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众集团高层,为什么齐聚合肥?

合肥发布 2023-10-29

连日来,合肥贵客不断、持续刷屏——
世界制造业大会、量子产业大会、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国际新能源汽车展……
10天时间,5场高规格盛会,会聚了国内外重要嘉宾。
这几天,合肥又迎来了贵客——大众汽车集团高层一行不远万里来到合肥,并在合肥召开工作会议及巡访。
大众汽车集团监事会主席潘师、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说,这次大众汽车集团高层云集合肥,亲身感受到这里悠久的制造传统、良好的生活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对大众安徽项目建设所展现的安徽生机、合肥速度感到由衷赞叹,对大众安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大众汽车集团高层为何齐聚合肥?
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01


“1+1>2”







9月初,在2023年慕尼黑国际车展上,中国电动汽车纷纷亮相,让当地媒体感叹慕尼黑车展是“属于中国人的国际车展”。统计显示,全球6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和销售。
车展期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时代已经开启”“中国在电动化领域的高速发展正在推动一场全球化的产业转型”。
现场,贝瑞德频频提及“合肥”“江淮汽车”“国轩高科”等关键词。言语之间,点出了合肥在大众新能源汽车版图中的重要分量。
成立于1938年的大众汽车集团,是世界汽车行业中最具实力的跨国公司之一,旗下拥有大众、奥迪、保时捷等多个知名品牌。
熟悉汽车产业的人都知道,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成就了其在国人心目中的品牌地位。

2023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现场。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大众与合肥,究竟有着怎样的“姻缘”?
2016年,大众与合肥“牵手”,开启了新的布局。
当年9月,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签署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次年12月,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彼时,双方都不曾想到,未来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脉脉相通。
时间转眼到了2019年底,大众汽车集团谋划与江淮汽车进一步深化合作,打造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加快新能源转型步伐。
愿景,一步步走入现实。
2020年5月28日,首都北京。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国轩高科进行战略投资签约。
“这是一次强强联手,能够实现‘1+1>2’的效果。”现场,合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2020年12月,大众安徽公司正式揭牌。
2021年7月,大众安徽整车制造基地正式开工建设。11个月后,基地首台白车身顺利下线,标志着大众安徽首款新能源车型的试制生产取得重要进展。
“我们在近几个月内庆祝了多项重要里程碑,充分彰显了安徽速度!”大众安徽CEO葛皖镝现场激动地说。

2022年12月7日,在大众安徽MEB工厂车身车间内,大众安徽首台预量产车型下线。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正朋 摄
“合”“众”之缘,仍在延续。
2022年,大众汽车集团谋划设立大众中国独资的研发公司,提升研发效率,增强大众中国研发能力。
再一次,大众汽车选择了合肥。
2023年5月31日,大众汽车(中国)科技公司在合肥成立,投资约10亿欧元,成为大众在德国外最大的新能源科技中心。
布局,仍在加速。
9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以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的打造,安徽与大众将展开深度合作。
“近年来,安徽、合肥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均走在全国前列,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大众安徽相关负责人说。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上,合肥与大众资源联动,耦合共进。

大众安徽模块化电驱动平台工厂车身车间一角。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02


斯穆特的惊叹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加速奔跑的大众,折射出合肥“首位产业”的磅礴“汽”势。
“在合肥参加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我特意数了数路上的车牌,发现40%以上都是新能源汽车。”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惊叹不已。


穆特的“惊叹”,有客观数据可以印证。
2017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不过万辆。到2022年,产量达25.5万辆,实现产值1200亿元。短短五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升居全国第一方阵。
今年以来,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超50万辆,同比增长近4倍,产量跃居全国城市前5名。预计全年产量超80万辆,新能源汽车集群营收突破3000亿元。
成为新赛道的“健将”,合肥用了什么“招数”?
创新引领,深度融合——
聚焦汽车领域高端技术,合肥发挥大院大所创新资源优势,共建新型研发机构5家,组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51个。
龙头带动,配套支撑——
全链条布局、全产业融合、全要素保障、全场景应用,磁吸新能源整车企业及配套产业“入局”。目前,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长安、安凯等6家整车企业,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科技等500多家配套企业。
生态优化,驱动有力——
围绕产业链布局生态链,合肥推动“产业政策-兑现细则-实施意见”组合发力,迭代升级“基金+产业”“基金+基地”“基金+项目”驱动模式,整合总规模超千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
一整套科学打法形成的“组合拳”,助推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

比亚迪合肥基地生产线。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未来,合肥将聚力打造下塘、新桥、新港三大“百万辆”整车生产基地,推进新能源乘用车全谱系车型布局,覆盖从微型、紧凑型、中大型到豪华型的全价值区间。
零部件制造方面,合肥将重点建设合肥高新区、新站高新区等“百亿级”零部件配套园区,强化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配套,引导企业开展“车芯屏”协同攻关,发展车身轻量化等制造工艺,力争新能源汽车整零比“翻一番”。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合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势头迅猛,前景广阔。”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系主任、安徽省智能汽车工程实验室主任张炳力说。
蓬勃的发展势头,让在肥车企也信心满满。
“过去几年在合肥的发展实践,让我们相信这座城市一定能够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的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如是说。


03


抢抓“风口”







产业兴,城市兴。在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之外,还有无限风光。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合肥累计实现1.7万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建成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85个,拥有4家“灯塔工厂”,数量居全国第2位。
战新产业星光璀璨。“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崛地而起,2022年,合肥规上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4.3%,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7.7个百分点。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6.2%,创同期历史新高。
未来产业抢滩布局。面向量子信息、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新一代人工智能、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基因检测等八大领域,合肥驶入未来产业的一片蓝海。

合肥高新区云飞路,沿线密布量子领域企业。张霞 摄(安徽图片网)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合肥产业一路疾驰,靠的是什么?
以速度抢风口。京东方、联宝科技、康宁、维信诺、大众、蔚来、比亚迪……合肥深刻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紧抓“风口”产业,引入龙头企业,打造现象级产业地标。
以科创赢增量。着眼创新链条的各个环节,合肥强化原始创新的同时,大力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创新产业高效链接。当前,合肥正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人才兴产业。创新推行“合肥专班高校行、高校师生合肥行”;常态开展“合肥请您来,20万个岗位供您选”活动……一系列举措,让人才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为合肥积攒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动能。今年前7个月,合肥新增就业参保高校毕业生15.8万人、同比增长11.7%。
以专业谋未来。投身科创和产业,合肥锤炼出一批懂产业、通政策、会干事的干部队伍。北京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李晓飞说,公司选择将区域总部落地合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干部对行业很了解,个个都有几把刷子。
“合肥干部对产业发展的敏锐、专业,对客商的真诚、专心,对认准的事的拼搏、专注,体现了他们干事创业的创新专注力、产业感知力、政策应用力、难题破解力。”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研究的专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盛朝迅接受采访时表示。

京东方全景。王牌 摄


产业强市,厚积薄发。
打造2个5千亿级产业集群,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5个千亿级企业,500个专精特新冠军和“小巨人”企业……
聚焦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合肥正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推动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04


释放“引力波”







战新产业迸发出的汩汩活力,正化作全球资源要素的强大引力。
2023年1-8月份,合肥引进外资项目24个。美国康宁车载玻璃、山姆会员店、英国渣打银行等标志性外资项目接连落户。
截至目前,共有50家境外世界500强在肥设立76家企业,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在合肥投资企业超3900家。
今年前7个月,合肥净增经营主体10.2万户、比去年同期多1.7万户,总数突破160万户。
中安创谷。合肥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对投资决策者来说,确定性的营商环境是重要考虑因素。
“大众安徽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合肥积极的投资政策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吕尔曼表示。
“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快的建设速度,堪称行业的‘天花板’速度!”谈及项目建设之快,中创新航合肥基地负责人由衷感叹,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用时不到3个月,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仅用时11个月。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合肥对标先进、统筹兼顾、系统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金牌服务”守护企业远航。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创新重点项目调度制度、专班服务制度、“点对点”服务制度;施行重点产业链专班,顶格协调解决产业链运行中的各种困难,确保企业项目建设少碰瓶颈、少遇梗阻……近三年,合肥累计实施330多项重点改革举措,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中创新航合肥生产基地。合报全媒体记者 高博 摄


全国十大“经商成本最低城市”之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之一、全国十大“办事不跑腿”城市之一……
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合肥始终以“店小二”的姿态全心服务,让企业和人才舒心创造财富、成就梦想。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合肥对标国际最高水平,正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众商云集、产业集聚、创新涌动。
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说,合肥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基地,还将成为大众在中国新的研发和创新中心,专注开发最新一代电动智能网联汽车。
构筑强磁场,释放引力波。
合肥产业星空,群星闪耀!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责任编辑:吴梦鸽


往期回顾


PAST REVIEW


●虞爱华在调研创新法务区建设时强调:创新法务区建设要用创新理念干!●中国科大最新发现!●合肥“大外环”建设最新进展!●中国首款!“合肥造”量子计算机VR教学体验来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