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化妆

2015-06-27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读书是最好的精神化妆

窦桂梅

我不敢说自己是真正的读书人,也没有资格呼吁更多人都去阅读,但这不影响我对阅读的渴望,以及对学生们的引导。

改变,从阅读经典开始。岁月会使你的“面容”处于变化的状态。但,当你眼睛浸泡在美丽的文字里(无论整本书或单篇文章),耳朵浸泡在美丽的语言里,嘴巴浸泡在美丽的词汇里,我们的面容也就不由自主地随之平和安详,不是吗?



1、读书,最高级的精神美容

很多人见到我会说:年轻时窦老师挺爱美的,不过,现在的窦老师气质很美的,您是怎样保养的啊!听到有人夸奖,我自知并不是她们说的那么美,但我经常幽默地说:读书是我们最好的精神化妆过程,书中的营养,是女教师最好的美容品……”

无论何时,我都要说,读书,是自己的事。作为教师,让人逼迫或督促读书是很没有尊严的事情。

说白了,读书是为了自己的提高,不是为了应付学校或完成领导的任务。教师,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从内部发生彻底的改变。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由改变自己的心态而改变自己的状态,从而改变一个人的容颜。

曾国藩说,有的人天生气质高贵,有的人,需要后天的读书来改善。甚至可以说,书,是最高档的美容品,最有效的营养剂。就像女人护理自己的容颜一样,读书修缮了我们的灵魂,使心灵面貌日益变得健康阳光。那些历经时间沉淀,依然流光溢彩的文字,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缤纷的映像,让我们内心的气象漫卷云舒。此刻,你的脸上不洋溢着从容、淡定的自我满足才怪呢。




2、“有书就有时间

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却很少抽时间去读,哪怕是课内涉及的书,更不要说课外书了。

大家也许读过新生代作家韩寒写的《三重门》。其中有许多笔墨是讽刺老师的。比如某某学校,星光灿烂,走进里边破破烂烂;十个教师九个笨蛋,剩下一个精神错乱。当然他写得过于夸张,但特级教师黄玉峰,也不无疑惑地这样描述今天语文教师面对的质疑:语文教师只是一个贩卖者,他们的教学方法不需要读书,只需要做题目,题海战术的结果是苦了自己也苦了学生。繁琐的语文分析,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为学生所接受,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正在超过教师。试想,一个学生读一本书的话,那么有着50个学生的老师,又该读多少书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呢?

当然,这里不全是教师的责任。据调查,92.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负担太重。我们教师整日被正统的作业、教科书或工作学习的压力所包围。

还有, 小学女教师特别多,晚上回家做饭,照料孩子,干大量家务……这些客观因素的确挤占了教师的读书时间。

我们承认这些客观因素,但实际上主观上的逃避更加可怕。还拿数字说话,据统计,85%的中国人每天晚上最宝贵的两个小时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而今,我估计也得有80%的人是拿着手机度过白天的生活。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相当一部分老师。

无论是客观因素还是主观因素,当读书没有形成兴趣的时候,当读书没有养成习惯的时候,没有时间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懒惰的最好借口,读书自然成了教师的负担。而打着这样旗号的借口与搪塞,如今却正渐渐养成习惯。可见,推动和引领教师读书,我们还处于摇篮时期,任重道远。所以,另一种声音我们必须要明确——“有书就有时间”。我们必须“挤”、“抢”,甚至“挣”时间读书。

就拿我来说,我时常把书放在背包里,随时随地展卷,随时随地记录。参加一些会议、活动,会前会后、点滴闲暇,都可以充分利用。另外,在外出时的飞机或者火车上,我们依然可以进行阅读。有时哪怕只读一会儿,余下的时光里,就算闭目养神,口中仍留有余香。

尤其微信阅读。除了订阅号,可以成立爱好阅读的朋友圈。这样几乎每天我都挤出时间,选择性地阅读微文。如今阅读微信中的经典单篇文章,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好比一直陪伴我多年的《读者》。

我们大多老师每天很辛劳,不可能如古人一样悠闲自得或一本正经地摆出一个仪式或架势,甚至拿出一个特长的时间,谁都不能干扰地读书。在我看来,只要读起来就好,想吸纳,随时随地,关键看你有什么样的心态与状态。




3、读无字之书

如果说读有字之书是光合作用,那么,读无字之书,就是一种化学反应。作为一名教师,我也要关注周围的世界。生活现实是一本最接地气的大书,我们不能错过。阅读有字书,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而不仅仅是解释生活。而阅读现实的无字大书,是发现生活,体验生活,从而更好地生活。

当然,还有电影以及微视频的影像,这也是一种阅读,要有所涉及,对此,我一直很热衷!我还写过《瓶中信》《梅兰芳》《死亡诗社》等好多电影的影评。

读无字的书,还要悉心结交那些爱读书的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经常在生活中,在书信里、电话中,和朋友交流读书、工作的体会。交流完毕,每每心情舒畅,仿佛从空气清新的田野刚刚休整归来。百忧劳心的日子里,能有这样的朋友们一起经营人生的时光,实在是一种幸运。

其实,做老师的最应该清楚,站在你面前的有一本活生生的大书——学生。互联网时代的学生,他们在有些方面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多多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讲话,给他们实践的平台,质疑批判的机会,你不知道会从他们身上获得多少启发与智慧。

记得我讲《牛郎织女》。学生们质疑:为什么牛郎和织女偏偏在树林里相遇而不是海滩上,媒人偏偏是牛,难道马或者羊不可以吗?”“为什么是喜鹊搭桥,要知道天空是没有氧气的,怎么能上天?况且,牛郎和织女如果踩上去喜鹊怎么承受?”“为什么王母娘娘偏偏在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织女?”“为什么织女看了牛郎一眼,觉得他心眼好,又能吃苦,就决定嫁给他?织女也太轻率了吧……”

学生的这些问题倒逼着我们教师去思考,把这些问题当作教学的课题。

于是,我和学生一起探讨农耕时代的特点,探讨牛在当时的作用,以及牛给人的印象——憨厚、忠诚。这样,便能理解这则民间故事为什么选择牛这个角色,以及牛郎这个名字给人传递的感觉。试想,若是叫马郎狗郎,会是什么感觉?针对学生们质疑喜鹊,我带领他们体会民间故事这种体裁的夸张性与超越现实的丰富想象。还与学生们一起分析织女对牛郎钟情的原因是什么?是忠厚、心眼好、能吃苦,而不是今天很多人看中的有房有车。课堂上,我还带领着学生们体会到了王母娘娘心存善良,不忍看到牛郎织女二人分手那撕心裂肺的情景……

瞧,阅读儿童,总会遇上无法预约精彩!

阅读学生,和他们一起成长,是当今教师提升教育智慧的最重要的途径!一句话,不管读有字书还是无字书,只要你能够将两者有益结合、互为补充,你的骨子里就有了“钙中钙”,精神容颜,注入了最鲜活的、抗衰老的生命元素。作为教师,具备了读书和学习的自觉意识——你的面容就会总处于变化的状态。




4、不读书的教师在渎职

现在,学校的规模总的来说比以前更大,但这更容易使人失去个性,整齐划一地执行学校的统一意志。各个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在教学和教师培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我们却常常感到这些指导没有涉及教师发展的瓶颈,或者说症结”——文学底蕴。

即便我,一名校长,也难免经常纠正一些相对于一个语文教师的素养来说,微不足道的错误,什么板书啦,某个环节的过渡啦,作业的布置啦!

这些问题也存在,但如果长期仅限于这样的纠偏,我会为此感到惭愧。所以,从自己做起,不仅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我也必须花时间研究,怎样从更高的层次,给教师提供来自根部的滋养。

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教师,不读书的教师,是一种工作的渎职。不带领老师读书的教学领导,也是一种失职。

但这或许又将引起新的质疑——教师的负担已经很重了,这不是又雪上加霜吗?让老师们拿什么时间备课呢?

其实,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

只有读书,才能一头抓着教学,一头抓着学养,然后从中间串联起学生。这样,你才有底气站在讲台上。

所以,作为某一学科的教师,先从你所教的那个学科领域开始读起,累土成丘,积微成大,你会发现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学科基础知识,不过是一些入门的常识。学生课上所需的,与教师本身所拥有的相比,只相当于沧海一粟。

然后,籍此出发,广泛涉猎人文社科,深读教育理论、专业著述,使自己的教学能够高屋建瓴,具备理论基础和经验智慧。并且,渐渐培养出一双慧眼,所到之处,处处留心,对自己专业的所需能够敏锐识别,广泛吸纳。有了这样的储备,备课时就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




5、教师要成为一本书

我自己,一名由普通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成长起来的特级教师,深感自己缺少厚重文化积淀所带来的底气与灵气,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束缚着我的专业成长。但幸运的是,我找到了立体阅读这最好的方法,收获了今天的成长。

不但以教促读,我还以读促写。踏着白纸黑字的阶梯,把教的、读的感悟记下来,我发现,读人家书的结果,是把那一个个方块字凑成的思想、情感,化作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写出一本本属于自己的书。

教师必须成为一本书。的确,工资再低也要买书,工作再忙也要读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屋子再小也要藏书。这样,你才会成为一本永远站着的厚重的大书。




6、改变不了环境,改变自己

我还要呼吁,当今,教师的压力的确太大了——教师辛苦,学生痛苦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上面谈了个人读书的点滴体会,那也是付出一定代价作为条件的。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活动以及各种沉重工作负担的重压下,很容易心灵结茧和蒙尘。

此刻,我的心情也是颇为复杂的,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是,改变不了环境,改变自己——不再是贩卖者”“传声筒”……

我们要做能为儿童推荐书单的人!因此,这些年,《窦桂梅推荐的阅读书单》或《清华附小推荐的阅读书单》广为传播——我们必须靠着那些有字和无字的好书取暖、保鲜,让那些伟大的心灵,流淌过的宝贵血脉能滋润自己的心田。

我们主张两座灯塔点亮儿童的人生!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前面我说的,改变,从阅读经典开始的意思是,为儿童建造两座灯塔:一座是国学经典在高处,照耀我们远方的路,一座是现当代中外儿童经典作品,照亮脚下的路……

清华附小,读书的教师,正是以教材为港湾,把孩子带入教材的深处,然后走出教材以外辽阔的大海。当眼界越来越开阔,你和学生的目光,必定略过肮脏、坚硬、暗淡、丑陋的东西,从而投向干净、柔软、明亮、美好的所在!


窦桂梅——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文章摘自网络,小编略有剪辑标注,未经本人审阅)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