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

2015-03-09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两翼。这里说的“专业发展”就是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后进行的所属学科知识与素养等的再学习再提高。这对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我一直认为,专业发展是职业认同的基础,职业认同是专业发展的动力,互为前提。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教育成败得失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就是说,只有高度的专业发展,对职业的认同、信仰,对教育的热爱,以及生命的激情,才最终有了教育品质的保证。

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通过“三专”模式来实现: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这也是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观点,我们称之为新教育教师成长的“吉祥三宝”。

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新教育把阅读作为实验最重要的基础活动。我们曾经提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因此,无论是“毛虫与蝴蝶”的儿童阶梯阅读,还是“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书香校园建设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学校的一道风景线。

但是,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阅读的关键人物是教师。因为没有教师对于阅读的热爱,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书香校园的建设,如果没有教师的参与,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同时,如果没有教师的阅读,就没有教师的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教育过程虽然不断变迁和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教育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只不过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所以,新教育实验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教师的阅读问题,曾经为教师推荐了100本基本书目。但是,随着实验的深入,我们发现,简单地推荐教师读物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真正的专业阅读,教师的专业发展仍然非常困难。从2006年开始,我们组建了以魏智渊老师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小组,开展了教师专业阅读的相关实验,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新教育实验对于专业阅读有这样的基本共识: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因此,我们编制了教师专业发展地图。这个地图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职业知识(约占30%)、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约占20%)。这三部分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支撑,有共同的知识背景和价值观。在知识观方面,强调知识与生命相关联,与实践相关联,最终以解决实际问题和丰富教师生命为旨归。这决定了在我们的价值系统中,活的知识远高于死的知识,基于实践的知识远高于强调系统的知识,整个知识结构,应最大限度促进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完整。这也是我们选择教师读物的基本价值判断。

在新教育2007年运城年会上,我们提出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命题,强调共同阅读对于教育生活的价值与意义。其中,我们就主张教师应该通过共读的方式来相互切磋,使阅读不成为一个走马观花的过程,而成为共同磨刀的过程,成为锻炼彼此思维能力与理解力的过程,这是专业阅读的有效方式。共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对书籍进行鉴别的过程,真正的好书会在反复的交流中不断地涌现出来。所以,我们通过教育在线网站,组建了新教育读书会,每月研读一书,通过专业的阅读QQ群交流阅读体会。还通过绘制每个人的阅读地图,分享与诊断个人读书的经验与历程。

新教育实验强调应该关注根本书籍,即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成为一个教师的根本书籍意味着,教师能够深刻地理解这本书,而这本书也成为他思考教育教学问题以及阅读根本书籍的原点。构成一个老师思考原点的典型书籍的高度,往往会影响到这个老师的学术高度。可惜的是,许多老师终其一生,都缺乏属于自己的根本书籍,只是不自觉地被时代风尚所影响,漂浮在词语之中而缺乏根基。

在阅读方法上,新教育实验主张知性阅读,这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研读。是指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知性阅读,类似于传统的精读,但又有所不同。精读侧重于细读,但如果在泛读中,读者能够迅速抓住一本书的核心以及框架并开展对话反思,也属于知性阅读。与知性阅读相对应的是感性阅读,指带有消遣性质的快餐式的阅读,在书目上跟着感觉走,在阅读中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

专业写作,在反思中成长

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一,就是师生共写随笔,即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经过几年的探索,新教育实验已经从过去的提倡教师写作,发展到目前强调专业写作,把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是新教育实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认识和新的贡献。

新教育将教师教育写作分为五类,分别是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师生共写随笔。一般化的教育感悟不能称之为专业写作,只有后面四种才是新教育提倡的专业写作。

应该说,到现在为止,为发表文章而写,为评定职称而写,为应付检查而写,仍然是教育写作中的常见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新教育明确提出:新教育专业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为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使写作恢复本来面目,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促进学生以及自身的幸福完整。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这样,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新教育的专业写作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专业写作是为了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研究,因此调动专业积累,理解教育教学现象是非常重要的。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反思的过程,反思意味着对教育教学现象以及教师的应对情况进行基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理论的专业评估,对其中的复杂因素以及因果关系进行梳理。在这个意义上说,专业阅读是专业写作的前提。

2.强调与实践相关联。新教育认为,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专业写作的根基是专业实践,专业写作的目的也是服务专业实践。实践水平决定着专业写作的水平。专业写作是对日常教育教学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是无法脱离专业实践而单独存在的,因此专业写作与实践始终是编织在一起的。

3.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专业写作是学术性写作而不是文学写作,因此更注重事实、学理和逻辑,强调客观地呈现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抒情化、浪漫化写作。所以,教师的专业写作需要忽略丰富性,淡化“戏剧性”,强调简单性,突出逻辑性。

4.主张师生共写随笔。即师生通过日记、书信、便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在儿童课程中,学生写作被称为“暮省”,并包括了绘画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师生共写随笔的本质是“共写”,也就是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意味着彼此围绕共同的话题,通过共同的密码分享意义。在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教师通过书信、便条的方式与学生和父母沟通,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常丽华老师每天给父母的共读便笺,我曾经说是她写给父母们的“情书”。

5.注重案例研究。在要求全体实验者进行日常教育叙事的同时,新教育实验正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层出不穷的问题并忙于应付。其实,这些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一间教室里发生过的事情,在其他教室里往往也发生过。甚至,这些问题的类型也是有限的,比如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上课说闲话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亲子交流问题。如果对这些典型问题进行集中的案例研究,就可能为所有教师在处理教育问题时提供一个丰富的可供参照的资源。

新教育实验相信,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的建立,将有助于任何专业程度的教师合法合理地处理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不至于茫无头绪。同时,参照案例库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丰富自身经验的专业发展的过程。

专业发展共同体:打造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

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一样,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新教育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绝大多数学校,一方面同事之间讳莫如深,教室的门始终向他人关闭着,教师之间仍然是生活在同一个校园里的陌生人;另一方面,一些渴望成长的年轻教师仍然处在孤军奋战的状态,他们个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见障而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他们个人的反思也往往由于自身的理论功底而无法对自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剖析。所以,新教育实验认为,打破教师之间的这种隔膜,形成对话的传统,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其实,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教育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孔子早就讲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以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教师的成长“生态”也得到现代教育学者的关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格鲁斯曼(Grossman)教授等以案例研究为基础,对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内涵、特质及组建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与说明,明确指出了“教师专业共同体”和“一群教师”之间的本质区别;迈克劳林(McLaughlin)则对教师专业共同体对于学校发展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帮助他们解决由于学校的改革和变化而出现的危机感和不确定感,以使教师去应对变化的环境和新的挑战,从而为学校走向成功提供了适宜的组织与精神资源。

其实,新教育实验也一直积极探索建立各种基于同一教研组、教学组的,或者是本校的、校际的,以及利用网络的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比较有影响的新教育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有:新教育研究中心“相约星期二”沙龙、天津著名特级教师张万祥的班主任学习小组、温州苍南新教育俱乐部、河南焦作“毛虫与蝴蝶”儿童阅读共同体、贵州凤冈新教育共同体、“镇西共读”阅读团队等,利用教育在线网站建立的散布于各个地区、学校的大大小小的毛虫群落(儿童阅读研究小组)与“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QQ群、构筑理想课堂QQ群,更是形成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而充分利用专业共同体进行日常的共同阅读、相互评议批注教育作品、相互听课议课,也是新教育实验最日常的研究方式。

新教育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形成一个良好共同体宽松氛围的土壤。如果只是利用行政命令,而不是“尺码相同”的人的相聚,共同体就会流于形式。同时,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愿景非常重要,在活动中应体现其整体性的目标及阶段性的目标。每个成员都能在心中明白共同体的价值与方向,在团体活动中不断证明自己存在的理由与意义,在活动中体验成就感,这是持续参加共同体活动的动力,也是激活其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新教育还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需要引领与榜样。任何共同体都需要引领,引领者可能是校长,也可能是普通的老师。运城新教育实验学校的一位老师曾经这样描述他们学校的困惑:“如何读透一本书,如何将所读书目与实际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如果在共同体中缺乏引领,会造成知识性的链接缺乏,使水平相当的共同体无法进行深入研讨,从而使活动大打折扣。”所以,在共同体内部缺乏这样的引领者的时候,要么主动寻求外部的引领者,把共同体放在一个更大的共同体之中;要么共同体内部的人尽快成长,用阅读和写作擦亮自己,主动推进共同体的发展。

当然,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也是需要约束的。这些约束是通过共同体成员的协商制定的,是大家的“契约”。我们新教育实验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在征集共同体成员的时候就曾经写道:

我们诚恳地欢迎一切尺码相同的人加盟专业发展共同体,我们尤其欢迎新任教师,以及师范学校的有志于成为卓越教师的学生,加入专业发展共同体,我们希望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身上,都能够具有如下标记:

1.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认同新教育理念,愿意和新教育团队签约成为新教育人并共同成长。

2.不是为了外在的声名,而是因为内在的成长而追求知识;不只是为了薪资,更是为了赋予生命以意义与尊严而从事教育之事。

3.能够尽可能地参与共同体的讨论,并认真研读讨论材料,做好读书笔记。每年阅读的底线是专业阅读100万字(相当于六七本书,书目见《新教育专业阅读地图》,或与地图中推荐书目相当的专业书籍),阅读要求以精读为主。

4.追求和保持知性阅读的习惯,远离肤浅阅读。

5.与共同体内同伴之间彼此支持,乐于分享自己的阅读以及教育教学经验,让帮助他人成为一种本能。远离自大、阿谀及攻击,彼此欣赏,真诚批评。

(文章选择朱永新编著《新教育》一书)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的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