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的特点及三重属性

2015-07-13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生命的特点及三重属性

——新教育实验第十五届年会主报告:《拓展生命的长宽高——新生命教育论纲》(朱永新)文摘之一


第一,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不同的遗传基因、不同的社会经验、不同的心灵感悟,决定也造就了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世界犹如花园,美在百花齐放;生命犹如鲜花,美在各美其美。

生命的独特性造就了世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意味着每个生命的理想归宿便是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我们每个人也只能成长为最好的你、我、他,而无法互相取代。生命的独特性也决定了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任何一个生命的消亡都是无法弥补的遗憾。帮一个生命成长一点,就是将世界完善一点;让一个生命延长一点,就是把世界扩展一点。这也正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每个生命只有一次,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同时每个生命的成长也是不可逆的,无法重来的,与时间一样具有矢向一维性,这就使生命显得格外珍贵。因此,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珍惜和尊重所有生命的教育,让人们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呵护生命、热爱生命和成就生命,让每个生命活出自己,活得尊严,活得完整,活得幸福。


第二,生命因自主而积极发展

在苍茫世界、浩瀚宇宙之中,每一个生命都显得那么脆弱、微小,存在的时间是那么短暂。所有生命都是深受局限的存在。人的生命同样如此。生命的存在,受制于空间和时间,既被周围的环境深刻影响,又被不可逆的时间牢牢束缚。

但是,和其他生命不同,人的生命具有强烈的自主性。人的生命发展既受限于外因的影响,同时取决于内因的自我抉择,体现出特有的自觉、自为和创造的特点。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从而让生命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系统。在这个不断生成的动态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生命。《易经》的“生生”思想说的就是生命的这种生成性。法国哲学家柏格森也指出:“对有意识的存在者来说,存在就是变易;变易就是成熟;成熟就是无限的自我创造。”生命的发展有正向与反向两种可能,有自觉与盲目两种方式。生命的发展性决定了最好的教育应该能够帮助师生朝着正向前行,向着自觉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这个意义上,教育为生命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和塑造者。生命的自主性,决定新生命教育应该帮助每个人学会自我教育,让每个生命成长为自我教育的主人,自主成长,让每个生命在有限的历程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第三,生命因超越而幸福完整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人追寻的梦想。人只有活出生命的精彩,实现生命的价值,才能感受到幸福。人只有发挥生命的潜能,张扬生命的个性,才能谈得上完整。

当人意识到自我的生命是一种有限性的存在时,人并不安于成为有限存在的奴隶。在美国当代哲学家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看来,生命的超越性表现在“对自我的改善和对生命有限性的突破”。‚人能够意识到自身的潜能和使命,从而自觉地赋予自己有限的生命以充实的内涵,突破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与困境,谋求自我生命价值的创造与提升,追寻更高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一个人在努力超越生命的有限存在。这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人创造并享受着当下存在的幸福、不断突破的幸福,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幸福,感受到人之为人的矛盾统一的整体存在。这种生命的完整性,一方面体现在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当下,一方面体现在生命完结处的个体成熟、自我成就、自我实现。

正因意识到生存的局限,才产生了超越的可能。正因不断的自我超越,人的生命才实现了幸福完整。生命的超越性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通过生命的主体发生作用,重视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生命的超越性决定了新生命教育应该让师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帮助师生不断超越当下的自我,不断挑战生命的可能,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自己充分体味人生的幸福完整。


新教育对生命三重属性的认识

纵观生命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肉身的诞生,是生命的自然事实;交往关系的存在,则是生命的社会事实。自我意识的觉醒,是生命的精神事实;这三个事实,构成了我们理解生命的三个基本向度。所以,新教育把生命理解为具有三重意义上的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

自然生命是指个体的物质存在,如身体、组织、器官等身心系统。社会生命是指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精神生命是指个体的情感、观点、思想、信仰等价值体系。人的三重生命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辩证统一。

自然生命是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得以存在的前提。离开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就不可能存在。自然生命的长度,有效地保障并促进着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继续发展。

社会生命也制约着自然生命的丰富和精神生命的提升。每一个自然生命都会被时空所局限,此时社会生命的宽度,影响着人们对自然生命的认知和把握,并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精神生命的境界。

精神生命则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局限,绽放人这一特殊生命体的存在价值。精神生命的高度,是对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最终升华与定格。

在这三重属性之中,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是人的本质属性,离开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人的自然生命就退化为简单的动物属性,不可称其为人。所以,只有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才能够形成一个立体的人。这样的生命体,也才是我们认为的完整的人。

新教育认为,人的成长,或者说教育的意义,就像筑造一座金字塔般,以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为底座,底座越牢固越庞大,精神生命之高则越可能坚不可摧,直至高耸云霄。

也就是说,生命最终是否幸福完整,是由生命的三重属性共同决定。自然生命之长强调延续存在的时间,社会生命之宽重在丰富当下的经验,精神生命之高则追求历久弥新的品质。长宽高三者的立体构筑,构成了生命这一“容器”的容量。一个平常的肉身究竟能够走多远?一个普通的灵魂究竟能够创造怎样的传奇?要以生命的长度、宽度、高度三个维度观照,进行追寻。

从一个理想的生命状态来说,全面地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是最完美的生命结构,但由于生命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生命的长度有时是不可控制的。有些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是由于其生命拥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他们的生命容量依然很庞大,生命的品质依然很高洁,足以形成一座伟大的丰碑。

我们以此反观今日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就不难发现:如今越来越早就开始的严密应试训练,不仅轻视生命的长度,同时也极大缩减生命所能达到的应有宽度,弱化了生命所能达到的应有高度。一个人的生命欠缺了应有的长度、宽度与高度,那么他所能发挥的创造力就极为有限。或许,这是触及钱学森之问的核心问题所在。

所以,新生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把生命作为教育的原点,主张通过教育,让每一个生命积极拓展自身的长宽高,也让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


(声明:文章来源:新教育研究院办公室。未经本人审阅。欢迎一键转载分享。但未经允许,其他公众号请勿擅发。授权请联系#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