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岁女生患“社恐”,医生这么说……

桐乡市传媒中心 桐乡时间 2023-01-20


近段时间,

“社交恐惧症”一词

频频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

热度高居不下。

尤其是很多年轻人,

常常以“社恐人”自居。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


18岁高中生“有口难言”


  今年18岁的甜甜(化名),是一名正在读高三的学生。本应全力冲刺备考的阶段,却因为“说不出口”的病痛,硬生生停了下来。


  这一切还要从甜甜上高中的第一天说起。离开熟悉的同学,进入陌生的高中校园,适应的过程对甜甜来说并不容易。甜甜说,当她看到同学、老师朝她走过来,她就会莫名紧张、心跳加速,打招呼的话在心里转了千回却怎么也说不出来。等他们走过,她又开始担心别人会不会因为自己没有打招呼而说她坏话,于是懊恼和自责。


  如此反复,甜甜便开始下意识地躲避与其他人接触,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于是甜甜父母赶紧带着她就医。



  “上课,老师一说要点人回答问题,我就特别紧张,胸闷,感觉透不过气来,而且手就会开始抖个不停。见到同学、家里亲戚、陌生人也会这样......”在医生的询问下,甜甜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经历”。


  而她父母,也终于知道,女儿不是内向,是患了“社交恐惧症”。


性格内向不等于“社交恐惧症”


     “人有四大负面情绪: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相对来说,恐惧是心理障碍中最轻的一种,但恐惧也会影响人的社会功能。”嘉兴市康慈医院心身疾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夏江明说,人们对于恐惧的事情,会下意识躲避,如有幽闭恐惧症的人只要不去幽闭的环境就好。但对于“社交恐惧症”的人,单靠躲避是不可能的,现代社会社交是必须的。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社交恐惧症”?

  夏江明解释,在公众场合下,对自己的社交行为产生担忧、紧张感,以及外在表现过度不自然的人,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这种心理和行为会对人的社交活动产生“回避”效果,但此时不能断定其患有“社交恐惧症”。只有当这种“回避”对其社会功能产生影响,且持续时间长达半年甚至更久时,才会初步被诊断为“社交恐惧症”。


  “人有情绪是正常的,但在一种情绪上,程度和时间过度过量的话,才会导致出现心理疾病。”夏江明说,需要注意区分“内向性格”与“社交恐惧症”的差别。“社交恐惧症”指情绪的过度紧张和焦虑,但内向性格的人更多的仅是羞于表达,情绪起伏不会过大。因此内向并不等于“社交恐惧症”。


克服恐惧,可以这样做!


01

  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那就是“我到底在害怕什么”。如果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倾向,可以多鼓励自己,树立自信心。积极融入群体,多参加一些团队活动。如果觉得跟陌生人沟通有困难,可以先跟身边熟悉的朋友多多交流。

02

  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允许孩子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不过分干涉孩子的交友。在孩子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即便说错话也不要过分苛责、批评。

03

  即使出现心理问题,只要做到正确的自我调节并进行必要的医学治疗,“社交恐惧症”就不会困扰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快转给身边人!



记者丨孙溟苑

编辑丨吕嘉阳

责编丨施玉婷

     小编推荐丨这些你可能关心     

 遇见文明,遇见“你”!投票通道已开启→

 @桐乡人:这份“五水共治”调查问卷,需要您的参与!

△ 桐乡开启“速冻模式”,小心取暖神器的“小脾气”!

下载爱桐乡APP,了解最新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