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
新教育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观
(一)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能够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个古老的民族再一次走向昌盛。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刚刚走过的昨天,以及正在被我们抛在后面的今天,都并非尽善尽美,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以改造的时代。
中共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核心的价值体系与共同的思想基础,将会面临真正的社会危机。
在我们的学校里,这个本来应该最温馨最纯真的地方,这个寄托着未来社会的美好和希望的地方,今天却存在着共同语言、共同价值和共同道德崩溃的危机。无需讳言,正像整个社会陷于拜金主义的风潮中一样,我们的学校目前正深陷于拜分主义的陷阱中,以至我们不能不怀疑,是不是只有分数才是我们学校师生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校长和教职员工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共同语言。机械的应试教育既毒害了一批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又严重违背了国家和政府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更不能为未来的社会造就有创新能力、有公民素养的新人。但是,由于教育的无方向性,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由于长久以来所形成的不安全感和无力感,整个社会和绝大多数学校依然沉溺其间而无法自拔——这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一个潜在危机。我们认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与共同思想基础的形成,必须从学校开始。
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我们亟须重建共同的语言,我们亟须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我们同样亟须用真诚的共同行动,来创造共同的未来。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拥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英雄、共同的文化符号、共同的心灵密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通过共读,通过对话和相互用文字交流(共写),来实现真正的共同生活。
(二)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
共读,是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国家乃至于整个人类通过阅读继承共同的文化遗产,拥有共同的语言和密码,从而能够共同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共写,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乃至于整个社会通过反复交互的书写,彼此理解,并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加深认同,体认存在的过程。
共同生活,是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社区成员之间,乃至于所有公民之间,通过共读共写共做(行动)等途径彼此沟通,相互认同,在保持差异性的同时不断地消除隔阂,并逐渐拥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未来。共同生活的努力,也是整个社会逐渐民主化的过程。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意味着这样一种文化上的努力,即恢复书香传统以及书写传统,在现代生活背景下,通过对传统文明以及人类文明的反思继承,逐渐形成新的价值观,将班级、学校、家庭、社区、国家重新凝聚起来,冲破个人主义屏障,打破人与人之间相互隔离的状态,恢复生活的整体性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从而不断创造新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教育实验在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方面,将作出以下努力:
我们将努力打破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一统天下的格局,恢复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共读传统,为每一位孩子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他的书籍,让师生、亲子沉浸在民族乃至人类最伟大的作品之中,恢复与传统的血脉联系,恢复师生之间被应试教育异化的密切联系。我们同时期待从书香校园的建设走向一个真正的书香社会。
我们将努力倡导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将写作与生活联为一体,并成为反思、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此意义上,通过师生、亲子之间的相互书写,通过师生、亲子之间的言语沟通与交流,将彼此的生命编织在一起,从而尽可能地消除隔阂,避免相互隔膜、相互对立甚至相互伤害,使人类生活的真正经验能够通过共写(沟通与交流)在彼此之间传递流动。
通过共读共写共做,以及课堂等场合的平等自由的交流,我们希望师生之间乃至于亲子之间,能够拥有真正的共同生活。不但生活在共同的空间里,而且也生活在共同的精神背景下,逐渐疗治被畸形竞争隔开的孤独的心灵,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和谐。同时,我们也将致力于推动在共读共写背景下的共同体建设,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应该建设更多的基于理解的共同体,从而恢复教育生活的完整性。
(三)
我们倡导共读共写共同生活,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自身的认同——既包括我们每个个体的自我认同,也包括一个民族的自身文化认同。也就是说,为了使我们的存在充满意义,我们必须回答以下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想到哪里去?
如果没有共同的神话与历史,没有共同的英雄与传说,没有共同的图画与音乐,没有共同的诗歌与小说,我们就不可能拥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道德标准和对未来的共同的愿景,也就没有所谓的核心价值体系和共同思想基础。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她)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为了寻找到我们自身,我们需要共读我们的神话与历史。通过共同阅读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炎帝与黄帝的战争与结盟,我们将真正地成为同一个中华民族祖先的文化后裔。
然后,通过阅读希腊神话和希伯来神话,通过阅读世界历史,通过阅读美洲的发现和南北战争解放黑奴的历史,我们了解其他民族所拥有的历史与传说,我们和整个人类的文明在更大的生物圈里融为一体。
(四)
只有拥有共同语言、共同经典的民族才是一个民族共同体,而不是聚集在一起的人群;只有拥有共同基本立场与价值观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共同体,而不是一盘散沙。
没有共同价值、共同愿景的一群人严格来说称不上是一个真正的社会,更谈不上是一个共同体,只能是一群乌合之众。
我们真的只能听任共同的语言慢慢丧失,听任共同的价值、标准逐渐地从我们生活中消失?
是的,许多迹象表明一切并不令人乐观,正如安·兰德所言:“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人性的伟大为何物,心中也没有具体的形象,那么要保留对生活美好的幻想是很困难的。每天,当你阅读当天的报纸标题时,你会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猥琐,距离希望越来越遥远。如果你转向现代文学,想从中找到一些人性美好的东西,却往往发现那里面尽是些从三十岁到六十岁不等的罪犯。”(安·兰德《通往明天的唯一道路》)
但是我们坚信我们仍然大有可为。我们仍然有力量从过去的岁月里,从人类的文明史中,从民族的发展史中找到我们共同的神话,共同的英雄,进而形成共同价值与标准,并用那些高尚的标准来使未来的人们从平庸的偶像崇拜中挣脱出来。
现在,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们整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都令人忧虑。有调查表明,我国国民阅读率呈 持续下降态势。目前,中国人有阅读习惯的读者大概只占到5%左右。
我们希望拥有这样的未来,那就是通过新教育人——以及所有和我们有相同志向的人们——的卓绝努力,让所有的孩子共同沐浴于美妙的诗歌里,共同陶醉于神奇的童话里,共同生活在伟大的历史与神奇的科学世界里,沿着彩色的阶梯健康成长。将来孩子们长大后,会因为在童年时读过相同的书籍而拥有共同的梦想,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可以无障碍地沟通,可以真正地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同一个时代,同一个世界,从而可以真正地拥有同一个梦想。
是的,未来的孩子——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共同的偶像不应该是由小报制造并传播绯闻的明星们,而应该是一个民族以及人类文明史上那些最激动人心的真实英雄与文学形象。他们象征着那种高于金钱的核心价值与目标,而这些,只能通过今天的共读共写,以及今天就开始的共同生活来实现。
(五)
然而,在今天,不要说整个社会的共同语言已经开始丧失,即使是在同一个家庭里,在夫妻之间,亲子之间,也一样存在着共同语言沦丧的危险。
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许多父母由于全神贯注于他们自己的问题,“于是把使孩子幸福的责任推给教师”。的确,许多父母因为生存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住房的压力,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为生计而奔波上,他们对“家”的理解,已经仅仅是宽敞一点的房子和宽裕一点的经济状况,而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大部分推卸了出去,交给了学校和家教,甚至听任孩子在社会上、在网吧里不知不觉地接受一种现世的低俗文化和道德教育。而很多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也仅仅把教育视为学业成绩,或者用参加兴趣班、艺体班来提高参与竞争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多少家庭在进行真正的全人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从亲子共读开始,从父母与孩子的分享开始,从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活动开始。据调查,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即使在北京这样文化教育发达的城市,其比例也不足20%。没有父母与孩子们的亲子共读,孩子们就处于一种人生的盲目之中,他们敏感的心灵,就非常容易被其他不良的声音所捕获。
我们要认识到:“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从小培养儿童对周遭的人事物要有所感觉、感触、感动或感恩,这是教育的真正本质。阅读对于儿童来说是他生活的一部分,因为阅读使他对事物的看法更精确,因为阅读使他对生活事件更敏锐,因为阅读使他对人与自然产生感情,而对人生才有意义和价值的操持。因此,儿童阅读‘读好书’比‘读多书’更重要,‘如何读’比‘大量读’更重要,‘读适合的书’比‘读好书’更重要,每一个学习的关键期有其适合导引的图书可阅读。”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父母与老师的任务就是选择和导读,而且和孩子们一起来共读,就像哲学大师卡缪说:
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喜欢去跟随;
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爱充领导。
我只期望请你与我同行。
曾经读过一首最受美国人喜爱的诗歌之一: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现在,当我们新教育人明确提出“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方法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美国人喜爱这首诗歌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亲子共读是一个孩子未来的智力和人格获得充分发展的必要保证。从国外的许多研究也可以看出,有早期亲子共读经验的家庭,儿童的发展与终身的成就,远远超过没有早期阅读经验的家庭。亲子共读,从科学上来说,就是用最温暖的方法,用最不着痕迹的方式,让孩子掌握“阅读”这种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武器。而且,因为学会了阅读,他会爱上阅读;因为爱上了阅读,他会在今后的学习上持久地领先,在一生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
而比这个更重要的是,通过亲子共读,通过父母亲口向孩子们传递那些最重要的语言密码,父母与孩子们就真正成为一家人,而不仅仅是生活在同一个房间里的陌生人。
事实上,这样的陌生人家庭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已经是如此普遍,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们操着另外一套语言,讨论他们的工资,讨论他们同事的是非,股市的涨落,而孩子们则沉溺于他们的还珠格格和五阿哥,再大一点,则用的是网络上令成年人完全陌生、惊讶与恐慌的符号与语言。他们完全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父母与孩子们之间不存在共同的语言,没有相互沟通的心灵密码,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危机。
我们一直认为,与孩子一起成长,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理念。克里希那穆提说,“正确地教育我们自己,非常重要。关切我们自己的再教育,远比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和安全焦忧来得更迫切。”(《一生的学习》)而恢复亲子共读传统,在家庭中实现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实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生活的可靠途径。我们应该提倡从亲子共读开始,从每一个家庭开始,来真正实现一个民族复兴的希望,一个拥有共同价值与理想的未来社会的希望。而进行亲子共读的父母们,他们本身又需要我们教师——教育的专业人士——去加以引导。学校应该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学校应该引导父母一起来实现对青少年的教育。
(六)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没有对经典的共同阅读,因为没有师生之间真诚的共读与对话,因为许多教师自身没有把阅读当成一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因为没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许多学校不要说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反而沦为精神与文化的荒芜之地。
在上个世纪初,我们曾经有过一个短暂的名校林立的辉煌。当时有两所著名的基础教育界的名校:北有南开,南有春晖。这是怎样的两所学校,他们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今天学习?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南开的校歌和春晖中学的毕业歌: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驳驳,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南开校歌)
“碧梧何荫郁,绿满庭宇。羽毛犹未丰,飞向何处?!乘车戴笠,求无愧于生。清歌一曲,行色匆匆。”(春晖中学毕业歌)
我们已经无从领略当年的大师们,当年的学子们在那样的歌声中,在那样的校园里是如何孜孜于学习、汲汲于真理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歌词里感受到对历史和民族的虔诚,感受到超越于小我、现世的大气磅礴。
有那样的大师存在,有那样的人生导师和莘莘学子们共读经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么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就是真正的大学。而反之,今天大楼耸立的大学校园,如果没有操守高尚的大师,那就仅仅是面积大、人数多,而无大学之大。
缅怀过去,只是想追寻一个问题 的答案:我们如何让学校重获魅力?如何让学校再次成为社会的文化中心、文明中心、创造中心?如何让在其中生活、在其中度过青春和一生的师生们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学校,应该“相信教师所从事的事业不单纯是对个人进行训练,而是形成正常的社会生活。”(杜威《我的教育信条》)学校,应该认识到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中心的扩展破坏了人们的集体感,使人与人之间相互疏远,而抗拒这股潮流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其中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通过师生、亲子的共同阅读,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共同关注与探讨,来建立相互依赖感和合作的精神。正像新教育实验“毛虫与蝴蝶”项目中所呈现的故事那样,通过与更多的家庭共读一本书,共同思考一个社会问题,父母的视野会逐渐地从自己的子女身上,扩展到整个共同体的命运上。这样,原本单纯地相互竞争的家庭,就成了一个大共同体中一道学习与生活的合作者,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人”。
薛瑞萍老师有一本书非常有名——《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是一个令人遐想的好书名,在这句话里有着相当的气度,只有既像一个古老的农民那样朴素地对待教育,又像一个现代的艺术家那样充满创造性地对待自己的职业,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而只有与自己的学生一道晨诵美妙的诗歌,一道阅读经典——中国的经典和世界的经典,一道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一道经历生命中的悲喜,才能够真正地拥有一个班,就像拥有一片辽阔的土地,一段永恒的历史。
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许多像薛瑞萍老师这样把自己生活的乐趣和孩子们的成长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老师。我相信,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真正的希望所在,是我们教育的希望所在——因为他们坚持着用朴素的岁月来进行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因为他们的共读,已经将书本与自己的生命,与孩子的生命,并进而将自己的生命与孩子的生命,将那么多家庭的命运紧紧地凝聚为~个共同体。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的另一面是:我的班级我来承担!
老师们,孩子们今天的幸福,明天的命运,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全掌握在你们的手中。让知识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让课堂焕发出自主、对话的生命力,让诗歌和书籍成为我们共同的语言与密码,你们要相信,在这样的努力中,我们在开创一个真正令人向往的未来。
(七)
但是,仍然会有许多教师担心: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听起来很美,只是,没有了分数我们无法生存啊。只有等到我们拥有了分数,或者说闯过了分数关,我们才能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啊。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从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进一步考察“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意蕴。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从“伦理上规定应该怎样做”与“依据学习规律怎样做更有效一些”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这句话。这其实也正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论基础。
从这两点来考察,我们可以先简单地给出一个结论:从教育的正确目的(为了国家与社会的,为了全人类与未来的,为了个人的真正发展与幸福的)来看,教学本该是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而不应该只是教授使个体在竞争中获胜的知识;从哪一种学习最符合心理学规律(也就是学生的认知规律或者学习的规律),能够取得长久的学习效果的角度来看,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背景的学习,将学科知识与更宽广的背景相结合的学习,是最能够持续发展的学习。
正如杜威所说:“人们因为有共同的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内……为了形成一个共同体或社会,他们必须共同具备的是目的、信仰、期望、知识——共同了解——和社会学家所谓的志趣相投。”(《民主主义和教育》)
只要一个社会不期望仅仅培养个体残酷的竞争力而使社会充满着冷酷和暴力,而是希冀在竞争和合作之间形成一种平衡,形成一个拥有共同愿景与语言的有机共同体,那么家庭与学校中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就值得我们大力提倡。
而在更高的哲学与人类学的层面,我们提倡“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德国哲学家洪堡特说,“每一个人,不管操什么语言,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世界观的承担者。世界观本身的形成要通过语言这一手段才能实现……每种语言中都会有各自的世界观。”“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区别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我们的汉语和汉字,用汉语和汉字书写的一切作品,它们不仅仅是工具,而首先是我们存在的家园,是我们栖息的大地,是我们精神赖以呼吸的空气,是我们灵魂的家乡,是我们真正的故土,真正的祖国。
要重建国人存在的共同家园,重建护佑人之灵魂的精神家园,我们就必须通过共读,通过共写,拥有我们共同的语言与密码,真正地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祖国,同一个地球。
以上我们是从民族和人类对教育的期望、要求的角度,来探究“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必要性。而且如果我们相信科学,相信心理学的研究,相信人类大量的实践成果,那么我们也无须担心这种“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会影响学习质量,因为它是完全符合最新的认知哲学与认知心理学的。其实,国外的大量实证研究和新教育实验学校的许多个案,都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可行性。
从心理学对学习的理解来看,最好的学习本该是充满着魅力的知识与儿童对话的过程,是年长者与儿童的对话过程,是儿童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一个儿童与自己原有经验的持久对话过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儿童充分地、深刻地掌握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正确的社会观,学习就应该是一个共读共写的过程,是一个共同生活的过程。“这种共同生活,扩大并启迪经验,刺激并丰富想象;对言论和思想的正确性和生动性担负责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把学习视为共同阅读,相互对话以及共同生活的最好范例之一,是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大量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智力背景”的概念。他说:“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换句话说,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他概念,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如果通过阅读能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它们又是应当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概括的基础,那么这种阅读就有助于识记。这种阅读就可以称之为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学生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而阅 读的东西越多,他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就越容易。”苏霍姆林斯基还从经验中提出了这种作为背景的阅读和作为知识的学习之间的大概比例:3:1。即要正确理解一个知识,需要拥有三倍于这个知识的背景知识。而没有一个可观的阅读量,这一点显然是无法达到的。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是最重视阅读的教育家之一。他曾经反复说,无限地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他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他甚至认为,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而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又说:“如果一个人思考过的材料比教科书里要记熟的材料多好几倍,那么再照教科书去识记就不会是死记硬背了。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的过程。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如果有意的、随意的识记是建立在不随意识记、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的,那么少年们在学习教科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疑问。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学习教科书的正课就越容易。”
但是,儿童随意的、散漫的、没有引领的阅读是危险的,也是低效的。要有效地扩充学生的智力背景,就要求教师和父母通过共读把最好的书籍带给孩子,并通过共写以及主题探讨等方式引领学生自主阅读。
当然,新教育所提出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不仅仅只是“毛虫与蝴蝶”项目的一个基本理论,它同时也包括学校全体教师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因此,它既是一种专业主义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共同体寻找共同语言的途径。如果说新教育共同体提出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使命,一个理想的愿景的话,那么“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则是实现以上使命与愿景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基本方法。
虽然“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理念在全社会的应试喧嚣中会显得单薄,但是如果我们不积极、审慎地采取行动,那么人类美好的愿望将永远不会实现,而社会的不公平与冷漠也将永远无法消解。
我们应该牢记一个事实:没有共同意志的民族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随时会被其他人征服,或者仅仅被一些新鲜的词语和肤浅的偶像所迷惑;没有共同英雄与准则的社会只是一个生物智商的角斗场,它不可能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幸福;没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的学校和教室,以及家庭只是冷冰冰的房间,生活的丰富性在这里丧失殆尽;没有共同体背景的学习只是一个机械的训练过程,它不可能真正实现生命中的无穷可能性。
衷心希望通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从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教室、每一座校园开始做起,我们民族的梦想,人类的美好梦想都能够在将来成为现实。
衷心希望通过新教育人的身体力行,我们的民族能够在不久之后恢复并长久拥有共读的传统,共写的实践,从而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体系与共同的思想基础。我们与孩子之间,我们的孩子之间,在未来能够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真正地共同生活在一起。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的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