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风吹来 借力起飞——比肩宁杭,合肥唯有奋起直追

合肥发布 2020-12-05


1

即日起,合肥发布综合合肥日报、合肥市广播电视台相关报道推出“找差距补短板  抓落实促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专栏。


1

  炎热之夏,全国城市经济“半年报”集中出炉,成为各方人士分析区域经济的“最新窗口”。


  新时代区域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每座城市都卯足了劲朝前跑,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刻画下奋进的足迹。上半年城市发展的竞赛中,合肥跑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然而,抬起头来,放眼长三角,合肥的经济体量和同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南京、杭州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上半年南京市生产总值6742.59亿元,杭州市6949亿元。合肥还不到南京、杭州的六成!


  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到了差距却无动于衷!


  找差距的目的是为了抓落实,差距在哪里,落实就要到哪里。希望通过一年、两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落后的地方都能迎头赶上,弱项变强项,强项变得更强,更好推动合肥实现高质量发展。


  催人奋进的发展之风已从东方吹来,合肥的差距内因到底在哪里?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逐个破题?唯有找到答案,才能提振全市上下拼搏赶超的信心,才能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理清思路,才能为城市未来找寻新动力。



“追赶者”的

“沉默长跑”


  7月30日,华云数据集团董事长、总裁许广彬一行来到合肥,与合肥高新区签约华云集团总部及数据中心项目。在这家云计算独角兽企业的“掌门人”看来,合肥的营商环境好,比较优势明显,扎根合肥,让他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近年来,一大批企业将发展目光聚焦在合肥,看中的就是合肥的交通区位、产业优势,特别是营商环境。


  把握一座城市的经济脉搏,可从其最大的支撑力——产业说起。

  


曾经在中国经济版图中毫不起眼的江淮小邑,埋头于科技创新,甘于“沉默地长跑”,一直以“追赶者”的姿态砥砺前行——“小题大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无中生有”集聚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保持30%以上!


  观察经济发展质量,不仅要看速度,更要看后劲。


  悟空探秘、墨子传信、热核聚变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陆续问世,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化走在世界最前沿,液晶显示技术站上了显示产业全球制高点,人工智能入列国家四大平台行列……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征程中,创新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随着城市的产业动力、创新实力和发展潜力不断增强,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双节点的合肥,与上海、北京同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南京、杭州同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与武汉、郑州等同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持续提升,厚积薄发优势愈发明显。


对标宁杭 “知不足”


  十多年的高速“奔跑”,合肥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身处长三角城市群中,不难发现和其他先发地区仍存在着差距,我们也没有理由慢下脚步来骄傲。尽管合肥与宁杭的起点不同,基础有异,但同为长三角副中心的定位,让三座城市有了被比较的可能。


  在长三角城市群26座城市中,合肥上半年的生产总值仅排第9位,相当于南京的55.6%、杭州的54%,相较于苏州、无锡、宁波和南通,也有较大的距离。


  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合肥也仅排第4位,与武汉、长沙、郑州都有不小差距;虽然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第10位,但在全国300多座城市中只排第25位。从增速看,上半年武汉、南京也达到了8.1%,意味着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而南昌的增速达到了8.6%。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标兵越跑越快,追兵越迫越近!


  “从经济总量上来看,合肥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而南京、杭州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称,与南京、杭州、武汉、长沙等地相比,合肥在城市能级、发展水平上还有较大差距。前文所述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合肥第90位的排名与南京第25位、杭州第30位、苏州第81位的差距不小;合肥虽然较上一年前进了7位,但南京前进了2位、杭州前进了11位,苏州则前进19位从而一举反超合肥。


  “十多年来,合肥工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南京、杭州和苏州等城市具有先发优势,基础雄厚,新兴产业实力强劲。”市经信局经济运行处负责人张传超说。


经开区新能源汽车全铝智能生产线


  另一组数据更能说明差距:去年南京软件及信息产业产值近5000亿元,杭州的阿里巴巴年收入超过了3700亿元,反观合肥,还没有1家营收超千亿元的企业、规模超2000亿元的产业;而2019年中国独角兽报告显示,在全国161家独角兽企业中,长三角5个城市拥有57家,杭州有16家,而合肥仅仅1家。


  在合工大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傅为忠看来,合肥除平板显示、光伏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在国内甚至全球领先外,像京东方这样的带动性强的企业少,产业链不长,这些都是导致产业集群竞争力弱、经济体量提升还不够的原因。这就需要合肥抓住工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集聚高新企业和高新人才,形成产业生态,抢占发展先机。


  不仅专家有研究,在合肥投资兴业的企业家也感触颇深。从珠三角来合肥落户的合肥华清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经理杨志良表示,配套供应链不健全,影响企业的生产周期,合肥在这方面得向先发城市多学习。


京东方厂区


  此外,服务业一直也是合肥发展的短板。数据显示,上半年合肥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944.8亿元,和南京的4154.61亿元、杭州的4476亿元差距明显。“城市是服务业的发展载体,生产性服务业占城市GDP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月友曾提出,如果合肥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模和层次上不去,就无法有效提升城市能级。


  综合交通体系担当着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军”,合肥虽与南京、杭州都被定位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但也存在着较大差距。如2018年才跻身“千万俱乐部”的合肥机场,年吞吐量只有南京禄口机场的39%、杭州萧山机场的29%。


  有专家分析称,从人口层面来看,合肥对外来人口吸引力不够强,流入人口主要来自郊县、省内,而南京、杭州流入人口很多来自省外;从功能作用看,合肥精品城市建设起步不久,服务功能也不完善;从对外开放看,开放平台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经济外向度明显低于宁杭。


  产业、交通、人口、功能、开放……数据之间的距离,正是合肥巨大的提升空间。追求高质量,不是不要速度;强调效益,也不是不要规模,对后发的合肥来说,速度和规模依然非常重要,要保持足够速度,激发规模效应,才能缩小体量上的差距。


站上新起点
跑出跨越赶超“加速度”


  长三角东风吹来,为合肥的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省委省政府对合肥寄予厚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当标杆,在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中作表率,始终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列。


(图源:新闻联播)


  就合肥而言,国家战略叠加,创新红利、政策红利、人口红利不断释放,尤其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的区域竞合给合肥带来了增强发展动能、扩大城市影响的难得机遇。


  手握优势,对标先进,合肥该如何做?


  立足自身优势,紧扣高质量、坚定抓落实无疑是精准求实之路。


  扬长补短闯新路,下好创新“先手棋”。巩固智能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等产业的优势地位,做大做强新型显示及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大胆布局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对标沪宁杭,携手G60,集中资源向创新集聚、向产业发力,将合肥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负责人孙健看来,创新是合肥最大的优势,我们需要在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和体制机制等多个维度上同宁杭合作,提高产业竞争力,打好基础,布局未来,为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核心支撑。


G60科创走廊


  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对周边地域的影响力。加速建设商合杭、合安高铁,形成“时钟型”高铁网络;启动新桥机场二期建设,打造长三角副中心航空基地;与南京港、芜湖港等水运联航,建设江淮航运中心……“交通条件改善后,要积极吸收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开放型经济做大做强,才能实现赶超崛起。”一位研究合肥区域经济多年的统计专家表示。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


  看清成绩,增强底气信心;对照差距,化压力为动力。我们要进一步对标上海、对接宁杭,怀揣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抱负,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姿态,埋头苦干实干、做好自己的事,引领合肥经济航船中流击水、行稳致远,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征程中破浪前行。

信息来源:合肥发布综合合肥日报消息

责任编辑:周悦

往期回顾


合肥市与安徽大学举行市校合作座谈会

我是护旗手,我在合肥,你在哪里?

官方发布!8月8日2019合马报名开启!最高可拿14万美金!



点亮下方的今天可能会有人请你吃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