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战争为何愈演愈烈?
周末了,我们就先别苦大仇深了,聊聊儿女情长,饮食男女。严肃点说,聊聊性别话题。
这是我一直就想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我一直怯于谈论的一个话题。我深深知道,这个问题太庞大,太复杂了。斗胆一谈,大家姑且听之。
你有没有注意到,网络上的性别对立越来越严重了。几乎任何一个社会新闻,都有人从性别角度进行解读。
一个男的杀了一个女的,网友:“男人真是一种可怕的生物”;一个女的杀了一个男的,网友:“性别一换,评论过万”。
媒体报道“女司机……”,网友:“为什么强调女司机”;媒体报道“司机某某……”,网友:“为什么不说男司机”。
在性别战争不断趋于激烈的大环境下,最近走红的凡尔赛文学大家蒙淇淇看起来像是一股清流,因为她一直在秀她有钱、温柔又忠诚的老公对她如何好。
但这温情脉脉的面纱下面,隐藏的正是无良商人的精明与毒辣,操盘手制造这种“模范恋人”,正是为了收割那些在现实中苦苦挣扎的孤寂灵魂。当你为蒙淇淇和“易先森”的爱情感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时候,你已经成了别人的猎物和韭菜。
凡尔赛文学只是性别战争这幕大戏中的一小出。当下,“男拳”“女拳”们在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角落战斗。他们在豆瓣上斗,在知乎上斗,在微博上斗,在每一条新闻的跟帖区斗。
很多文章吃相都很难看,逻辑牵强,论证粗暴,但就是能够流量爆棚。比如前两年,网上流传过一篇文章《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一看就是挑事的,你只要把它翻译成《为什么我爸配不上我妈》《为什么我儿子配不上我儿媳妇》《为什么我(老公)配不上我老婆(我)》,就能看出其荒谬。但是这些荒唐的文章偏偏能够引发热烈的讨论,这就是问题所在。
有人说,性别战争就是被这些别有用心的人挑起来的。这就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我个人认为,不管职业女拳师还是职业男拳师,都没有发动性别战争的本事,只是一群狡猾的商人发现了这个新兴的风口罢了。
性别战争的白热化是台风,拳师们只是台风口的猪。
那么,性别对立、性别踩踏何以发展至此呢?
首先发表一下我的理中客观点:
男人不是女人的敌人,女人也不是男人的敌人。鼓吹男女对立的人,才是所有正常人的观点。虽然很多亲密关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通过无差别地攻击某一个性别解决不了问题,而只会造成更多的问题。
但是我也知道,理中客是无力的。我们还是要尝试着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习惯于以性别区分敌我,热衷于参与性别战争。
有一种基于历史的解释是,男尊女卑的性别压迫历史太过漫长,我们正在经历压抑几千年的能量的总爆发。我以前也曾这样自我安慰(我是男的,不必提交证据吧):忍一忍,你正在替你的十八辈祖宗还债。
因为很多男性不愿意替祖宗还债,所以他们发起了反击,所以性别战争爆发。
这种解释有一些说服力,但是平心而论,说服力非常有限。它几乎完全是男性视角的,把男性说成是新的受害者,虽然我是男的,也不能完全赞同这种论调。
有一种基于女权视角的现实批判论:当下仍然存在巨大的、结构性的、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乃至性别压迫,所以觉醒的女性必须时刻紧绷性别斗争这根弦,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掉入男权社会的陷阱。基于这种认知,性别斗争就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斗争极端化之后,就不仅要大力批判男权敌人,还要从女性内部揪斗“叛徒”“工贼”,比如大骂已婚女性为“婚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