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与土地
[相约星期三][新教育故事汇]
1、生命的飓风
文|童喜喜
生命像一阵风。
有的风,初起时呼啸,随后钻入巷道,最后委靡为一声呜咽、一声叹息。
有的风,初起时悄无声息,一路积攒能量,最终奔向上空,翻云覆雨。
有的风,掀起漫天黄沙。迷人眼的轰烈之后,黄沙依旧。
有的风,看似平凡无奇,风过,绿了一片片原野。
新教育人中有个传奇般的女子,大家满含喜爱、尊敬乃至恐惧地称她“飓风”。
没人不喜爱:她帮助远方的年轻老师,可以在网上聊一整天,可以把自己的一手教学资料倾囊相授;
没人不尊敬:生活中,她在当地教育界早被奉为名师,是该市极少有的第一批获得小中高职称的人;2009年,52岁的她成为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中最年长的学员,而且在这个以严苛著称的网师中成绩突出;
当然也有令人恐惧之处:她活力四射,其原因之一是她会武术、喜冬泳——武术也就罢了,姑且算她花拳绣腿的比划;那连续坚持5年的冬泳,可无法滥竽充数啊!
事实上,飓风的ID全称是“大西洋来的飓风”,但没人觉得她距离我们有大西洋般的遥远。
她来自我们身边:中国四川,宜宾市人民路小学。
当然,世间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没有人可能成为另一个她。但她经历,或许会吹动我们的心湖,这股风,或许能给我们逐日倦怠的生命带来一片清凉、增添一分动力。
牺牲十几个棉球,成就一位名师
飓风成长于革命风暴中:一上小学就遇到文化大革命,高中毕业就下乡当了知青。四年知青生活,前两年在生产队劳动,后两年当上了民办老师。
起初,飓风对做老师并无特别兴趣。她从小就梦想着当医生。高中时期她就买了不少医学书。到农村当知青后,她看得最多的是医学知识的书,什么经络学、中医药学……
让飓风记忆犹新的是一本《赤脚医生手册》,这书几乎成了她的宝典。书上所讲的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用药,她记的滚瓜烂熟,并且活学活用到能给生产队的人看病扎针的地步。当时生产队医务室只有一位赤脚医生,她时常跑去帮忙,医生和病人对她都颇为信任。
改变飓风梦想的,是一个偶然事件:有一天,医生忙不过来,让她帮忙给病人打针,她欣然从命。
病人看上去并不邋遢,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病人脱下裤子,飓风娴熟而专业地夹起一个棉球,擦拭臀部的打针部位,进行打针前的进行清洁、消毒。
一个棉球,擦得黑乎乎,扔掉了;第二个棉球,擦得黑乎乎,也扔掉了……如此接二连三,飓风整整用了十几个棉球,才把那一小块供打针的部位擦干净!
对当时年仅17岁的飓风来说,这十几个棉球的刺激过于强烈。
如果当上医生,一生都要面对这样的臀部和无数棉球——这个想象彻底埋葬了她的梦想。而多年后回忆此事,她仍然忍不住大笑:当时年少懵懂,甚至根本不知护士和医生的区别!
一切都是辨证的:对医学界来说,这十几个棉球是悲剧,对教育界而言,这十几个棉球则是喜剧。
直到恢复高考,飓风也没再想过去考医学院。准备高考时,飓风正在村里担任民办教师,负责教初三一个班的数理化三门课,哪怕她当时还很年轻,也觉得非常累。
而且,乡下既没有任何高考复习资料,也没什么交通工具,她只能每个周末步行4、5个小时回城,四处找人借点资料摘抄……
这样的情况下参加了高考,填志愿时,飓风在财贸、师范两者间犹豫。当她听说会计算错帐就得赔钱,自己对金钱向来不敏感,天天算帐说不定到月底工资都要赔光……想到这里,她才选择了师范专业。
如此,才最终导致了2002年那一幕:宜宾市第一批小中高职称评定,为数不多的小学语文老师中,有了她的名字——郭明晓。
但,成为名师的路绝非一帆风顺。
飓风是81届师范生,此前直到80届毕业生都教中学,轮到她这一届,却改为教小学。在这个刺激中还没回过神,她分配到学校后,又被安排教语文!
语文,是飓风的弱项。
尽管从小也喜欢读书,但那个时代里学校在革命,课外能看到的书籍也不多;
当民办老师时又一直教数理化,她高考复习时除了看初中数理化教材,就是复习高中的数理化,语文知识退化到极点,高考时语文只考了45分;
师范时才开始真正学语文,两年恶补把语文基础的字词句、语法、修辞基本搞懂了,但写记叙文仍然吃力,而且她一直以为自己毕业后会教理科……
弱项,就从此成为弱点吗?
81年9月上班,81年年底,飓风就参加了四川自修大学的刊授大学汉语言专业的学习。所谓刊授大学,不过是在《四川青年》杂志上刊登课程计划,一切都得靠自学。
从这之后,飓风变成了一股学习的风——
1982年,四川电大汉语言专业招生。飓风憋足劲想报考、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结果教育局担心凤凰会飞,发文件不准这批年轻人报考。她只得作为电大的旁听生参加了学习。
那时的旁听生,必须每一科学习成绩都及格才有资格旁听,而且不准补考。但对一心向学的飓风来说,这当然不在话下。这电大三年,她才真正学习了语文:不仅阅读了所有课程的教材,还把教材所列的所有参考书全部看过。电大毕业后,她对教材的把握变得轻松多了,工作效率随之明显提高。
用了三年时间,飓风的语文从弱变强,1998年9月,她又开始从无变有:她参加了宜宾学院计算机教育专业的函授学习。那时,计算机可算时髦玩意呢。这一次,她又用三年时间学习了计算机教育的相关知识,毕业后尽管不会独立编程,但简单的操作已经会了。
飓风不仅学,更注重用。
正是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飓风真正爱上了教育。她觉得做教育工作不用搞人际关系,非常适合自己的个性: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成绩好,有了这个共同的前提就好办;自己的课堂全由自己说了算,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别人不可能干涉。
当然,飓风擅长另一种人际关系:她觉得搭班老师之间的配合最重要。这个老师发怒,那个老师解释,有如严父加慈母,互相配合、不时更换角色,才能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有鉴于此,她和普通老师间的关系特别好。曾有位数学老师跟每个搭班老师都会吵架,甚至吵到在家长会上互相拆台的地步,但和飓风搭班时,不仅相安无事,而且配合越来越默契。
爱,总会让人沉醉。就这样,飓风不知不觉沉醉在教育中:从1984年开始,她搞“质疑教学实验”“整体教学实验”“学法指导实验”,用实验引导自己不停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又用理论促进自己提高教学技能。
用了十几年时间,在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后,飓风又于2002年承担了学校省级课题“有效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实验”。这个课题,已经开始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在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学习方法、过程。
飓风对这个课题极其痴迷,承担此课题期间,基本天天凌晨2点之后睡觉。她觉得自己身体基础好、熬一熬没问题。可3年之后,课题结束,她的身体也彻底累垮,一时间大病小病纷至沓来。当然,飓风绝不是喜欢用悲壮来衬托事迹的悲剧英雄。她当机立断,从课题结束之时开始了冬泳。持续的体育锻炼,很快又让她恢复了活力。
不过,尽管该课题于2005年结束,事实上飓风将这一次的研究持续到了2008年9月,直到她参与课改年级的学生毕业。
她发现,有两三个孩子在自己的管理下,学习成绩都是优,但学习态度上不去。这样没有大人监督就不能持续的态度,肯定会给中学留下隐患。
飓风开始追溯根源,她一直在思考——
怎样才能点燃孩子的生命,让孩子有长期的学习愿望?
对名师的超越,成就新教育的飓风
2008年11月,飓风在成都遭遇新教育。
此时的飓风,已就职于宜宾市最好的人民小学,是教导室主任,是大家尊敬的名师,而且她年已半百,仅凭已掌握的本领,顺利度过职业生涯的最后几年,安然退休绝不成问题。
但是,2008年11月,飓风在成都遭遇新教育。
或者说,那并非遭遇,而是邂逅——那是一场学术交流讲座,那是似曾相识却又有点陌生的教育理念。
此前的飓风也一直在强调让孩子读课外书,但她无奈地发现:家长重视课外阅读、能够跟进的情况就好,否则就不行。
讲座上,飓风发现新教育的干国祥、马玲、常丽华等老师,了解了新教育的儿童阶梯阅读,发现他们做的俨然都是课外的事,可他们上课又精彩纷呈——她猛然顿悟:这,就是课内与课外的衔接点!
飓风敏锐地感受到,新教育和自己以往接触过的许多理论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新教育关注学生的生命,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
而这其实意味着,同时对老师而言,新教育也有个最大不同:新教育关注老师的生命,而不仅仅关注老师的业绩。
生命,这是个多么美好而奢侈的存在,又是多被浪费的存在。从无意于教育到爱上教育,这寻觅着如何教育孩子的一路,不就是寻觅着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吗?!
是新教育催生了飓风:
2008年11月,遭遇新教育;
2008年12月1日,正式在教育在线论坛注册“大西洋来的飓风”;
2009年3月23日,正式在论坛建立班级主题帖,向自己、孩子和家长许下承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承诺;
2009年8月25日,辞掉学校教导主任职务,专心一个班的语文教学与儿童课程……
她,彻底从名师郭明晓,变成了学员飓风。
真是疯了!恐怕很多人都觉得飓风疯了!
加入“毛虫与蝴蝶”的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实验、参加“海拔五千”新教育教师读书会学习、成为网师正式学员继续学习……每一句简单的描述背后,都是无数文字资料、图片拍摄上传、经典著作的啃读,都是体力与智力的挑战、甚至堪称为折磨!
所幸,飓风的爱人肖老师觉得飓风没疯。
那也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却因劳累过度导致视网膜脱落,手术后必须非常小心保养才能维持很低的视力。或许因为自己不得不在教育事业上退居二线,肖老师把自己的热爱也倾注在了飓风的新教育之梦中。他只是心疼她的身体,在她冬游时尽管自己不能同样下水,却在每天都陪伴前行、在岸边守侯。
所幸,飓风坚信自己没疯。
曾经飓风真觉得自己可能有问题。比如,30出头的年轻老师找她帮助辅导教案,她让对方先做教案,结果年轻老师交给她一份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教案,她惊愕异常,感慨地觉得自己是不是有问题,要求太高。
可走进新教育后,耳濡目染中全是对教育几近饥渴的全国各地学友。和他们一起阅读、探讨童书,她感到自己返老还童;在读书会的交流、网师的学习中,她感受着对自我的突破。
事实上,飓风原本还不想参加网师,为了得到阅读后的探讨与碰撞,她走进了网师。在繁重的工作下完成网师的第一次作业,简直是场煎熬,但完成之后她不禁写道:“我不仅完成了作业,更重要的是我完成了一次为理想而执着追求的升华。不管作业过不过关,我都将继续走下去,追求那“世界老时,我最后老,世界小时,我最后小”的理想,完成了一次追求理想的生命体验。即使作业不过关,也值了。”
“因为使命的驱赶,因为新教育,偶然间对着镜子,看鬓角的头发日渐斑白,想消逝的岁月永不回头,我会庆幸,我的心灵没有陪着轮回的日月慢慢变老。我感到幸运,我的生命在新教育中一日日走向丰盈。我虽年过半百,却能在新教育的体验中,倾听灵魂深处生命拔节成长的回音。”朱永新曾在2010年元旦如此写道。飓风说,这正是她的感受。
所以走进新教育一年后,在被评为“网师2009年度十佳阅读史”的总结文章中,飓风才会幸福得几乎骄傲地宣称:“学校经常有老师问我:你一天到晚忙得脚板翻,累不累哦?不累!因为在2009年,我心未老。”
一颗追梦的心,如何会老?!
从生活中汲取力量执意前行的新教育人,如何会老?!
生命可以是一阵风,一阵飓风,可以摧枯拉朽地席卷,扫荡对现实的抱怨、对年岁的叹惋,笔直向前,永不停歇!
2、花开的土地
郭明晓
在北京面对全国各大媒体的“完美教室叙事”结束了,今天上午回到了办公室。一进门,同事们祝贺、夸赞的词语让我不得不讲起了另一个故事,但我却不能讲述故事的结尾(得等几天后才能讲),我为此而大哭。
我曾经说过:“即使我是一株狗尾巴草,我也要长得毛茸茸的。”唉,归根结底,还是把自己当成了一朵花儿!
09年3月正式开始做新教育晨诵课程后,教室里急需一台多媒体电脑。时任教导主任的我,教室里要安装多媒体电脑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因为学校当时48个班,没有一个班有多媒体电脑,凭什么我这个当主任的教室里要就可以安,我心里也知道给我的教室里安装多媒体电脑,他得担当多大的责任,承受多少责难。
为了晨诵课程,我只有向他求救;为了晨诵课程,他顶住了各种的责难,从电教室里给我“拼”出一台电脑。当我的教室里有电脑后,晨诵的效果好多了,我欣喜地前行着。
必定那是一台从多台淘汰机里拼装出来的,经常出故障。电教室的老师有求必应,可他们也得上课呀,要修电脑得他们下课啊!
一天上课后,电脑突然出现问题,我给电教室的老师打电话,恰好人家也在上课。我自己修起电脑来,就在我修电脑的时候,孩子们无事可做,自然就喧闹起来。电脑修不好,加上孩子们的吵闹声,我失去了理智,对着孩子们大吼,望着孩子们惊恐的眼睛,我知道我不应该对着孩子们发火,我转身出了教室,把电话打给了他,对着他就是一阵狂吼。等我闹完了,他才平静的说:“郭老师,您先别生气,电脑的事我会想办法解决的。”后来,电脑公司来人修了电脑。从那以后,我班的电脑坏了,都是由电脑公司来修,专业维修后,电脑出问题的几率少多了。我以为电脑的问题解决了。
没过多久,他让我给学校骨干教师做一次新教育课程展示讲座。在那次培训会上,他请来了师培中心的两位主任,并给我派了几个徒弟,还宣布要奖励我一台笔记本电脑,说如果哪位老师像我一样做课程,不要说做成我这样,只要做到我一半的努力,他同样奖励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他是在用奖励的方式彻底解决我班的电脑问题。
09年3月,我正式走进新教育,老校长调走,他成为代理校长,09年8月他成为正式校长。在他最需要支持时,我却向他提出辞去教导主任的职务,专心做一个班的新教育课程。在没有找到接替我工作人的情况下,他竟然同意了。从那以后,我高兴而单纯地做着新教育,可从来没想过他为什么会同意,这样会给他这个新上任的校长增加多少困难。
直到这次《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的记者要深度报道我,追问他为什么会同意我辞去教导主任职务时,我才知道,他同意我辞去教导主任职务,一是源于对我的了解,知道我不喜欢干行政,能够潜心静下来做课程;二是对我的绝对信任,相信我有能力把新教育的课程做好,解决原来我们曾经思考过的问题。他说,作为一个校长,就是要为改革者提供服务。只有当学校的榜样树立起来后,才有人跟随榜样前行,教育改革才可能真正地开展起来,而不是一阵轰轰烈烈的运动。我校的新教育工作不正是在他这样睿智的推动下蓬勃发展起来的吗?
曾经以为自己是新教育的个体户,现在我才明白,如果没有这样校长,你这个个体户在哪去安居乐业;曾经只想世界看我时,枝头总有花开,现在才明白,花儿没有土地,哪去扎根,何以开出花来?
我们班的晨诵是早晨提前半小时到校,共读是放学后多上一节课来进行。我一直以为这是我自己找的时间。有一段时间,因为安全问题,教育局要求学校放学后立即清校。在行政会上,有人提出:“为什么郭明晓的班级不清校?为什么她的班就特殊?”他说:“她的班做新教育实验并占用放学时间,是向教育局提出申请且被批准的。如果谁像她一样用自己的时间给学生带来阅读,带来成长,我同样可以为他向教育局申请,享受这样的特殊待遇!”这时我才明白,我的时间不是自己找的,而是有人为我们保驾护航开辟的。
生命叙事剧的排演更是他的鼎力相助才走向了成功。记得排演第一部大型生命叙事剧《人鸦》的时候,不会舞蹈的我,看到孩子们自己排的舞蹈真是上不了台而无计可施时,是他派来舞蹈老师,帮助我们排练,让我们的生命叙事剧大放光彩。我们表演时,他还要求所有行政领导、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全部到场观摩。这一要求一直坚持到我们班的每一次仪式。而在表演结束时,他不仅上台对孩子大加赞赏之外,还从自己的校长基金里拿出1000块钱来奖励孩子,并请孩子们专门为全校教师再演一次,用这样的方式来肯定孩子的美好。这样的奖励,真切地让孩子们感受到努力后的成功,激发起我们班级面向未知世界,纵身一跃的勇气。
当我们用他发的1000块钱买了书来奖励孩子时,他为每个孩子题词、签名,并在学校的开学典礼上用特别的仪式把书奖励给孩子们,把孩子们经过努力挖到的“第一桶金”的甜蜜发挥到极至。
四年级上期,我们排练《青鸟》。期末调研考试抽到我们年级的数学,我们不得不为调研考试让时间时,申请在放假后在学校排练,他欣然同意。放假后,学校就我们班在晨诵、排练,老师们都放假了,只有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做事,我当时真没有意识到,他其实是在暗中陪伴我们。后来,他到教育局参加校长假期学习去了,我们彩排才发现学术厅的电脑设备全换了,还没有调试好,无法播放音响。我捣鼓了整整一天,也没弄响。我绝望极了,整整一晚都无法入睡,音响不响,我们就无法进行结束仪式与演出啊。
第二天,我准备再到学校厅去捣鼓最后一次,如果音响还不响,我就只能回到教室里去了搞了,虽然在教室效果会差很多,但总比做不成要好吧。我刚进学术厅,他就跟进来了,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天啊,这不是《绿野仙踪》的飞猴降临吗!”我差点喊出了声。然后,他就开始调动已经放假的人员回到学校,保证我们的学期结束仪式与《青鸟》的演出能顺利进行。从此,我们班每学期举行结束仪式,音响、摄影等人员都会到场,为我们提供技术服务。后来到了五六年级,电教室的老师还会主动联系我,问需要什么,他们好提前做好准备。
五年级下期,童喜喜和薛晓哲要来我校,为新教育留下点资料。他在行政会上进行专题讨论,布置学校各部门全方位地为我们班级的学期结束仪式与生命叙事剧《彼得潘》的演出做准备。其他的准备我无法细说,但光是舞台背景的喷绘画,就花了一千多啊。六年级学校电视台的录像、演播厅建好后,他高兴地告诉我:“学校有剧场了,今后你们班的结束仪式与生命叙事剧的表演可在那儿去了。”可那里的灯光、音响全是我们弄不懂的东西,我只知道从彩排到正式举行活动,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到场。这些工作人员全是学校各学科的老师兼任的,而学校已经放假,他们应该在家休息的。我觉得这么多年来不断麻烦了他们,想在仪式结束后,请他们吃一顿便饭。他们推说都说自己有事,不能前往。而他知道后说:“这是工作,没这个必要,别把规矩破坏了!”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老师们也都在默默地奉献着,给我提供了更为肥沃的土壤。
对我的新教育实践,他真可谓是有求必应。外出学习,更是我说要到哪儿,他就同意我去哪儿。如果说我没退休前提出学习要求,还可以说是为了工作。可当我决定退休后,还提出到鄂尔多斯罕台新教育小学去学习时,他仍然同意了。
他就这样默默地做着,推动着,学校的晨诵开展起来了,读写绘也有许多班跟上了,班级全面开展新教育课程的班级也有好几个了,学校的艺术课程开展起来了,美术工作室也有好几个了,体育课程丰富多彩……在我不经意间,学校已经令我耳目一新。紧接着学校成为新教育的实验学校了,新建的D区成了学校的新教育实验校区,配备了最强的老师队伍……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出了许多花儿,我就是他最用心浇灌的那一朵。
他为花朵的成长提供养份,还不断地捉除花朵身上的虫子。退休后,我在为去不去北京新教育实验学校做义工的纠结中,是他非常平静而谦逊地告诉我:“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别想自己去作课程指导,而是去学习。”去学习,让我走了出去,走出去学习。在北京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学习中,我不能独立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打电话告诉他:“我好累!”他却温和地说“郭老师,累了就回来!”让我如期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就这样,我就如《小王子》中的玫瑰一样,开始不断地“矫情”起来。明知他工作非常忙,明知校长外出特别不容易,可我还是提议这次去北京应该由他带队。当在北京我向朱老师介绍他们是我的“亲友团”时,我真不知道自己竟然如此厚颜无耻,我完全不知他和他带领的团队,是供养我生命的土地!
回来的路上,在北京机场候机时,得知头天晚上他和何校长为学校新教育工作的发展与推进研讨到半夜。何校长在机场完成了我的工作室本期新教育工作的展示方案。我知道,这是他们高效工作的结果,更是他们心心念念的推动新教育的体现,但我不知道,他这样工作着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我们一路谈着新教育,一路商量着回来以后开展的工作,飞机终于在泸州机场降落。走出机场,来接我们的人还没有到,却意外的看见了他的一个朋友开车来接他。没容我思考与询问,他让我们等接我们的人,他有事必须去处理,就急急地上朋友的车走了。
坐上了接我们的车,心里还在纳闷,他什么事这么急?这时何校长接到他打来的电话,我们才知道他的父亲去逝了,他得回老家处理后事。他还告诉何校长,别告诉学校的人,他从简办理老人的丧事。
天啊,我都干了些什么呀!我父亲病危时,我守在病床前,心如刀绞,泪如泉涌;而他的父亲离世,却因为我去了北京,不能在父亲的病床前尽孝,不能与父亲作最后的告别,不能送父亲最后一程……
我……我……无言……无眠……痛恨自己!
我想起了喜喜说的一句话:“如果爱一个人,就把他抛在工作中。”我告诉自己:如果感恩一个人,就把他想推动的工作去主动担当起来!
我来到了学校,来到了办公室,受到同事们的赞扬,我情不自禁地讲起了他的故事,可我讲着讲着,因为他还在老家,因为要对学校的老师保密,我不能讲故事的结尾,我失声痛哭……我又开始了工作。
回到家,我只有用记录的方式,把故事讲完。
我把故事命名为《花开的土地》,告诫自己:花朵生于土地,长于土地,一定会回归土地,成为土地!
我把故事命名为《花开的土地》,献给敬爱的陈刚校长:土地生花儿,长花儿,用生命滋养花儿,比花儿更美好、更高贵!
郭明晓老师相关文章一键通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收藏版)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