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10名来自我们身边的同事 成为2017年度航空工业风云人物

2018-02-05 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


航空工业的2017年是忙碌而充实的,是变革而发展的,是蓬勃而充满希望的。军品业务顺利推进,“集团抓总、主机牵头、体系保障”的管理机制全面落地生效;党中央、国务院对AG600成功首飞发来贺电;全年申请专利8798项,一批关键技术牵引和支撑航空装备创新发展;聚焦主业发展,推进瘦身健体;扎实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融入中心抓党建,为航空工业强“根”固“魂”。全年165.5亿元的利润、4035亿元的营业收入,以实实在在的数据向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那些在各自岗位上辛劳付出的航空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无闻人,他们用脚踏实地的奉献践行着航空报国的忠诚。与往年一样,经过全行业推荐、评选,航空工业再次产生了10名2017年度“航空工业风云人物”。他们来自我们身边,他们是46万航空人的杰出代表。


拳拳赤子心,殷殷航空情。每个人的航空梦,都是向着航空强国目标的求索;每个人航空梦,都将汇聚于航空事业的收获。航空人将以航空报国的热忱,牢记强军强国的使命,在榜样力量的鼓舞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为实现新时代航空强国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2017航空工业

风云人物

赵 生

航空工业试飞中心科研试飞总队副队长

我很荣幸被评为2017年度航空工业“风云人物”,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我想对我的试飞员团队和型号、设计等兄弟单位的同事们说,这份荣誉离不开大家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大家的默契配合,再次向支持帮助过我的领导、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未来AG600飞机还要进行大量的取证试飞,包括“水上起降和汲水、投水试飞”等高风险科目,作为AG600飞机首飞机长,我将带领试飞员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早日完成AG600取证试飞。


我驭“鲲龙”翔云天


2017年12月24日,AG600飞机的首飞机长赵生驾驶着被誉为国产大飞机“三剑客”之一的AG600“鲲龙”飞机001架腾空而起,在珠海机场西南空域内按照既定的飞行剖面完成64分钟飞行,各系统和基本操纵特性符合预期评估。AG600飞机的成功首飞,对提升国产民机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我国应急救援航空装备体系建设的跨越发展,对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国民经济发展、海洋强国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成为AG600飞机的首飞机长,是国家赋予赵生的责任,也是他职业生涯里持续努力的必然。国家特级试飞员、我国首批硕士试飞员、中国第一型涡扇喷气支线客机ARJ21飞机首席试飞机组成员……一系列耀眼殊荣的背后,是赵生那一路走来坚实丰硕的“试飞履历”:先后飞过20余个机型,试飞飞行小时超过8000个,先后完成ARJ21噪声、抖振边界、自然结冰等一系列高难风险试飞科目,填补了我国民机试飞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AG600飞机试飞从准备到圆满成功,同样镌刻着赵生和团队的艰辛、奋斗、心血、汗水,更是他和团队航空报国情怀的全情展示。为了掌握水上飞机试飞技术,赵生和其他试飞工程师于2015年5月赴加拿大进行AG600国外试飞驾驶技术培训。期间,赵生“死啃”英文资料,反复熟悉试飞内容,于当地时间5月21日操纵Twinbee飞机在加拿大Lake Erie湖实现着水并连续起飞,真正迈开了我国民用水上飞机试飞技术的发展步伐。8月8日,赵生等人顺利获得加拿大国家试飞员学校(ITPS)水上飞机试飞培训毕业证书,进入我国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的正式试飞员序列。


从2017年4月开始,赵生和试飞员团队先后完成了铁鸟试验台模拟飞行、航电试验台程序演练、座舱实习以及低、中、高速滑行。在座舱实习期间,珠海高温高湿的天气和驾驶舱密闭的环境,赵生的衣服不知湿透了多少遍。在滑行期间,为了不影响珠海机场航班的正常起降,赵生每天早上4点钟就起床,紧紧抓住可以利用的短短4小时全身心地投入和完成每天的工作。


为了“吃透”AG600飞机,赵生常常“挑灯夜战”,熟悉飞机各个系统;不明白的问题第一时间向设计人员请教,并根据自己多年的试飞经验,提出多项改进建议得到设计人员的采纳。


为了同伴飞飞机配合好,赵生和试飞员团队在没有编队飞行经历的情况下,多次与伴飞机组沟通,制定伴飞方案,进行地面演练,并向空军试飞专家请教学习编队飞行的方法和诀窍。


为了确保首飞安全,赵生和试飞员团队对首飞方案、各种空中特情进行了充分准备,并在研究珠海机场周边地形环境后,最终确立、制定了极端情况下水上迫降方法。水上迫降对试飞员的技术和心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是赵生有能力、有信心坚决完成好任务。


AG600飞机首飞成功,标志着飞机研制正式转入试飞阶段,首飞后,赵生和他的试飞员团队还要为大量的取证试飞,如“水上起降和汲水、投水试飞”等高风险科目继续筹备和奋战。



2017航空工业

风云人物

王海峰

航空工业成都所总设计师

获评集团公司“风云人物”称号,不仅是对我个人的激励,更是对我们团队的肯定和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继承发扬老一辈航空事业开拓者的优良传统、坚持自主创新理念、敢于超越的决心、担当奉献的定力、探索求实的能力,着眼未来,牢记使命,为“航空梦、强军梦、中国梦”不懈努力奋斗,做出更大的贡献。


逐梦蓝天 壮志凌云


作为总设计师,王海峰主管型号、预研的技术工作和全所科研队伍建设、技术发展方向研究。从歼10、歼10双座机、“枭龙”到众多新型号的研制,王海峰在飞机气动力、飞行品质与控制律、飞行模拟仿真、试飞、售后技术支持、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综合保障及健康管理等的技术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积淀了深厚的学术造诣。为了使新重点型号在部队“好用”,他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长期战斗在科研、试飞现场,带领一线设计员,坚持不懈地开展技术攻关,首次建立了型号“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和“自主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同源与全寿命保障的功能,极大提高了飞机交付部队后的保障效能与作战能力,受到了部队好评。


预先研究工作头绪多,王海峰重点推动了预研管理模式改革,从领导层、管理层和技术层三个层面全面梳理和完善预研管理体系,实现了预研工作的“扁平化”高效管理,加强各主管副总师的交流和协作,将技术方向进行统一整合、规划和行动,同时狠抓项目组织的分工责任制和快速反馈机制,建立依托各研究部和专业的预研技术团队,构建不同的技术攻关团队,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一线技术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持续提高预研工作的效率。


王海峰深入研究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他带着团队深钻前沿课题,探寻预研工作发展,牢牢把握装备发展大势,紧盯装备科研问战问效,把型号战略转化为领域发展构想,明确了成都所“面向实战的军事需求、跨域融合的发展方向、军民融合的开放态势、逆水行舟的同行竞技”的发展形势,厘清了预研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了未来型号项目和技术发展方向,勾画了研究所“十三五”及中长期发展蓝图。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型号研制和技术发展需要,王海峰积极谋划专业发展,推动研究所的深化改革。组织机构方面,积极推进专业优化和融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在专业体系上形成副总师-主任师-主管师的完整闭合,进行量化管理,充分体现主机所、设计研究所、专业支撑型号的技术特点。


型号研制战线长、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参与人员众多,身为总设计师,不论是对外协调还是对内管理,王海峰都胸怀大局、深谋远虑。对外协调,他主动承担工作与责任,努力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和办法,将方便留给别人;内部管理,他严格要求技术工作质量,并指导方向,鼓励鞭策。在技术攻关的现场,他累病了好几次,却反复叮咛别人注意休息,保重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在履行党建的一岗双责上,他常常结合业务实际到联系点讲党课,坚定团队的报国信念,激励大家在岗位实干中履行党员的担当。


面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部级科技成果奖、航空报国突出贡献奖、四川省劳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个人立功多次等荣誉时,他将其视为对于整个团队的勉励和鞭策。面对未来,王海峰深感责任重大,也信心满满,在攀登航空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他正在谱写更为绚丽的新篇章!



2017航空工业

风云人物

杨之诚

深南电路总经理

这是一个国家力量蓬勃向上的时代,也是智能化社会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电子制造企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成长机遇。这次获评“风云人物”,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对深南发展的认可和肯定。未来,万物互联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深南将继续坚持“世界级电子电路技术与解决方案集成商”愿景,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助力,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坚守打造世界级企业的理想


杨之诚,2009年加入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负责人,牵头负责封装基板项目工艺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自2011年10月至今,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并担任企业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子电路协会标准委员会会长,为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多年来,他带领深南电路积极践行“多业务延伸、多地域布局、多手段扩张、多渠道融资”的发展思路,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升级,使得公司在全球布局、产业发展、行业地位、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规模效益迈上了全新台阶,公司全球排名从第47位跃升至2016年的第21位,多年处于国内PCB企业领头地位。


2017年,在通信设备市场缺乏明显亮点的情况下,深南电路坚守打造世界级企业理想,以“三紧三突破(费用/投资/人员从紧、产品/运营/组织突破)”经营基调为指引,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订单值、营收、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凭借出色的质量及服务,公司还获得了17项各类客户奖项,尤其是连续五年蝉联华为“金牌核心供应商”,连续2年获诺基亚“优秀供应商质量奖”,并获得中兴、GE等全球一流客户的核心奖项。


杨之诚不仅关注年度经营业绩提升,同时注重为公司长远发展进行能力建设与储备。2017年,在其带领下,公司迎来了发展史上的两项重要里程碑。其一,历经多年拼搏,深南电路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为公司未来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完善公司治理,继续做强、做优、做大插上了资本的翅膀。其二,基地建设再创新篇,南通基地专业化工厂初具雏形,春节前将迎来连线试生产,未来将作为公司智能制造的重要标杆助力市场竞争;同时,无锡基地二期建设也进展顺利,通信载板专线正式建成试产。基地建设的突破进展将为推动公司更贴近客户,实现多地域、多业务快速发展,为把深南电路建成一流的世界互联企业、完善中国电子电路产业链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人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多年来,杨之诚始终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倡导建设奋斗者的心芯家园。在其带领下,深南动力机制变革持续深化、全面覆盖,2017年,推进经营业绩分享及薪酬调整,激励了员工激情奋斗,共享公司发展的成果,为公司取得良好业绩提供了人力保障。


杨之诚始终坚持将党建与经营工作紧密结合,从公司实际出发,积极有效的推进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航空工业

风云人物

吴良斌

航空工业雷达所总工程师

当今世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永恒主题。面对变化的世界,我们的航空报国初心始终不变。发展先进机载雷达技术和装备,为“能打仗、打胜仗”做出应有贡献,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也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名字:雷华——发展雷达,振兴中华。


以雷达梦助推航空梦


吴良斌作为航空工业射频探测首席技术专家和雷达所总工程师,一直不忘航空事业初心,传承和发扬“航空报国”精神,致力于发展先进机载雷达,抒写“强军富民”豪情,主导推进多型雷达装备研制和技术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带头作用,拓展了雷达所的承研市场,为赢得型号竞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装备研制挑重担,型号竞争展风采。吴良斌具备雄厚技术功底和丰富项目研发管理经验,充分运用型号装备研制方面的积累,发挥技术同源优势,组建多个项目群团队,以重点型号为龙头带动各型号研制工作,大力创新推进多型雷达的研制和竞标的提前准备。在新雷达竞标中,他深入主机,走访机关,精心组织,重要试验现场指挥,试飞现场驻点蹲守,第一时间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不畏艰难,带领项目团队连续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经受住了军方组织的鉴定试飞、鉴定试验等对比考核。最终以多项优势和平均分全面领先竞争对手的良好成绩取得竞争择优胜利,成功打入竞争对手的传统领域,取得了率先批产订货、率先技术鉴定等标志性成果。这为集团公司航电系统核心支持产品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我军战略发展贡献了一份坚实力量,提升了集团公司的品牌形象,更激发了雷达所在关键产品竞争决胜的斗志,为雷达所后续多型产品竞标获胜、争取更多订单奠定了良好基础。


技术发展无止境,人才成长关系重。吴良斌始终坚持“严谨求实、创新超越”的工作作风及“创新是雷达所转型发展的力量源泉和现实需求”,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把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以技术领先确保向用户提供最满意产品;与科研人员共同奋战在一线,以其拼搏奉献的职业道德、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严慎细实的科研态度和献身航空的敬业精神,培养造就了一批批青年技术骨干,成熟了一批批关键核心技术;带领技术团队瞄准世界机载雷达技术和装备最新发展方向,不断完善雷达所技术体系和专业技术规划,深入研究不断涉足新的领域,探索工程化应用前景,使雷达所在机载火控雷达、合成孔径雷达、搜索雷达和气象雷达等领域的整体技术实力和装备研发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获众多国家、国防科技进步奖及航空报国金奖和突出贡献奖。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吴良斌和技术研究、型号研制团队正以其强大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攻坚克难的决心勇气,以雷达梦助推航空梦,以航空梦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2017航空工业

风云人物

冯胜全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副总设计师

感谢直升机所党政和科研团队的信任与支持。当前,我国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期,国际局势云波诡谲,作为航空工业从事直升机研发的科研人员,深感重任在肩。面向新时代,航空工业未来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当不忘初心,牢记航空人使命,适应新军事变革和转型,努力为我国军队提供更多、更优的直升机装备,为国防建设打造钢筋铁骨,为新时代的百年目标添砖加瓦。祝愿我国的民族直升机事业蒸蒸日上,愿我们早日建设成为新时代的航空强国。


奇迹总在坚持中


2017年,新型直升机在江西景德镇吕蒙机场拔地升空,现场观众只见直升机在空中悬停,左右回旋,左右侧飞,前飞后飞,然后加速爬高,绕场飞行一周。当型号总设计师冯胜全激动地宣布:“新型直升机已完成首飞大纲全部科目,安全着陆。”现场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冯胜全,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副总设计师。近20年前,冯胜全以优异成绩从北航毕业,怀抱着航空梦成为直升机设计师。他很幸运,时值直10立项开始研制,他从此全身心投入到直10的研制之中,在漫长的研制过程中逐步成长为直升机科研骨干。


2017年,是冯胜全担任副总设计师之后最忙碌的一年。为适应军事斗争需要,部队急需一新型直升机装备,提高综合运输和整体作战能力。用户要求用一年时间实现首飞,所党政研究后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冯胜全。


冯胜全深感责任重大,虽然新机型面临一系列技术难关,但必须咬紧牙关,坚决完成这项任务。他不惧千钧重担,迅速理清型号的关键技术和风险点,多次带队深入部队进行调研,很快提出了令用户满意的研制工作思路。新机的计划主管赵卓说,冯总虽然谦虚温和,但条理性特别强。


冯胜全与联合设计团队一道,开始了争分夺秒的总体技术方案制定和详细设计工作。他同设计人员一样,放弃周末的休息,不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用3个月完成总体技术方案,用6个月完成详细设计,并在评审中受到专家组好评。新型号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国产直升机研制的多个第一次。


工厂交付试验机后,冯胜全又通宵达旦地驻扎在试验厂房,同试验人员一道开展试验攻关,用3个月时间完成首飞前全部大型试验项目,保住了首飞节点。


新研型号是厂所军大力协同的结果。的确,在这一年里,冯胜全和军代表、厂所参研人员团结拼搏,攻坚克难,最终创造了直升机研制史上难得一见的“当年设计、当年生产、当年首飞”奇迹。


奇迹总在坚持之中。回顾研制经历,如果没有在每一个关键环节的坚持,研制进度都可能耽搁。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正如冯胜全说的那样:“成绩得来不易,只有把握时代机遇,砥砺奋进,国产直升机才能适应未来战争需要,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2017航空工业

风云人物

赵 云

航空工业沈飞标准件中心主任兼党总支书记

衷心地感谢航空工业、沈飞公司多年来对我培养。长期以来,我扎根在基层,奋战在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航空报国”宗旨,为推动航空工业发展尽了一份力。在2017年,我们以创建“中央企业基层示范党支部”为契机,将基层党建工作融入科研生产中心工作中,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带领单位全体党员及员工创造一流工作业绩。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大家这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踏上新征程,我将继续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立足岗位、认真履职,加倍努力工作,主动学习同行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基层管理水平,带领广大党员和员工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业绩,为航空工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扎根基层的“弄潮儿”


2017年9月,航空工业沈飞公司标准件中心党组织成为航空工业唯一一个中央企业第一批基层示范党支部。这个单位的“掌舵者”——沈飞公司标准件中心主任兼党总支书记赵云被评为2017年度航空工业“风云人物”。


1973年出生的赵云,工作起来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大家都对她赞赏有加,夸她是一个懂党建、惜人才、善管理、敢创新的优秀管理者。自上任以来,面对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她勇于担责,主动作为,带领全体干部员工拼搏奉献、锐意进取,把这单位搞得风生水起,形成了“业绩年年有提高、效益年年有提升、事业年年有发展”的良好发展趋势。


夯实党建结硕果。“基层党建工作就像大厦的一块基石,只有深度融入企业的中心工作,才能夯实抓牢基层党支部建设,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促进科研生产任务全面完成。”2017年,赵云结合单位实际,以创建中央企业首批示范党支部为目标,以贯彻实施航空工业“1122”党建工作体系、夯实党支部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四讲四有”、“六好”党支部、“星级党组织”活动,不断强化能力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打造健全规范的基层党支部工作模式,建立起了“融入一个中心,构筑两大体系,开展三项建设”的党建工作体系,成功创建了中央企业首批示范党支部,切实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典型引路出人才。她积极倡导“以思想转变为先,以岗位能力提升为主”的人才培养理念,制定厂《员工培训与培养管理办法》,在培养出大国工匠方文墨后,充分依托“方文墨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为每个青年员工量身定做《学习成长计划书》,通过实践,成功培养出以杨国心、耿伟华、夏明明、赵志臣等为代表的一大批“90后”省级青年岗位能手,成为一支在科研生产战线上攻坚克难的“排头兵”,助力科研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


创新驱动显活力。观念变,思路宽。针对生产任务逐年增加,生产管理难度增大的现状,赵云以深入推进AOS管理为契机,积极探索标准件生产管理的新途径,通过统筹规划生产组织方式,全面梳理工作流程和标准件供应体系,构建了标准件计划、制造、检测、库存、配送“五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有效推进标准件准时化配送进程。她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改善生产线布局,借力重大专项项目的实施,大力应用新技术,首次引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于标准件生产制造,实现了钛合金锁壳产品自动线流水加工,开创了标准件自动化生产的先河,有效提升了标准件生产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从而加快了标准件生产迈入现代化制造进程。



2017航空工业

风云人物

朱义兵

航空工业新航工人

创新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企业的改善创新给每位员工搭建了实现梦想的舞台。无论岗位多么普通,多么平凡,只要孜孜不倦、执着精进、不断超越、苦练技能,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诠释当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就可以铸就平凡岗位上的辉煌人生。


一线岗位的改善“大明星”


朱义兵作为新航人眼中最真实的大工匠,曾从事车、铣、磨、钳数控等工种,是航空工业新航首批能操作多种设备的全线通员工,曾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汽车业大工匠”“航空工业航空之星”“航空工业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十年前,还是宣传部的干事的朱义兵主动要求到生产一线当工人。他利用业余时间在企业改善创新中刻苦攻关、冲锋在前,主动进行设备自动化改造和自制设备,解决了多个生产中的瓶颈工序。由朱义兵设计制造的“数控多功能自动同步分度机”解决了生产上批中的“卡脖子”工序,为企业累计创造效益上千万元。他设计制造的专用设备“九孔自动钻机”变手动为自动加工,使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朱义兵为新建的生产线设计制造了十余台专用设备,如齿轮自动刻字机、齿条自动刻字机、转向轴、阀套、阀壳、齿轮、齿条等各类自动清洗机、转向轴自动去毛刺专机、转向器阀组件自动磨合机等,其中“转向器阀组件自动磨合机”和“转向轴自动去毛刺专机”设计新颖别致、可靠稳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此外,他还完成新生产线设备自动化改造工作,独立完成设备自动化改造六台,参与完成8台。


在新生产线中,朱义兵的各项改善工作层出不穷,以高超的技术和特有的匠心,书写着当代工匠的珍贵品质。他陆续参与组建一流生产线达30多条,每条生产线的每一个工位,几乎都有他的改善项目。其中,较大改善项目达60多项。最为典型的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全自动铁屑甩油机”,仅这两台甩油机每年就能为公司节约资金40多万元,获得“河南省百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


2014年,以朱义兵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被授予“航空工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同时这也是新航首个“河南省示范性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完成重大课题297项,完成公司5级以上改善成果达255项,改善亮点达1073项,其中七项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两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累计为企业创造价值达2000余万元。


2017年,朱义兵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依托,积极为生产线解决难题,完成重大自主研创新项目61项。其中,“设备油冷改气冷”项目每台每月可节约冷却油约2500元;他在3条装配线全部设计制作的“自动循环过滤洗手系统”,每年可节省高级油质清洗剂100多万元;装配线压上端轴承油封的改善,解决了生产瓶颈工序,取消了等待、换压头时间等等。2017年,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共完成各类攻关项目260多项。在新航精益生产和全员改善的土壤中,朱义兵将工匠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发挥到了最大!



2017航空工业

风云人物

袁 穆

中航技驻安哥拉代表处代表

获得“风云人物”荣誉既是对我们项目团队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对航空工业每一位奋战在海外市场开拓一线青年员工的激励。十年铸剑已成为历史,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展望2018年,我将以更大的担当砥砺前行,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牢记使命 锐意进取


袁穆,中航技驻安哥拉代表处代表,2013年入职中航技,26岁起就在条件艰苦的安哥拉坚守和拼搏,迄今已三年。他有胆有识,勇于开拓,为航空工业在安哥拉实现军贸市场攻坚及海外机场工程市场的突破做出了卓越贡献。


锐意进取,安哥拉军贸市场开拓取得突破。袁穆扎根航空军贸前线,对于认准的开拓方向,敢于当先。他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葡萄牙语优势,不断发展和维护客户关系,准确把握安哥拉市场行情,探索出安哥拉军贸市场开拓的新道路。特别是2017年以来,在安哥拉经济不景气、总体形势严峻的不利形势下,袁穆紧紧抓住客户的关切需要,积极献言献策,向公司领导提出工作建议,盘活了谈判已近十年的军贸项目,推动项目按既定的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并最终实现向安哥拉出口国产飞机的历史性突破。


挺身而出,助力兄弟公司拿下我国在海外最大的机场建设承包项目。袁穆充分发挥驻外代表市场开拓的前沿作用,一切以促成交为出发点,协助中航国际工程公司参与工程承包市场开拓,促使罗安达新国际机场建设项目合同签约,是迄今为止中资企业在海外机场建设承包领域金额最大的合同。作为航空工业“驻外使节”,他从大局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兄弟单位缺乏专业语言人才的情况下,在该项目开发阶段独当一面,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确保该项目顺利开工,并出色完成了担任总统翻译和安排总统视察现场工作,充分体现了作为航空人恪守职责、忘我奉献的精神。


2017年是航空工业在安哥拉市场的开局之年。袁穆凭借突出的个人素养、公关能力及语言优势,在安哥拉市场屡创佳绩,夯实了航空工业在西南部非洲地区的军机销售市场地位,巩固了航空工业海外机场建设品牌。他牢记使命、努力拼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航空青年的精神风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践行“航空梦”的优秀青年代表。



2017航空工业

风云人物

王泽勇

航空工业制动派驻定点扶贫村第一书记

我要感谢航空工业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厚爱,要感谢各成员单位的帮助与支持。当选为“风云人物”,这将是我今后工作的鞭策和动力,它将推动我更加努力地完成集团公司肩负的扶贫任务,做好每一件事。在过去一年工作中,在集团公司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所帮扶的村实现村民增400余万元,顺利推动了147户506名贫困户脱贫,完成了既定的脱贫目标。在工作中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也既定的莲藕深加工产业尚未完成,我决心在2018年的扶贫工作中,一定把航空人的“航空报国”情怀充分发挥,发扬团队精神,再接再厉,实现村民收入再翻倍,不辜负航空工业对我的信任。


精准扶贫路上的航空情


2016年4月至今,航空工业制动贵州新安公司职工王泽勇代表航空工业践行社会责任,担任贵州普定县水井村第一书记,带领村11个村民组,1070户,4080人,229户695个贫困人群脱贫致富。驻村扶贫以来,他把航空工业人“强军富民”的追求和优秀的精神风貌展现在扶贫工作上,把“航空报国”的激情、爱岗敬业的热情、制造航空产品精益求精的痴情化作对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的深情,扎根贫困山村,把航空工业人的大爱完美地体现在精准扶贫上。


王泽勇把他在航空工业基层工作岗位上的做事心得移植在山村扶贫脱困工作之中,王泽勇通过建强基层组织,让村里找准发展的“定盘星”,让群众找到带领发展的“主心骨”。王泽勇根据自己对习近平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系统学习的思考,结合走访3000多名村民了解的实情和大家的脱贫愿望,确定了“强组织、建产业、亮新村”的驻村工作思路。


他从抓好村里的“三会一课”开始,提升村干部和党员带领发展的能力。他在村里开展“流动党课进村寨·党的声音进万家”宣讲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和群众的政治觉悟,激活大家脱贫致富的思想。他依照党章党纪党规,为村党支部量身定制了《村级党支部工作手册》,定期进行主题研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领作用,坚定起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让党旗在精准扶贫战线上飘扬。


他从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抓起,改变村容村貌,为帮助残疾儿童就医治疗、困难家庭生活、学校基础建设等,联系各种社会力量妥善解决。他从强化造血功能上根除贫困,带领村委会确立了“果树上山,香葱进地,莲藕下田”的产业发展思路。水井村通过退耕还林,莲藕种植1000余亩。1200亩果林种植区,其中,核桃种植720亩,冰脆李300亩,茶叶80亩,白葱、红葱种植500亩,直接解决劳动力200人次。在集团公司的帮助下,他所在扶贫点的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更加广阔;航空工业制动新安公司援建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基本建成,即解决了扶贫点的劳动力问题,也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销售路径,村民脱贫致富的决心更加坚定。王泽勇在脱贫攻坚工作上用真情、出真力、见真效,他的脱贫攻坚事迹得到了中组部和航空工业集团党组的充分肯定。他是贵州省优秀扶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航空工业优秀共产党员,贵州安顺市优秀青年。



2017航空工业

风云人物

曹红国

中航国际成套公司业务经理

一次偶然事件,使我变成了“网红”、风云人物,回看自己经历及周围中航国际团队,遇到这样的事我想团队中的任何一员都会挺身而出,我觉得这个荣誉属于中航国际。再次感谢集团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一个能有“意外收获”的平台,感谢!


英雄在我们身边


曹红国,1979年出生,2012年入职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并于同年赴赞比亚,出任成套公司赞比亚MONGU项目组组长、项目现场总工程师。在MONGU项目结束之后,出任肯尼亚Karimenu II大坝项目高级项目经理。


曹红国在非洲国家常驻多年,业务能力突出,工作勤奋刻苦,带领并执行了航空工业在海外的多个重大国计民生项目,为非洲国家人民造福。在赞比亚5年间,带领MONGU项目团队克服了严苛的自然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复杂的项目难度等困难,用扎实的专业素质、丰富的项目执行经验,以及踏实负责的工作态度,默默地为项目奋斗奉献。曾获中航国际“优秀团队”、“优秀员工”等荣誉。


2017年3月18日,一架从亚的斯亚贝巴飞往北京的航班上,发生了惊险的一幕:有一名乘客突然愤怒地冲击驾驶舱。事发时,飞机已经在空中航行了5个多小时,还有一半路程抵达目的地。曹红国刚吃完感冒药,连日奔波于工程项目现场的他正准备休息,突然听到乘务员的大声呼救。曹红国立即起身往前舱飞奔。只见一个壮汉歇斯底里地喊叫着,用身体猛力撞击、用脚疯狂踢踹着驾驶舱门,企图冲进驾驶舱。曹红国果断冲上去,把歹徒扑倒在地并扭打在一起,航班机长与其他两位乘客也冲了过去。歹徒狂躁不已,拼命地踢打、撕咬曹红国等人。四人合力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搏斗,最终将其制服,飞机安全备降巴基斯坦拉哈尔机场,保证了200多名乘客的安全。


事件结束之后,曹红国才发现自己的鼻梁和脸颊被擦伤,头也隐隐作痛。处理完交接事务的埃航机长特意赶过来致谢,并亲笔写了一封感谢信。


曹红国说:“其实这样的事情不算什么,当时真的想都没想,有人呼救肯定有事需要帮忙。”他甚至没有跟接机的同事过多地描述当时的情景,就赶忙奔赴家中去看望待产的妻子。


他是航空工业无数个“走出去”员工中的一员,这些员工平时默默无闻于世界各个角落,关键时总能不顾安危、挺身而出!


本期部分素材来自中国航空报社

编辑/郑宇航  监制/谢林轩

铁粉必看

真抓实干,把蓝图变成现实!航空工业迈向新时代航空强国新征程

加强顶层策划 统一思想行动 以文化宣传软实力助推航空工业品牌塑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