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2015-05-20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点击上方“蓝色字”可关注

新教育实验《日照宣言》

2014年11月8日、9日,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斯洛伐克、爱尔兰等国的专家们以及全国各地的新教育同仁相聚美丽日照,共话理想课堂。通过聆听专家报告,参观实验学校,观摩课堂教学,交流分享经验,我们对“构筑理想课堂”达成以下共识:

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机体的中枢神经,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课堂与阅读的推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卓越口才的培养和完美教室的缔造等教育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彼此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理想课堂需要教师的生命在场。理想课堂首先源于教师自身的职业认同。课堂上,教师丰富的生命能量、蓬勃的生命状态是最重要,甚至必不可少的教育条件。

理想课堂需要学生的生命参与。从教学走向学教,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是课堂变革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课堂才能成为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舞台。

理想课堂需要资源的有机整合。课堂连接着学生的生活世界,融合着社会的广阔天地,关联着人类的历史未来。课堂教学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搜集、处理课程资源的过程。在课堂资源的整合上,教师应该不断地向资源本身的广度和深度延展,向师生生活、社会生活延伸,使课堂经历成为学生基于自身经验,结合课堂情境,形成观点,建立概念,发现关联,实现成长的过程。

理想课堂需要教学框架的科学组织。理想课堂应清晰地划分若干板块,分板块预设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并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

理想课堂需要对话的积极展开。课堂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是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与社会、与自我生命对话的过程。课堂学习还是一种相遇。理想课堂中的相遇是学生与文本、教师、同学、社会在生命深处的相遇,彼此进入深度的对话、积极的互动,让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深刻共鸣。

新教育提出的理想课堂“六纬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三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知识、社会生活和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是课堂的经纬线,实现了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和生命性质量的统一,是新教育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贡献。

同时,理想课堂是与时俱进的。翻转课堂的探索实现了师生关系的改变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探索也应越来越开放,课堂的时空应越来越广阔,资源的渠道应越来越多元,课堂的个性应越来越鲜明,对教师的要求应越来越高。理想课堂建设应该呈现时代进步的元素,折射技术变革的信息,不断地向前探索。

理想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理想课堂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价值,以实现新教育实验的宗旨——“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构筑理想课堂,我们永远在路上……


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谁站在讲台前,谁就决定着教学品质。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也是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课堂也是学校集体的中枢神经、也是师生成长的关键路径。课堂是教育的关键。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中实现教育的无限性,2002年开始新教育实验开始了理想课堂的探索,2004年我们发布了新教育六大行动,2006年提出了理想课堂的三个目标和六个维度:一是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员参与和有效参与。二是亲和度,即师生之间的愉快的情感沟通。三是自由度,课堂不是战场,不需要如履薄冰,鼓励轻松愉快的氛围。四是整合度,理想课堂不是过度的分析主意的,学生不应该得到被肢解的知识。五是练习度,不在于有条不紊,学生要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真正的有效实践。六是延展度,在知识整合基础上往更深处延展,当生活成为教学的时候,生命就能更好地绽放。

六度的主题有时候被我们淡忘了,我们有必要重提,我们不单单要作为评价标准,从参与度来说,主题就是主体性。亲和度的主题是情感,如果没有情感,课堂没有效率。自由度要有环境作用熏陶的作痛。整合度主题是知识,要发挥知识的建构作用,从知识反向从教师到学生,应该双向的把知识作为工具让师生相互学习新知识的建构作用。练习度强调的是实践,延展度强调的是知识与生活生命的关系。

2008年提出了新教育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就是讲效率保底线,理解课堂、规范课堂,达成有效教学的基本工具。让教师穿越最初迷津的地图。几乎所有主意的教育家都对教学框架有研究。框架也有问题,容易模式化教条化。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应该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很好的研究,如果对学生没有足够的认识就会“目中无人”。第一是要解决目标,课堂不解决目标不行。第二是策略,第三是评价。这个三段论是基础。我们的创新就是要目标清晰,强调学习独立完整的学习过程。任何框架都有机械繁琐之处,用框架有从熟悉到不熟悉的过程,只要有框架就能保证教学的基本底线。

第二重境界:挖掘这一伟大事物的内在魅力,即讲对话,重品质。第一重境界讲的是规范,第二重境界讲的是自由。这里的知识不仅仅是教材的知识,是动态的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整体把握。第三重境界是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真正的课堂是不可复制的,是面向特殊的一群人来准备,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收获和体验。既有个性的一面体验也有共性的共鸣,收获生命的丰盈。这个时候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更是实现了更高层次的教育。

第三重境界是整个教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六个维度三个境界就是经纬线,共同编织出新教育的理想课堂。

(文章来源于《新教育》和网络新闻报道)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的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