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过新教育走向新生活

2015-03-05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教育生活之改造

通过新教育走向新生活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许新海 (2007)

关注人,关注人的生活,是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人通过教育成为人,教育关注人即关注人的生活,人通过教育过更好的生活,过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使人的生命有价值,实现人的价值生命。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是使人文化,进而人化。所以他主张教育应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在他主持的新教育实验中,把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作为核心理念,这里的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并且发展的全部。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①

教育如何关注人,关注人的生活,是所有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就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的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的实验。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目标,朱永新教授认为这句话有这么几层意思:一是教育就是生活;二是教育同时是一种特殊的生活;三是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四是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完整的。这应是我们教育人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在谈到学校教育时指出:儿童的人格被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以归结为长期的封闭式的教育,使之成了笼中之鸟,严重地脱离现实生活。其实,现代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并受其强烈推动与制约,以致教育的目的、内容、过程远离了人文教育的传统,远离了人自身,也远离了人的真实生活。

任何教育都发生在人的生活之中,教育以人的生活为基础与背景而展开,教育本身即构成了人的生活的部分。教育作为生活的过程乃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学校教育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儿童生活阶段同样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恰好两个阶段又并行交错地走在一起,那么作为生活过程的教育对儿童生活的关注便成为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

我们所研究的新生活教育就是通过新教育倡导的六大行动,实现教育生活之改造,使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种生活就是新生活,这样的教育就是新生活教育。在这里,新教育与新生活教育在本质意义上是一致的。

一、教师生活之改造----教育获得生活的意义

教育是教师生活的核心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日常生活即教育。人总是在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更加合理的理由,更加美好的理想,不断去追寻更有意义的生活,不断提出改变现实的新的目标和要求,为使生活更有意义而努力。生活的意义内蕴于生活的实践之中,它是支撑生活不断向前的东西,意义始终伴随着人的生活。

从教育的现实来看,教师的生活一直被应试教育所困扰着,分、分、分,师生的命根,考、考、考,教师与领导的法宝。老师们一天到晚忙啊,忙得不可开交,起的比鸡早,睡得比鬼晚。周而复始的工作方式使很多教师忘记了自己的生活意义,负担过重使教师们失去了创造力,丧失了表达为师尊严的话语。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是整个新教育实验的宗旨。新教育实验提出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要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改变教师行走方式的路径是从读书开始,并且提出专业阅读专业实践----专业写作的反思型教师生活方式。把读书作为教师的命根与法宝,通过读书改变教师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生命方式,来实现教育的生活意义。人的生活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意义、生成意义、实现意义的过程。

书是人类的朋友,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经常性的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教师只有专注于读书,才能获得精神的丰盈,专业的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是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基本模式是专业阅读教学实践写作反思。为了扎实推进教师专业阅读,新教育启动了教师专业阅读研究项目,推出新教育教师必读书目,策划五个一行动,促进教师生活之改造。一是构筑一系列组织载体。如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思想者俱乐部、梦想者俱乐部、读书俱乐部等学习组织。二是搭建一些活动平台。定期开展读书讲坛、读书沙龙、好书推介、专家讲座等活动。三是确定一批共读书目。为教师配备专业阅读书。四是建立一套管理机制。建立教师专业阅读领导小组,制订阅读计划,包括组织机构、经费保证、特色活动、征文评比等内容,召开教师专业阅读推进会,完善教师专业阅读研究、评价、奖励机制。五是搞好一项专题研究。探索多样化阅读方式,如集体阅读、个体研读;开展专业化阅读研究,如写阅读心得、札记、随笔、评论等;搭建阅读研究交流平台,如杂志、报纸、网络等,通过科研引领阅读,提高专业阅读实效。 宋代诗人尤袤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让那些流传千古的文坛佳话,成为教师生活的动力源泉,让教师的生活徜徉在那些大师的作品中,品经典之茗香,就像孔老夫子闻韶乐一样三月不知肉味。让阅读来丰富教师的人生意义,构建教师的精神家园;让阅读来重塑教师的思想,获得精神的寄托,使教师的生活更丰盈,更精彩。从而,让教育获得生活的意义。

二、学生生活之改造----教育在儿童生活中展开

生活中的儿童是生动的人,具体的人,现实的人,生长中的人,尽管对儿童来说生活和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发展,但生活和存在的过程幸福及需要的满足,依然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教育作为影响儿童整个人生过程的活动,应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帮助他们去进入生活,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从而建立新的学习生活状态。我们需要用融通的思想把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结合起来,既要打开学校大门,让学生走进现实的新生活,同时学校的生活本应就是新生活,我们需要帮助学生以一切可能的形式去实现他们自己,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体验到现实生活的幸福与乐趣,进而帮助他们通过现实去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怀特海曾经指出: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森林。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教育。各种教育影响,诸如,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都化为丰富多才的各具特色的生活智慧与精神进入儿童的当下的生活,共同作用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当不同学科知识、各种教育影响经过生活的整合而化为生气勃勃的精神进入儿童的生活世界并实现彼此融通时,就能打破各学知识、各种教育间彼此的孤立,人所获得的不再是信息码的简单堆积,而是面向整个生活世界的精神整体,人经由教育而作为人真正受益,这样就实现了通过树木见到森林。人靠精神整合人的存在,人靠生活去整合教育影响来获得人的整体精神构建。⑥

我们倡导的新生活教育的行动口号是:我们爱生命,我们爱阅读,我们爱运动,我们爱艺术,我们爱实践。为此,形成了系列的主题性校本课程和主题性文化周活动,以主题来统领,以精神来汇通,来实现对学生生活的具体改造,让教育整体地在儿童生活中展开。在整个展开过程中,主要通过新教育实验的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的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来贯通,让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去生活,去经历生活的一切,去创造生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使儿童的生活内涵不断丰富,生活视野不断广阔,生活世界不断充盈;使儿童学会感受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不断领略生活并获得生活的意义;使儿童的生活品质不断改善,生活境界不断提升,应对变化的生活境遇的生活智慧与生活精神不断充盈。儿童凭借它走向积极的新生活,践行充实的人生,人生活得更好。事实上,我们现实的教育并没有真正使儿童生活得更好。当然,这可能永远只是一个过程,教育生活之改造应该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因为我们的生活本身就一直在变化中,在发展中。

我们主张的新生活教育是通过生活的教育;关于生活的教育;为了生活的教育;创造新生活的教育。我们要教育儿童热爱生活、了解生活、适应生活、创造生活,做现代生活的小主人。根据可以预见的未来生活图景,指引儿童的生活方向,全面培养适应未来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素质,使儿童能够迎接未来,驾驭未来、创造未来。

三、师生共同生活之改造----教育生活应该幸福完满

教育生活是师生共同存在的家。教育即师生共同的新生活,这就需要师生共同编织共同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倡导师生共读共写共生活的改造愿景,就是在师生共同阅读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师生共读共写倡导师生立足于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促进超越自我。当然,写只是形式,但写带动的却是阅读,是思考,是实践。阅读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实践改变生活。教育随笔还应该实现讲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能够从自己所研究的教育经验中,解读出学术与理论意义,把握教育实践中的弹性和细节,使日常经验获得重新理解,促使教师关注我们的日常教育经验的文化处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我们自身的实际出发,真正变革当下的教育。

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的价值追求在于让阅读成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一种学校自觉生长的精神文化。在教师坚持写随笔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习惯,使教育随笔的写作成为教育日常的工作状态,用教育随笔的写作,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使他们的教育生活丰富而快乐。对与学生而言,在日记中记录自己成长的履痕、反思自己的行为、倾诉心中的秘密的同时,培养习作的兴趣,掌握做人的道理。

师生共读共写,就是要让师生共同享受生活。共读,就是共同生活,就是创造共同的语言和密码。我们开展教师共读、师生共读活动,当然,也不放弃个性阅读。在共读的基础上共同写阅读体会,教师写教育随笔,学生写读书日记。教育随笔是教育者进行思考和创作的一种形式,是批判反思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于学生而言,日记可以记录成长的履痕、反思自己的行为、倾诉心中的秘密。这是一个心灵的窗口、灵魂的寓所、青春的阳台,是一笔人生的精神财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写的精彩,就必须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慢慢养成习惯,阅读、思考、写作便成了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终生受益。

当然,新教育的共同生活愿景远不止这些,我们还倡导师生共做,让实践成为师生的生活特质;师生共练,让运动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师生共演,让艺术成为师生的生活情趣等等。教育要改变师生现实的片面生活,为他们重建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赋予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⑦在师生共同生活的改造下,让师生真正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新生活。

教育生活之改造,还包括家庭、社会生活等,新教育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通过建设书香校园,来带动家庭、社会,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会,进而实现社会生活之改造的宏大理想。

通过新教育走向新生活教育,就是要引导儿童走向现实新生活,要不断重建他们的学习新生活。使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得到合理的融通;就是要把儿童从书本和经典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并放飞到新的生活中,为他们搭建一个文化的舞台,智慧的舞台,信念的舞台,让他们在充满现实感、生活感的活动中,在处理与自然世界、社会世界的活动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生活教育是一种享受的教育,让师生一起享受新生活,创造新生活;新生活教育是一种幸福的教育,让师生一起体验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质量;新生活教育还是理想的教育,让师生一起实现今日的理想生活,走向明天的理想生活!

我们究竟以何种教育信念面对现实和未来,这需要深入而迫切的思考。不管怎样,通过教育生活之改造,把人引向美好生活的关注,让人更好地生活,这必将是教育的主题,而且将永远是教育的主题,因为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①②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思》,山东友谊出版社,2007年1月版,P159,P201-202。

④⑤鲁洁,《生活道德 道德教育》,《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P4。

③⑥刘铁芳著,《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 月第一版,P34,P31-32。

⑦郭元祥著,《生活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xwxjy_cdq

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的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