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教育节奏慢慢走——蓝继红与她的诗意教育
循着教育节凑慢慢走
(外两篇:如诗如水润泽师生;会美的蓝继红)
成都草堂小学校长 蓝继红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夜读顾城,朦胧中竟读出些学校管理的感受来。
校长原本为教育而生,但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偏偏有诸多事务,繁琐而牵绊,使得真正的教育有时离我们很近,有时又离我们很远。
其实,对于一位校长来说,事务性工作也是本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在每一位校长心里,划分事务性工作的尺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简单地做做“减法”有时只是抽刀断水,并非摆脱事务性工作的有效法门。
人生为一大事来。大事之内皆是工作,大事之外都是事务。找到、明了了这件大事所在,即可因时因势而思而行。
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每一个生命,无论伟大与卑微,都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学校教育的大事,就是关心、照顾好每一个生命。让教育像生命一样自然生长、浑然天成,理所当然就成为校长的使命与责任。生命美好则教育美好,教育美好则教师美好、孩子美好、家庭美好、社会美好。因此,学校里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关乎生命的事情,教育的全部学问就是迷恋生命成长的学问。
于校长而言,把握住真正重要的事情——照顾生命,离真正的教育就近了;就管理而论,催生教师的牵挂,校长的事务自然就少了,离真正的教育也就近了。
照顾,是情感极厚重、深沉的动词,如太极高手于缓慢运气吐纳间积聚的形意力量,一朝力道足够,足以沁人心脾。像照顾亲人和挚友一样照顾好教师,教师就会像对待亲子和挚友之子一样照顾好孩子。再简单一点,所谓照顾就是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希望教师如何看待和对待我们,我们就要如何看待和对待教师。简简单单做校长,本本真真办教育。我们不喜欢面对太多的指责和批评,就不妨多给教师一些理解和支持;我们不喜欢面对太多的检查和训导,就不妨多给教师一些引导和尊重。比如,把随意推门听课,改为跟教师预约课,尊重教师在自己的教室里有尊严地讲课的权利;不对教师的言行轻易褒贬,妄下结论,不因教师的思想出格而排挤打压……每天向教师呈现校长“良好的自己”,以此去成全教师“最好的自己”,众多“最好的”教师自然就会去成全办学过程中来自社会、家庭和各种有关部门多元的需求,从而成全孩子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牵挂,原意是因放心不下而想念、挂念,少有虚伪的杂质,几无功利的色彩,纯净透明,正是教育本来该有的样子。“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育区别于其他行业的关键就在于呼唤真情。因了真情,所以心动;因了真情,自然意切,自然生长出对孩子的牵挂,对学校的牵挂,对教育的牵挂,并且会因为牵挂而愿意乐此不疲地付出。这正是校长所期待的学校教师的理想工作状态。教师有了这样的工作状态,很多事务就不成其为事务,就会有效地迁移、释放甚至转化,校长又怎会陷入繁杂事务而不能自拔?
卷入,可以创生牵挂。卷入即让教师有事可做。越多的教师卷入,越多的教师就有事做。爱尔兰著名《圣经》注释学家巴克莱博士在《花香满径》一书中写道:“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教师有值得付出的事情可做,幸福感就会随事而增,随之而生的自是一份对事情过程、结果的牵挂,牵挂背后是一份持续的付出,付出之后是令人牵肠的一段故事,故事背后又会生出新的牵挂。教师因牵挂而愿意做事,学校因做事而故事层出,管理因故事而亲切温暖。如此,任何规划、督促和检查都会轻如鸿毛。
最欣赏办学不做刻意规划,循着教育的节奏慢慢走。边走边看,边做边想,边想边改,但求行事,不问因果。年前曾想用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勾勒相关课堂教学特征,并以此搭建草堂小学诗意课堂框架。埋首苦思未果,抬头远望,恍然醒悟:让教师慢慢卷入多好!带着自己的思考、设想,在自己的课堂上去尝试、去历练、去折腾,成败得失间,把课堂特色的种子播进自己的试验田里,自会渐渐嗅到属于草堂小学诗意课堂的味道。校长要做的,只需把这份牵挂放进时间里,静静守候,哪需要太多的特别预设和期待?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和,天涯咫尺;心散了,咫尺天涯。学校管理有时就像品茶人养壶养杯,相信教育的灵性,循着情感的溪流,慢慢地养,把学校“养”得温润光泽,也把自己养得恬淡从容。
如诗如水润泽师生
在草堂小学教师们眼里,3年前,初来乍到的校长蓝继红很容易接近,没什么威严,看起来不像一个“校长”。
3年来,教育局鼎力支持,蓝继红聚人聚心,教师们艰苦奋斗,草堂小学成了一所在成都市颇具影响力的学校。教师们找到了自信,对蓝继红的爱“越陷越深”。学校副教导主任谭蕊说,她就像水一样温柔而包容,固执地“护犊子”,用爱润泽教师和学生的心;她像水一样柔中有刚,有魄力、有前瞻性,带领教师们让草堂小学“坐着电梯上升”;她像水一样明澈见底,没有杂质,纯真可爱。
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被需要的感觉
2005年冬天,草堂小学的一名女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觉得手冻。于是,她把家里的电热取暖器带到了办公室,其他教师也纷纷效仿。
不久,他们的违规行为被蓝继红发现了。蓝继红一面耐心地给教师们解释,一面作出决定:为全校每一位教师购买一个取暖用的“电热玻板”。2007年夏天,一位教师在写给蓝继红的信里说:“你不会把关爱教师天天挂在嘴上,而是体现在冬天的‘电热玻板’、夏天的空调里……”
听别人说自己学校的教师不好,蓝继红就会“生气”,像“溺爱”孩子的家长。蓝继红说:“管理的全部意义在于爱,爱所有的老师。老师第一,学生才能真正第一,才能一切为了孩子。”
当校长,人、事、财是关键。蓝继红觉得,这中间最核心的是人,校长要找到自己最应该做的事——聚人聚心。在草堂小学,蓝继红对教师用心、用情,“做事做到教师的心里去”。
2006年,女教师何颖惠刚刚做了妈妈。蓝继红知道,这个阶段,女人是最顾家的。她常给何颖惠发短信:“祝宝宝快乐。”“一定要照顾好家庭。”何颖惠说,我感觉蓝校长是一位有人情味的领导,懂得体贴老师。她征求我的意愿,很真诚,从不压你。跟她共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今年8月,中央电视台《奠基中国》节目组邀请蓝继红到北京录制节目。节目中,蓝继红接受了一件“意外”的礼物---教师们私下制作的画册。顿时,蓝继红的眼睛湿润了,幸福和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在画册里,教师唐孟秋对蓝继红诉说了自己的真心话:喜欢你在会议上为大家推荐百家讲坛;喜欢你一遇到数学问题就糊里糊涂的模样;喜欢你在我因迟到匆忙冲进校园时笑眯眯地帮我整理纽扣……
做校长,蓝继红追求一种“和谐运转”的境界。何颖惠说:“蓝校长对教师的关心,细致、温暖、体贴,让教师像地球一样自转,创造性地工作。”
发现教师是教师教育的全部使命
2005年8月,草堂小学开始实行“阶梯式”的学校管理模式。蓝继红的这一举动,令教师们大吃一惊。
第一级阶梯:设立校级执行校长岗位。在全校范围内公推竞聘担任,任期一个月。该校长在一个月“执政”期间有职务津贴、独立的办公室。
第二级阶梯:设立年级执行校长岗位。建立年级执行校长管理机构,这个管理机构里有年级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各个年级的优势岗位、特色岗位。
在教师们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时候,蓝继红就以认可的姿态发现了教师、相信了教师。蓝继红说,教师的素质并不一定都是显性的。让教师素质有释放与展示的机会,就要给他们舞台,给他们权利,让他们梦想成真。
谭蕊是草堂小学第一任校级执行校长,任期是2005年10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身边的朋友惊讶地发现这个过去内向的、只埋头做事的小女生变了---变得热心、自信、活泼了。在告别演说里,谭蕊说了这么一段话:“当这个执行校长就如同吃苦瓜,入口很苦但回味甘甜。”
更让人意外的是,2006年月1月,谭蕊报名参加了全校教导主任的民主公选,并且以高票当选。
“她很有才气,却一直没有得到展示。担任执行校长期间,她重新认识了工作,认识了自己;同事们也重新认识了她,信任了她。”蓝继红说,教师们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平台。
如果说发现孩子是儿童教育全部的使命,那么,发现教师也应该是教师教育全部的使命。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教师才会自己发现自己;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教师才会自己成就自己。
2006年9月,音乐教师龚轶来到草堂小学,隶属于二年级的执行管理团队---“花之语”分校。11月,他成为校级执行校长。小伙子激情满怀,酷爱指挥,把就职仪式搞成了“小合唱”,告别演说则别出心裁地搞了一个《艺术人生---走近龚轶》。“花之语”团队鼎力配合,设计了几个精彩的环节。
在告别演说中,龚轶说:“我曾经想做一名演员,但我最终选择了教育。因为我想把我所学到的知识交给我的学生,让他们在这人生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传递我的声音。”听了这番话,蓝继红流泪了。因为她又成功地“拥有”了一名优秀的教师,一个愿意以心换心的教师,一个经历了感动、懂得感恩的教师。
为孩子的诗意人生奠基
初到草堂小学,面对众多困难,蓝继红首先是一番“苦苦求索”。学校如人,也是有生命的,也需要成长。蓝继红为她选择的成长之路是学校文化建设。
蓝继红说:“学校文化建设犹如种一棵树,根深才能叶茂,植根方能劲节。”草堂小学紧邻浣花溪公园和杜甫草堂,一溪浣花,千秋流水;学堂诗缘,得天独厚。
最初,学校教师们听说要建诗歌校园,都不知如何下手。蓝继红一点一点地浸润。语文年级组组长叶华说,刚开始,蓝校长提出的设想很简单,仅仅是表面上的装修,半年就能完成。半年过后,蓝校长的构想还在持续,延伸到班级文化,营造诗歌文化氛围。再过半年,蓝校长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升华到诗意教育。
“教育是对生命的润泽。我心中有一个梦想:办一所润泽的学校,带一批润泽的教师,培养一代润泽的学生,影响一个个润泽的家庭。”想着这些,蓝继红常常陶醉其中。
现在,学校里的一切都浸润着一抹诗意:小路上刻满了杜甫的诗句,名叫“诗路花语”;“云影屋”是教师办公室的名字;会议室是多彩的,桌子是蝶形的;校园里涌现出一大帮“诗人”,教师、学生统称为“土诗”---“土著诗人”;班班建诗社,人人乐参与;学校编辑《草堂诗社》专辑,班级编辑班级诗集,学生自编个性诗集;每周3次经典晨读,每周1节经典赏析课,每周1次校级诵读,每周4次班级诵读,天天坚持个人诵读……
蓝继红说,我们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目的不在于出多少诗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心灵都饱含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真善美。诗意,在这里不再是狭隘地被理解为诗之意境、诗之意趣。诗意,要成为一种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诗歌教育可以为孩子诗意的人生奠基,帮助孩子迈好最基础的几步。
爱美的蓝继红
秋风渐起的日子,我见到了蓝继红,着一袭蓝色的长裙,那蓝色融在七彩的校园里,连秋日也仿佛明亮起来。
不过,作为成都草堂小学的校长,她对于这所自己待了十年的学校,却似乎有许多的不知道。花工哪天心血来潮又种了一片花,她不知道;哪个年级组又开了一个全年级家长会,她不知道;老师们正花样百出地酝酿哪些课程,她不知道;多少孩子和家长在校园里鼓捣什么新生事物,她可能也不知道……
蓝继红认为草堂小学“美得很野逸”:假如这个学校什么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一切都让我有一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感觉,就不野逸了,也没有惊喜。这里,你永远都猜不到明天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她告诉我们:“我不善于做计划,也不喜欢计划。因为,我觉得什么事情什么时候要发生,怎么发生,它有自然的节奏,不需要你去规划一个轨迹。你只需找准一个方向,沿着走,路自然就出来了——过多的规划有时反而是对教育的干扰。”
蓝继红有一个著名的“过客理论”。十年前,初任草堂小学校长的她,常走进杜甫草堂找灵感。她见到草堂博物馆副馆长王飞在拍兰草,把镜头放得很低很低,然后斜斜地往上拍。蓝继红问,你干嘛那么低地去拍它,不可以把花搬过来吗?对方的回答让她终生难忘:那些东西都不能随便动,因为我们只是草堂的过客,不可以去随便打扰它们,只能自己趴在地上,去表现它的美。
王飞讲的是摄影,蓝继红听的是教育。她意识到,自己也是草堂小学的过客,必须要以过客的心态跟它好好相处:尊重,敬畏,唤醒美,表达美,留下美……
来到“草小”,正值雨歇之后,秋高气爽。日光淡淡地掠过绿毯般的跑道、蔓墙的碧叶,映入教室的窗。窗外,是灿烂的花园。
诗的味道,浓得化不开地弥漫在校园里。进门就是两条互译的校训:“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茅屋秋风蔚起人文钟百代,草堂秀色列成桃李诵三千”,共同阐释了草堂小学的办学理念:“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意人生”。
草堂校园首先是诗歌的海洋——
诗句散落镌刻在“诗路花语”的诗歌大道上,孩子们每天踏着诗歌进入校园。
诗路尽头,拾级而上,是“好雨轩”,内设草堂诗社:古雅的陈列,仿唐的桌椅依照小学生的身高设计;摆放在桌上的诗集本,有从成千上万古今经典中挑选出来的《草堂诗社读本》,有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学生诗集本》;来到这里的学生,有的为阅读,有的为作业,有的为创作……
楼道或拐角以琴、棋、书、画命名,一下课,到处是席地散坐的儿童,嬉耍、看书、游戏。随便一步阶梯就可以拾起诗句。作诗,在草堂小学只是孩子们的游戏。他们的新句不断地和经典名句混在一起,或被刻上道旁的竹筒,或裱在楼梯的墙边,或悬于厕所的一角……
草堂校园流淌着浓浓的诗意——
孩子们的阅览室叫“碧草书屋”,里面有童趣之美:可以在高高低低的树枝秋千上读、可以钻进红苹果里美美地读、可以在蘑菇凳上专注地读、可以抱着卡通动物幸福地读……
教师阅览室叫“桃李书斋”,里面有知性之美:逍遥的木质吊椅,柔软的布艺坐垫……书斋里有个特殊的书架,每学期开学,老师们会拿出自己喜好的书,在扉页写下推荐理由,放入书架与人分享。《英格兰玫瑰村庄》是蓝继红的荐书,她的推荐语很诗意:“有些地方,也许我们一生也无法旅行到达,但我们读行天下,随文字和图画,任思想去阅尽风光。”
草堂小学的厕所之美校园罕见:深绿的木质门框,门前的隔断被设计成一棵生长的树,隔断后挂着清新雅致的窗帘,墙上贴着孩子们创作的诗文,配着孩子们自己的插画……一位四年级的同学给学校的一个卫生间取名叫“一上间”,因为欧阳修认为,“读书有三上,马上、枕上和厕上”。后来,其他的卫生间也被孩子们引经据典各自命名了。
“草小”不大,却因诗而阔;草小人寻美十年,终至气象万千。
不过,如果时光倒回到2004 年,一切又是另一番景象。
当辨不清东南西北的蓝继红穿过扩建中噪声喧天、堆满建材的浣花南路,推开发出嘎吱声响的厚重铁门,她第一次看到了这个此生都会和她名字连在一起的学校:宽阔的泥土操场尘土飞扬,蒸腾的热浪把沙土直送进鼻孔。那一刻,她的心里毫无底气。
该怎么办?该如何与“草小”相处?
学生时代的蓝继红心里就有个梦想:学校应该建成学生可以自由翻阅的一本大书。孩子们要读桌上的小书,还要读校园这本大书,最后才能读人,读天下。
那么,草堂小学的这本书应该怎么写?
最早的想法是要跟上时代,以质量立校。校长蓝继红期望学校质量能够迅速地传遍江湖,家长们争相把孩子送进来——结果很快发现,短期内这并不现实;又想以师德立校,结果发现,没有人能迅速铸造出一支可以让人口口传颂的队伍;又想塑网球特色,但回头一想,一个很是平常的学校,有几个人会喜欢网球呢?
寻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蓝继红渐渐感觉,自己干不了别的,只能走心灵喜欢的方向。编一本自己感觉很美的“书”,就是蓝校长在这里的使命。
她从时代的大地图上收回眼光,开始看周边的小地图。蓝继红惊喜地发现,浣花溪水在这里有一个很奇妙的串联:流过学校旁边的杜甫草堂是诗歌的圣地,流过浣花公园又是成都的诗歌公园,然后流过省博物馆、蜀绣博物馆、闻名遐迩的川西第一道观青羊宫、古朴典雅的送仙桥艺术城……在地图的文脉链条上,草堂小学的位置就像一支毛笔的笔尖。蓝继红觉得这仿佛是草堂小学的“天命”:用一所学校,把中华诗歌之魂、文脉之气流淌出来,传承下去。
文化有根,根在历史当中。她渐渐意识到,与杜甫草堂同名的草堂小学,与诗有着不可割舍的缘分。
2004 年秋天的一个中午,何萍、叶华、谢嵋、曹畅四位老师端着碗,对同样端着碗吃着饭的蓝继红说:“校长,我们都是草堂诗社的老师,我们想有一间房子,一间属于诗歌的房子,一间诗社。”
后来,“草堂诗社”十年庆典上,蓝继红隆重地给这四位老师颁了奖。“因为,草堂小学有今天,离不开这四位有梦的老师。”
在学校办一个诗社,是他们这一辈子的梦想。但此前,这并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那天,他们打动了蓝继红。
蓝继红忽然之间发现,无论是浣花溪畔、杜甫草堂的人文地缘,还是校园诗社迸发的生命张力,诗早已是草堂小学的魂魄。诗意草堂不需要校长以行政之力去推动,它只需要一点阳光雨露,老师会来推动她,学生会来推动她,就像野花、野草,一点空间,它就破土而出,自由生长,拼命怒放。
蓝继红欣喜若狂,放下碗对四位老师说,我一定要给你们一个超出想象的房子。
诗歌之外,草堂小学的校园环境与设计之美同样全国知名。
蓝继红的信念是:“办教育,不可以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要去到哪里。我认为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美’字:人是为了美而行走的,所以也只有因为美,师生才会乐意行动……我甚至觉得,每一位校长都必须回答关于美的问题,不是用语言回答,而是用校园回答。”
每一年的毕业典礼,她都会给毕业生讲同样一段话:孩子们,从今天你离开学校的那一刻起,就有另外一所草堂小学跟着你了。这是一所你能带走的学校,包括老师的爱、知识与能力,以及这里一砖一瓦给你诉说的那些故事。你带着它一起远行,如果一辈子有时候会走得很累,然后你想歇一歇,回回头就发现一个很美很美、很有光芒的校园,你能看得见、想得起的这所学校,就是你真正的母校。
家长们、孩子们此时此刻都会哭得稀里哗啦,就因为这段诗意的寄语,蓝继红更加觉得“学校必须坚决地美下去”。
她寄望毕业生们背着一所“草小”去远行,谁知未曾毕业的孩子依然如此:有一位在“草小”读了一年的孩子,转学去了北京一所名校。谁知这个孩子太喜欢“草小”,天天跟妈妈说要回“草小”读书,让父母头痛无比。最后这个孩子开始行动:“我要把我们的房间变成草堂小学。”妈妈不以为意,谁知第二天就被孩子给震撼了:刚刚二年级的小朋友亲自动手,把他们家每个房间都挂上了草堂小学“什么居”“什么屋”的名字,贴上各种各样诗意的画,然后跟妈妈说,这里变成草堂小学了。当时妈妈就流泪了,极度后悔转学。一通电话,把蓝继红也说得红了鼻子。
那颗爱美之心,却从此更坚定了。
在她看来,美下去的途径无非两条:第一,校园内“物的积淀”,这样的美自然而然不需要设计;第二,校园内“文化的积淀”,这样的美不能有一丁点随意,任何一个东西在那里摆出来,都要有理由。
草堂小学有一些奇奇怪怪自然生长的景观,比如有一棵自己长起来的树,既不名贵,又长得歪歪斜斜,后来还被雷劈成了秃头。园艺工早就建议把它换掉,蓝继红却认为那是校园最美的景观:“因为它能诉说,它有记忆。”
有一天,她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校门的树底下发呆,几个小时之后发现他还在那里,就问:爷爷你在看什么树,看那么久?老人说:我小时候在这里读书,这棵树在我小的时候就有了,我来看看树,回忆小时候的事情,越想越多,就舍不得走了。
又有一天,奥运会体操冠军冯喆回来看母校,见面就问一件事:蓝校长,那棵有个马蜂窝的树还在不在?我好想它。然后蓝继红就说:乖乖,咱们校园里没有不见了的树。就陪着他去看那棵秃头的歪树。
蓝继红告诉记者:在学校里,一个符号就是一种记忆,这是教育之美的一种岁月标记。我觉得人的积淀,其实不是最重要的积淀;那种无声的物的积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作为学生,能够读懂校园里这些无声的诉说,你就懂了这块土地的秘密,这种美的教育就会自然地在你心灵里面生长出来。
然而,凡是遇见有人参与的校园设计,蓝校长就“完美主义人品爆发”,坚决不随意。
比如整个校园墙上的彩色,花费又便宜,视觉又好看。但当初参与调色的老师快被蓝继红逼疯了——调了不下十次颜色在墙上试刷,最后花猫一样崩溃着问校长:你究竟想要什么颜色?蓝继红确实说不出来,回家发现一件衣服,刚刚好就是要的那种颜色,马上拿来做参照,这下终于对了。
比如学校教学楼前的“诗品学品墙”,都是学校毕业生留下的作品。但如何呈现才能使人感觉自然而然属于学校的一部分,同时又安全又美观?学校美术老师的方案不断被否定,纠结了三年,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想法,直到最近蓝校长才说“就这样施工”。
比如有关部门下达任务,学校要做一个廉政文化专区。为了与“草小”的整体风格匹配,学校精心设计了“竹与草”的配搭,追求简朴、廉洁的感觉,建成茅屋的样子。然后找专家一打听,才知道成都多雨,真正的茅草顶必须三年一换,每换一次都花费不菲,玩不起。后来听说有便宜的“人工草”,施工方根本没有办法获得,于是学校满世界寻找,工程就半拉子停在那里。直到有一天蓝继红去西昌讲课,在琼海边上发现后拍了照片回来,冷雪梅老师上网搜索,才终于把它淘了回来。
十年的积淀,草堂小学的人与物、诗歌与环境渐渐浑然一体,被时光打磨出了一种令人心动的光,连外人进入,都不得不被它的能量所感染。
走进“草小”的我们,穿行在这些色彩与创意中间,徜徉在这些诗歌与林木之间,居然渐渐能找到师生们在这里生活学习的感受:你的心灵会很活跃,你的行为却不自觉地优雅起来,生动与自律,而不是浮躁或者禁锢,这岂不正是教育本身应该达到的状态?
(文章均来自网络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作者:蓝继红,李益众,龚晓薇。发布时未经作者审阅。)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