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把合肥送上了“快车道”,沿途的景色随风而逝,留下的是匆匆而过的碎影,我们似乎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慢慢地看过这座城市,“读”过这座城市了。
或许,我们可以来一场“慢行之旅”,走进老书店,读一读合肥的过去,逛逛新书店,看一看合肥的今天。
01
坚守,
不仅是为了怀念
24年前,六安路上开了一家增知旧书店,店主朱传国自己是个爱书之人,她与妻子陈桂霞从各处收集来了很多旧书,做起了“文化摆渡人”。书店里藏书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四五万册。而朱传国“以书会友”的初心,也让南来北往的爱书客们在这里相遇了。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又有着相似的精神追求,在这一间不大的书店里,他们遇见了能和自己同频共振的人。2016年,朱传国因病去世,在他弥留的时光里,这家旧书店成为了他无法割舍的存在。他写下了日记《最后的旧书店》,记录了这些年,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的点滴日常。他走了,可书店一直都在。他的妻子陈桂霞,8年间从未改变过书店的布置,她说:“一走进这里,我就能仿佛能看到他的样子”。也有一些老顾客,时常来和陈阿姨聊聊天,总是没说几句,就回忆起当初在书店的故事,回忆起书店里的朱老板。陈阿姨说,她还是愿意把旧书店一直开下去,为的不仅仅是对爱人的怀念,也为守住老顾客们的记忆。
02
淘书,
是交朋友
七桂塘,曾是合肥繁华的美食街区,如今早已没有了当年的热闹,但有一家旧书店,却一直在这里陪伴着他的读者们。97年,崔正义从北京回到合肥,开起了爱知书店。店里当时销售的都是图书市场里最受欢迎的畅销书,很快就吸引到了合肥各地的读者。27年来,书店三次搬迁,也不再是一家只卖新书的民营社科书店。他们也收集了很多旧书,再为这些旧书找到新的读者。崔正义的女儿女婿,如今也共同打理着这家书店。他们收书时常会遇到一些读者,爱读书也爱藏书,他们总希望,自己的书能在爱知书店里,找到下一个真正爱它的人。在这间小小的书店里,书似乎都有生命,书里的文字也都像是活了起来,它们架起了一座桥,把两个原本互不相识却有着共同爱好的人,在不同的空间里巧妙的牵到了一起。
03
新华书店,
记录成长声音
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间新华书店,每一个时代的孩子都会有一个和新华书店相关的记忆。三孝口的新华书店,从来不缺的,是席地而坐的读者。他们沉浸于读书时光,像是忘了外面的世界。时代的更迭,对新华书店留了情。它似乎一步不落地,跟紧了时间的脚步。它一直在变,永远都在做读者最需要的那个它。售书、休闲、餐饮、文创,它是懂合肥人的,懂他们想要在这里,拥有从身到心的轻松。如今的合肥,有了越来越多的新书店,钟书阁,岛上书店,西西弗......它们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聚合力,也逐渐成为了城市的精神灯塔。合肥需要新书店,也离不开旧书店。他们如星火般散落在城市角落,虽然静谧,却足以潜移默化改变甚至塑造一座城市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