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教育的“每月一事”

2015-04-01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是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之一,而开展“每月一事”项目,是实现这个理念的重要途径。


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这一项目,试图在每月中,让孩子有重点地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好习惯。该项目在全国各新教育实验区(校)广泛开展,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每月一事”项目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主题的选择立足于学生一生有用的最重要的习惯;主题的内容都是从一件小事展开,具体落实中,要求在更高的层面不断丰富完善;主题的活动要通过广泛的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研究、主题随笔,甚至聆听、口才、网络等路径,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艺术教育、智识教育贯穿其中。




“每月一事”的主题:

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

2月,让我们不闯红灯。

3月,让我们一起去种树。

4月,让我们踏青去。

5月,让我们学会扫地

6月,让我们学唱一首歌。

7月,让我们玩球去。

8月,让我们笑着和别人打招呼。

9月,让我们每天阅读十分钟。

10月,让我们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

11月,让我们做一回演讲者。

12月,让我们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




“每月一事”项目的基本操作流程:“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展示,主题反思”。


每个主题有以下五大板块内容:1、主题背景:选择这一主题的主要意义;2、主题阅读:选择与主题相关的诗词、美文,按年段进行阶梯式编稿;3、主题实践:按低、中、高阶梯式设计实践性活动,凸显好习惯“日日练”的基本想法;4、主题展示: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与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等行动融合,并附有部分图片;5、主题反思:即“暮省”板块,体现每日一省,以学生随笔和教师随笔为主要形式。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案例,向大家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实践路径。当然大家在具体实践中,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富有创造性地实施。



“每月一事”在海门的实践:1、构建主题性校本诵读课程。各学校建立“晨诵午读”的长效机制,每月围绕一个重点习惯,开发并丰富诵读内容,真正让阅读成为孩子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使先行的阅读为孩子的习惯养成奠定扎实的知识背景。2、创设多元的实践情景。知行结合是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实践体验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享受。各实验学校结合日常的学科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文化、班级文化、社区文化等内容,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提供学生多样化的体验平台。同时进一步整合学校特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板块,使习惯养成教育与学校常规管理、主题活动等融为一体。3、注重反思性的评价。面对干差万别的生命个体,各实验学校优化操作流程,及时记录典型个案,组织起有效的反思会,不断提高习惯养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习惯是人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人的一生。在生理上,它是动力的定型;在心理上,它是一种内在需要,是人的身心渴望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反映。习惯其实是一个人不假思索、不知不觉就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行为,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好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


美德是习惯的结果;习惯是规训的结果,是濡染的结果,也是引领的结果。相信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每月一事”项目,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的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