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心为火种,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2015-08-03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


心为火种——

新教育种子教师喜悦汇聚令


生命,总在天空与大地之间。生活,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我们追寻着,或许,已是满心疲惫,正在坚持与放弃间挣扎……

我们相信着,或许,已然疑窦丛生,正在叩问与麻木间犹豫……

我们行动着,或许,已经伤痕累累,正在前行与退缩间徘徊……

可我们相信——

“人心不会熄灭,但它可能蒙上灰烬而不再燃烧。灰烬本来是燃烧的产物,但它反过来又抑制了燃烧。拨开灰烬,你会看到重新燃烧的人心。”

心为火种。

我们不是脆弱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是柔韧的现实理想主义者。如果你迄今仍然没有放弃拨开灰烬的努力,欢迎与我们在“新教育种子计划”公益项目里并肩。


我们呼唤这样的你——

种子计划公益项目呼唤符合以下特征的一线教师(含实习教师)汇聚,共同组建学习共同体:

1、具备职业道德,对教师一职有着高度职业认同。

2、高度认同新教育理念,从加入本公益项目开始,愿意在自己的教室里积极践行及研发新教育课程。

3、有强烈的成长渴望,乐于学习,能在繁重工作之余坚持学习。能坚持对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记录与反思,和学生共同成长。

4、有团队意识,乐于合作、甘于奉献,尊重他人,愿从小事做起。

5、自觉遵守本公益项目的相关规章制度。


我们回避这样的人——

1、愤世嫉俗、空喊口号,只知抱怨社会抱怨制度,不愿做好份内之事的自大狂。

2、把共同体视为获取名利的捷径和场所,只想“我能得到什么”,不想“我能为团队做些什么”的自私鬼。


我们一路如此走来——

2006年开始,新教育研究中心以访问学者等方式,对种子计划项目进行了初步探索。后因研究中心人手有限、工作方向调整而搁浅。

201011月——20125月,作家童喜喜应邀重新启动该项目,以义工身份、以朋友资助与个人稿费为资金支持,探索发展了该项目。

20126月至20141月,该项目正式纳入新父母研究所的工作规划,成为新教育基金会支持的正式项目,得到华严集团的资助,先后由已担任新父母研究所所长的童喜喜、执行所长蓝玫分别担当第一任、第二任项目负责人负责该项目。

20142月底至今,新教育焦作实验区负责人、任职于河南焦作市教科所的张硕果老师应邀担任项目负责人,全力推动该项目。


我们准备这样走下去——

种子教师分为四个级别:

1、预备种子教师

冬至种子(萌芽期)

2、正式种子教师

春分种子(破土期);

夏至种子(成长期);

秋分种子(成熟期,功勋种子教师)。

A 报名批准后,经过2个月的共读学习,通过考核者,具备冬至种子教师资格。

B 必须经过最少6个月的学习,通过考核的冬至种子教师将晋升为春分或夏至种子教师(根据表现,可直接跳级)。

C 不同级别的种子教师,将相应得到从图书漂流到全方位资助课程研发等不同规格的资助。

冬至种子教师享有的权利为:

a、得到新教育完美教师缔造者以及其他种子教师的指导;

b、参加种子计划特邀各行业专家线上、线下的内部交流;

c、参加网络研讨、共读、课程协作开发;

d、参与种子计划评奖,跳级晋升种子教师;

e、本项目的教师共读图书、学生共读书漂流;

f、协助进行各种新教育培训的报名;

g、优先参与新父母研究所的各项其他项目与活动。


申报日期:每年121日——115日;71日——815日。

我们希望这样了解你——

1、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个人阅读史。(阅读史范文请到教育在线论坛以“阅读史”为关键词搜索)

2、提交自己最满意的一份其他作品。(任何体裁均可,如文章、照片、卡拉OK录音、舞蹈视频、书法作品等等)

3、个人清晰生活照三张。

4、个人信息:请下载附件的完整版个人信息表

联系信箱:xjyyhc@126.com


注意:请将以上4项资料准备齐全后打包,以附件形式发送到指定邮箱,收到邮箱回复邮件即为资料提交成功。

邮件主题:种子申请

报名资料文件命名格式: XX XX+真名(网名)+种子申请。如:河南省郑州市王晓利(冷月)种子教师申请资料


温馨提示:文件格式不正确不予接收。


我们习惯了仰望,却孤独站立在茫茫大地之上。我们不愿跪倒,因此默默生活在现实重压之下。

孤独沉默了太久,以至我们几乎忘却:每个生命的诞生,本都是一个奇迹,一场胜利。我们每个人的存在,本应自有价值。眼下我们正在度过的,是自己唯一的人生。

而今天,恰恰是此生最年轻的一天。

倘若你心为火种,此刻何不倾情燃烧?

——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