乐剧《Cat》和《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编舞,是位舞蹈家。她小时候注意力一直不集中。后来,母亲带她去看专科医生,听完讲述之后,医生打开了桌上的收音机,然后医生和母亲走出房间,在门外观察她。他们一离开,Laynne就伴着音乐开始舞动,医生跟她母亲说:她没有病,她是个天生的舞者,送她去舞蹈学校吧。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我们之前提到的冰山模型,有很多研究都表明,冰山下面的天赋部分,60%以上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能够创造的价值。



  五种价值定位类型,回报有高低,但大多数人的选择都不是最优 


说完这五个类型,我们不妨来评估一下,从投入的精力、回报的高低、投入没有回报的风险以及该价值定位的可替代性来看,采取哪种定位策略,产出又高,并且风险和可替代性低呢?



想要补充说明的是,知识和技能也是依赖于能力和天赋的。比如,你的学习能力更强,那知识就会学得会更快、理解得更透。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来,想要获得更高的回报,最优的选择是两个,一是提升能力,二是不断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天赋。

然而,大多数人的选择是什么呢?投机、学知识、练技能。


拼命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报告写得越来越熟练,excel用得越来越出神入化,机器操作得越来越好,然而,收入还是上不去。


长此以往,最后陷入两种结果:要么陷入自我怀疑,变得焦虑、迷茫、颓废,要么觉得公司亏待自己,转而采取投机型策略,频繁跳槽。

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做出这样的下策之选呢?

第一,知识和技能型最容易提升。我们在前面冰山模型讲过,这是最易习得的,我听了一堂课,会了一个知识点,这是所有人都会的事情,几乎没什么风险。

第二,受限于岗位的定位。不仅人会分不同的价值定位类型,其实岗位也分。岗位也是一样,有些岗位的性质,本身就是技能导向型的,要求表格做得越快越好、流程懂得越多越好。


在这种情况下,人都是有惰性的,岗位要求如此,你没有时间也没有动力去提升岗位并不需要、上级并不认可的能力。

我非常反对鸡汤文所讲的那些狗屁故事,什么一个每天审核报销单的小助理,通过分析老板的报销单,对公司业务熟稔于心,然后逆袭成为公司管理层。


第一,这是万分之一概率的个例,而且外部因素很重要,不可复制。


第二,一个人如果每天埋头于琐碎细节重复的事情,ta是很难从这种惯性中走出来、切换大脑、不计回报地去思考企业的什么业务发展的。

总之就是,如果想要收入更高,你需要:


1.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内化成能力

2. 有技能的,需要找到稀缺技能,当然,只能维持一段时间,供求平衡之后收入会下降

3. 能力,才是长久需要提升的,因为变化太快,只有能力是岗位间通用的

4. 同时,不断尝试和总结,发现自己的天赋


最后,有几点说明:

1. 本文并不是讨论哪种类型更好,只是单纯从物质回报的角度探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你追求快乐,只要不后悔,没什么对错。我们探讨的,只是大多数普通人的路。


2. 我没有说知识不重要,只是,如果想要追求更高的物质回报,知识必须内化成为能力。罗辑思维被很多人抨击,也是因为嚼碎知识喂养的方式,比起读者自己思考,除了提供更多的多巴胺之外,并不能有什么真正提升。


后记:

类似标题的问题,其实有人在公众号里问过我。当时大概说了一下,只是没这么周全详细。说完之后,对方问了一句:“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是的,提高价值有很多方法论,你也知道这些方法论,但你蒙蔽自己,就是不信,你只信那些你愿意信的东西,那些一夜暴富的神话、每天坚持重复劳动就能终极成功的鸡血、以及啥也不做只要有梦想就能走上人生巅峰的鸡汤。

年轻的时候,一无所有,又心急如焚,渴望快速致富的速成之法,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谁也都年轻过,也都经历过这个阶段。毕竟,当一个人食不果腹的时候,低劣的快餐可能是唯一的选择。然而,真打算吃一辈子地沟油快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