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地产基金为什么做不起来?

2017-08-10 桥孺 豪言
生子当如孙仲谋,拍戏当如冯小刚,做基金嘛……

在中国做房地产基金,就像受气的小媳妇,头上至少有四个婆婆:投资人、渠道商、开发商还有政府主管部门。


虽说流动性过剩,虽说金融脱媒,但随之而来的是投资者要求的高额回报,还有业务上的指手划脚。


不能公募,初生的基金不得不给“国美苏宁”式的渠道商打工,后者刀俎,前者鱼肉,中介费加利润分成,数层盘剥下来,基金喘气都难。


和你联手做基金的开发商,就像偏心眼的父母,自己的钱投给亲儿子,基金的钱投给干儿子。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于开发商本身,在所难免,在投资者方面,防不胜防。


由于集资时夸大回报,回避风险的不实宣传,私募基金成了政府又爱又恨的“淘气孩子”。誉之则为金融脱媒和金融创新,谳之则为乱集资和高利贷。


募资难,投资亦难,基金经理很难有独立性和话语权。这是中国房地产基金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差的年代。不少房地产基金开张不久,就重张艳帜,再做冯妇,以基金为名,行开发之实,又做起了开发商。


基金难做,除了上述的外部掣肘,更由于地产基金混沌初开,尚无明星,也就是一批有突出且稳定的业绩和诚信纪录的基金经理群。如冯仑所言,就是地产界的冯小刚。



冯小刚很像牛逼的基金经理,不出钱,也无版权,但名利双全。权益金、制片费和票房分帐,一样不能少,打字幕时还排在前面,叫“冯小刚作品”。


冯小刚为什么不差钱,很多烂导演差钱?冯仑认为,因为导演掌握了产业链中最核心的部分,能创造价值,有票房,有品牌。


争做地产界的冯小刚,让钱(投资者)跟着你走,让观众(项目)跟着你走,是做好地产基金的终极解决方案。而要做地产基金界的冯小刚,需打造两个核心能力。


一是为项目增值。基金经理不仅能提供资金,并索要相应的资金成本,与开发商分利,这只是切原有的蛋糕;更要具备为项目增值的能力,要把蛋糕做大。


二是投资人的信任,甚至是绝对信任。这种信任并非是相信你能为他们赚到最多的回报,而是相信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维护他们的利益。


投资人捧着冯小刚,因冯是票房的保证;观众追着冯小刚,因为在冯的心中,观众才是需要他伺候的爷。


其实,地产基金遇到的困境,既源于能力的不足,更源于信任的缺失。投资人的高回报,本身就是对高风险和缺乏信任的报价;开发商的强势,也是基于中国房企的核心能力在于拿地,而非后期运营;渠道商予取予求,是人们更相信银行和信托牌照;政府的担忧,也是缘于之前多次的信托乱局和集资崩盘。


披沙见金,看下恒大上市过程中,原美林蓬刚和恒大的故事,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希望。这个故事的精彩程度,可以视之为中国版《华尔街》。


此大片的上集关于能力,是许家印向蓬刚要钱。当时,众人皆曰恒大可杀或必死,而蓬刚坚持增资,并能引入新的投资者。在恒大上市即存,不上市即亡的危局中,这何止是增值?差不多就是救命。

 

下集关于信任,是蓬刚向许家印要钱。蓬、许之间既有蜜月,又有苦旅。因蓬刚坚持签的对赌协议,上市次年,许家印就倒赔给美林十几亿,而恒大上市总融资亦不过60亿。但许家印认为这是各为其主,正是基金经理最为可贵的品质。后来蓬刚自创地产基金,不知道许有无出手相助。不管给不给钱,都不是基于“人情”,而是对能力和投资前途的信任与否。


生子当如孙仲谋,拍戏当如冯小刚。中国地产基金经理们,应力争成为最接近于冯小刚的人。但如上所述,知易行难。精采的恒大之役,不管是于蓬刚,还是稚气未退的中国地产基金界,是显例,也是孤案,只是完成了《非诚勿扰1》。决定未来的,是基金经理们的复制能力,能否如冯小刚一样,持续做出自己的《非诚勿扰2》,乃至《非诚勿扰N》。

 

1、房企权力斗争的阳光密笈

2、【突发】对北京共有产权住房的解读和疑问

3、谁敢动房价这尊老炮?!

4、今日齐赞恒大好,乐视楼头又何人?

5、上海房价大涨的你见多了,不涨的你见过吗?

6、周末读书:别胡思乱想了,大城市没什么不好 !

7、为什么说九部委的租房新政降不了房价?

8、贾跃亭,他可不是疯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