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着,盼着,TA不就来了!
“我家住在公园里”
今年70岁的卫爱芝,是包河区望湖街道盛大社区的居民。他们一家,曾在老的骆岗机场附近居住了四十多年之久,直到2013年,骆岗机场搬迁和小区拆迁之后,昔日的家园,成了废弃闲置之地,卫爱芝和附近的一些老居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什么时候骆岗机场能被再利用,我们曾经的家园能再建的漂漂亮亮?”2021年9月,卫爱芝欣喜地得知,老骆岗机场将被全新打造成世界级的城市公园——园博园。之后,她就每天关注着这里的建设和点滴的变化,期待着园博园早日建成。
随着园博会开幕日期的接近,园博园的建设也到了最后收尾阶段,卫爱芝这些天来的期盼也即将实现。9月11日,迫切期望一睹合肥园博园真容的卫爱芝跟随记者一起走进了园内:从粉墙黛瓦的黄山园到京腔徽韵的北京园,从亭台楼榭中的江南水乡穿梭到充满西域风情的乌鲁木齐园,再到风格别致的国际园,一圈逛下来,园博园的一城一园、一步一景着实惊艳了卫爱芝。她连连感概:“既能欣赏到全国不同特色的风景,还能在家门口看到国外的美景,太漂亮,太开心了。”
当知道这届园博会不设围墙、不收门票,且在园博会结束之后永远免费向大家开放后,卫爱芝更是难掩喜悦:“那可太好了,以后我和我的伙伴们就可以经常来这里逛公园看美景了……”。
让市民推窗入景,出门入画,仿若住进了大花园,这才是真正的百姓园博。不仅如此,此次园博会不设门票的创举,在历届园博会中也是首次。这一切举动,正体现了大合肥的胸怀和气魄。
机场老员工眼中的“变与不变”
今年54岁的阮怀文是合肥机场的一位老员工,自从十年前从骆岗搬离到新桥,十年了,这是他第一次回到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穿过航站楼,眼前是30万平米的“梦想大草坪”和三公里长的机场跑道。不远处,长高了的信标台“小蘑菇”依然矗立在原处……从宽广的停机坪前回望航站楼,古铜色的“合HEFEI肥”字样再度重现,走在这个焕发出全新光彩的地方,阮怀文却说:没变,一切都没有变。
是的,焕然一新的老建筑,却又都是记忆里的模样。指着园博小镇里的一排红瓦灰顶的平房,阮怀文说,这就是他1992年入职到民航来办公的场所,“这个柱子还是当年的原貌,看见这里,我彷佛又找回30年前刚入职的那个场面”。
走出巷道,漫步园博小镇里的时光街,有行走老街感受岁月变迁的悠然和深情。道路两边,复古的建筑,绿叶撑起的浓荫,还有初秋微凉的风,在这里,仿佛能看到过去的时光。
经过街边“崭新”的商铺,阮怀文告诉记者,“这家首饰店是以前的员工老宿舍,那家餐饮店是之前的机库,前面的商店是老的修理厂改造的……”
除了被翻新改造的老建筑,阮怀文发现,这里还有不少当年的老树,它们苍劲挺拔,枝繁叶茂。在这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老树承载着乡愁,也寄托了园博的生态理念,未来它们将继续见证这个城市的美好发展。
据介绍,节俭办会是本届园博会的一大亮点。除了建筑材料循环再利用外,园博园的老建筑也是原址更新,没建一处新场馆。其中就包括了将原航站楼改造成城市建设馆、大机库改造成艺术厅、维修部厂房改造成穹顶艺术中心等。这些场馆都是根据当年原始设计风貌进行更新,真正做到修旧如旧,既留住美好记忆,也满足了办会需求。
一棵古树、一座老建筑,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它们是记忆的载体,也是人们割不断、舍不掉的情感和精神寄托。留下老树、更新老建筑、节俭办会,折射的是一座生态之城的品格和魅力。
前沿科技“玩转”合肥园博
老建筑追忆过去,新科技展望未来。在本届园博会上,语音技术合成、城市生命线、空气成像、无人驾驶售卖和服务等102项科技产品被广泛应用,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科里科气”城市气质,让园博会亮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园博会的开幕期间,正是人流最集中的国庆黄金周,为了给游客提供最为便利的游览服务,合肥园博园将采用智能导览系统,对停车、住宿、餐饮、参观游览等方面都做好了应急预案。
城市因人而起,因人而生。人与历史,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合肥市依托原骆岗机场建筑群等既有资源,“老机场建新园博”,不仅盘活了城市历史文化存量,也扮靓了城市自然生态之美。
人民园博人民建,人民园博为人民。合肥园博会,紧扣“生态优先百姓园博”主题,彰显“在城市中心建百姓园博”的民本理念,为人民群众留住的不仅仅是乡愁记忆,更是高品质人文生态生活空间。可以预期,一个新的城市地标性区域,将应运而生,扑面而来。
往期回顾
PAST REVIEW
●必须把干事成事作为第一追求,决不把逃责避责作为第一选择!虞爱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国内首例!落户合肥●合肥市委组织部最新公告!●全球唯一!合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