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游戏的价值

2016-12-25 陈鹤琴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游戏的价值

作者|陈鹤琴


        陈鹤琴,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留学美国。创建了“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家庭教育》一书,是一本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家教经典,也是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性著作。



        儿童智力是在游戏中、作业中、劳动生活中、自然社会中获得基本知识的累积。因此教师们必须设置各种游戏的环境、工作的环境,并组织儿童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随时随地向大自然大社会进攻,追求事物的真理。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是好动的,倘若没有适当的东西可以玩,那就要吵要闹,要做出不正当的事体来,若不吵不闹,那就要萎靡不振,失却最可爱的一种活泼精神了。小孩子若有以上所说的动作机会,一方面可以独自消遣,得到很好的经验;一方面可以不致缠绕别人。于小孩子于父母都有莫大的好处……


        幼儿园的主要方法是游戏,从游戏中去促进儿童的智力、道德、审美和体力的发展。扩大儿童的眼界、判断力、观察力和敏捷性。发展他们集体生活的习惯。


        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我们可以利用儿童爱好游戏的心理,来转移他的心情,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三样很快地可以得到效果。


        游戏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儿童生活的大部分,对于身体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家庭、学校,对于儿童游戏,务需鼓励引导,学校里当然要有充分的游戏设备,家庭也应当量力设置游戏的设备和玩具,庶几儿童多活动的机会,增加运动的兴趣,身体方面,也就可以尽量地发展了。


        小孩子的知识是由经验得来的。所接触的环境愈广,所得的知识当然愈多。所以我们要使小孩子与环境有充分的接触。这样说来,我们不应把幼稚园的儿童关在游戏室内,使他们与外界和环境不发生直接的接触。


        我们虽然不能事事以真的活的东西来教小孩子,但他小的时候,经验未丰富,想象力薄弱的时候,我们应当先给他看真的和活的东西才好。


        凡是儿童,都喜欢户外生活,都喜欢野外生活的。但是看看现今一般的幼稚园,差不多很少注意到这一点。普通的幼稚园总是几间房间,把小孩子关在里面,户外即有宽敞的空地,也不知道充分利用。要晓得空气、日光是生命的根源,运动、游戏是健康的要素。要晓得户外还有美丽的花卉、可爱的禽鸟,小孩子玩赏之余,自然可以发生审美观念、博爱的同情,于小孩子的性情知识都有很大的补助。


        我们要指导孩子理解自然界的现象,养成他科学研究和试验的精神,就要带领孩子到野外去。每天下午到室外游玩半小时,每星期到野外游玩半天,也可以培养小孩子欣赏自然、爱护自然的兴趣和道德,这比终日在室内玩弄玩具要好得多。



        许多的父母教师或者是因为过分疼爱小孩子的关系,不让儿童有适当的游戏场所或者适当的伴侣,他们总喜欢把儿童关在房间中,让他一个人自己孤处。这种办法,在年幼的儿童,当他没有社会活动的必要的时期内,可说是合适的处置,但现在儿童已开始找寻游伴,而且,在许多活动方面,都开始扩展其范围,如果你还是把他关在冷静狭隘的房间中,不但无益,反而会限制儿童正常的发展。


        可是,我们家庭里的父母,往往禁止儿童玩耍。冬天里逼迫儿童穿长衫,限制他们的动作,到了下雪的时候恐怕他们把身体冻坏,衣服弄污,加倍地不让他们出门一步,好像监禁囚犯一样。夏天的时候,又恐怕儿童淹死,禁止他们去泅游,其他种种游戏的事情都是用限制的手段,使他们不能充分地运动。总而言之,我们做父母的没有给我们的小孩子充分的运动机会,以发展身体、智力和德性。


        总之,我们要小孩子无论大的小的,能够自动,能够思想,能够独立,我们必须要给他适当的玩具教具,充分的工具设备。


        给儿童充分的娱乐和游戏。娱乐和游戏对于儿童身心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它可以给儿童丰富的经验,它也可以给儿童学习怎样控制情绪和怎样与人相处,还可以发展身体的技能,启发儿童的智力。


        锻炼儿童的体格以适应环境。苏联的儿童对于体格的锻炼是非常注重的。如冷水浴是常常进行的。经过这样的锻炼,他们才能在冰天雪地的土地上生活着,适应他寒冷的环境。我们往往不知道如何锻炼,一味地防护,把儿童养得太娇嫩,是应该改变的。


        究竟“玩”对小孩子有什么好处呢?


        一、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二、可以丰富儿童的科学知识。

        三、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

        四、可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培养儿童做人的高贵品质。什么合作、诚实、勇敢等品质,也可以在“玩”中学到的。


        游戏亦能发展智力。如判断力、知觉力、观察力、想象力、创作心、冒险心,皆能从游戏中渐渐养成的……假使我们要发展儿童活泼的精神,非介绍适当的游戏不可。


        儿童以游戏为生活的:儿童生来好玩。外界的刺激与内部的冲动,都能引起他的动作。除了睡眠和疾病之外,无时不动作的……所以我们应当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得到完美游戏的生活。


        适当的游戏:儿童既然以游戏为生活,我们应当依儿童的年龄,给以各种游戏的工具,使他有适当的游戏。



        儿童喜欢团体的游戏:两三岁以内的儿童,固然能独自游玩的,但也很喜欢与人共玩。独自游戏固然可以发展个性,但关于儿童的社会生活与社会道德的发展,小团体的游戏是不可缺少的。


        儿童当与动物做伴侣:狗、猫、兔子,种种动物,是儿童很好的玩物,也是儿童很好的伴侣。儿童有了这种伴侣,一方面可以发展的同情心,一方面可以学得动物的性情,并且可以使他不致寂寞。不过动物必须清洁、驯服,最好是从小豢养的。


        游戏最好有音乐为之鼓兴:节奏动作,儿童非常喜欢的。音乐是有节奏的,儿童素来喜欢听的。假使把儿童的游戏同音乐结合起来,儿童的兴趣一定格外浓厚。


        父母当做儿童的游戏伴侣:做父母的应当忘记年龄,来和儿童游戏,做他的伴侣。这样一方面儿童对于父母的感情可以格外浓厚,一方面父母对于儿童的性情、习惯、能力等等,亦可以格外明了。


        游戏性的教育:儿童既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


        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我们就可以利用他的游戏心理去教育他……我们必须使小孩子对所学的东西发生乐感才好。


        好动是经验的原动力,是知识的发动机,我们要让小孩子去运用双手,睁开眼睛,张开耳朵,与大自然、大社会发生接触,获得具体的经验。


        各种高尚道德,几乎多可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至于公平、信实、尊敬他人的权利、勉尽个人的义务,种种懿行,实为游戏之附属产品。




教育与游戏

作者|黄行福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据说,古希腊时,柏拉图的学园,主要是为儿童在游戏中学习而创立的。东西先贤,不谋而合,把学习看作快乐的事,与游戏合而为一的事。可以说,原初意义上的教育是与游戏相关联的,这是教育的本来面目。

  

        后来,社会的发展,人们附加在教育上理性的东西太多,惭渐地,教育变了味,成了工具,成了手段。在中国,随着科举制度成为统治者选拨人才的机制,学校教育沦落为科举的附庸,成为求学者博取功名的敲门砖。再加上中国人一向注重实用理性,游戏被视为“奇技淫巧”,教育就变了脸,而且面目全非了。直至今天,它仍然只是应试的工具,中小学教育基本上与游戏没多少缘份。在西方,先是宗教掌护教育的生杀大权,赋予它以严肃的光环,而后是工业的大发展,教育又成了工业这部大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成了培养实用人才的场所。但西方人看到了他们教育的弊端,风向才有了改变。

  

        其实,人都有好乐的天性,在玩中学、乐中学,学的东西特别容易接受。人脑是由数以亿计的脑细胞构成成的,每一个脑细胞都与几万乃至几十万脑胸细胞连接,来回不断传递信息。而脑细胞在活跃状态下,与其它脑细胞连接的面更广,传递信息的速度也更快。这种状态下的读书学习,效率也将成倍提高。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对教育远远不象我们那样看得那么严肃,在他们的教育中活动多多,游戏多多,大多数情况下,学生都是在玩中学、乐中学。

  

        教育,不一定要办得那么严肃,有人说“一桩严肃的事情往往包含游戏的因素。”换种眼光看教育,教育中多一点玩乐,多一点游戏,教育啊,你啊,就是一幅和蔼可亲的面容了。

  

        席勒告诉我们:“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存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人在游戏时,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大脑又处于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还了学习以庐山真面目,这样的教育才更富有人性,才意味着人的解放。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