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院巡礼 | 航天学院

航天学院 

招生专业(类)

航空航天类(陈士橹飞天班)

航空航天类强基班

航空航天类

学院概况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三航”(航空、航天、航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航天创新人才为己任,服务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学院充分发挥航天特色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院现建有1个陕西实验室,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学院重点参与载人航天与探月等重大专项的论证及科研攻关,深度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2017年全国学科评估中为A+。近年来,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成功发射世界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欧盟QB50计划“翱翔一号”等多颗立方星,作为内地唯一参与高校联合研制“澳门科学一号”卫星;完成了高机动靶标产学研合作型号。“十三五”以来,获批各类千万级重大项目及标志性项目3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到款超12亿元。

学院培养出飞行力学和火箭发动机2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的万余名校友中,一大批杰出校友担任军队、集团公司、院所、企业党政领导干部及总师以上职务,成为我国航天领域领军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师资力量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现有教职工185人。其中教授等正高级职称47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99人。包括两院院士3人(双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人,国家级青年人才7人,国家级专家20人次,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省部级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6个,形成了一支以院士为带头人,高层次人才为骨干,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优秀校友


李鸿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高级工程师

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15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雷凡培

第19届中央候补委员

第13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侯晓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校培养的全国第一位

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博士

罗琦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国辉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

王长青

中国飞航技术研究院院长

任全彬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院长

张宏俊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


学科特色


航天学院主要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本科人才培养上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四个专业,学院全部专业均入选“双万计划”一流专业。本科阶段推行“通识教育基础上有航天特色的专业教育”,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贯穿本科生教育全过程,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


人才培养改革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体系,构建航天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历史上培养了飞行力学、火箭发动机2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设立“陈士橹飞天班”,在全校率先开展卓越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推进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支撑人才培养。建设了7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1个陕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陕西省航天特色人才培养实验区。学院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学生荣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等多个国家级奖项。


专业介绍


01

航空航天类

(陈士橹飞天班)

陈士橹飞天班以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三个学科方向为牵引和主攻方向,推行通才教育模式,实行3+X+1培养模式,旨在延续西工大为我国航天和国防事业持续输送创新型卓越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的“西工大现象”,培养适应我国航天事业、航空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和综合能力强、人文素养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人才。

深造与就业前景

近两年来完成飞天班培养方案的学生全部保送航天学院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兵器等科研生产单位以及高校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控制与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方面的研发与教学工作。

02

航空航天类强基班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航空航天类强基班旨在服务国家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高端装备研发重大需求,汇集优质教学资源,融合航空航天领域基础学科和未来发展学科知识体系,创新面向航空航天工程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工学基础、鲜明的学术志趣和宽广的国际视野,以科学素养和工程素质为主线,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领军人才。

航天学院作为“航空航天类强基班”办学主体之一。该班自2022年开始招生培养,每年面向全国招生30人。

深造与就业前景

“航空航天类强基班”实行“3+1+N”的“本博直读”或“本硕连读”模式。本科第四年实施本研衔接培养,按照学分制管理,前两年实行动态进出机制,毕业生授予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可在航天、航空、兵器、电子等科研生产单位以及高校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控制与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方面的研发与教学工作。

03

航空航天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为国家首批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国防特色专业。针对先进制导武器、运载火箭、航天器、空天飞行器的总体及结构设计、飞行力学与制导控制技术,培养掌握飞行器总体、结构、材料、弹道、效能、系统、制导等领域基本理论和方法,“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高度责任感、热爱祖国的拔尖创新人才。

深造与就业前景

可报考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或到国外知名高校留学深造,近三年约73.54%的学生保送和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兵器等科研生产单位及其相关企业从事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飞行力学与制导控制等方面的研发工作,或者在高等院校、军队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教育和技术管理工作。

04

航空航天类:

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若将飞行器看作人,其控制与信息系统就是她的大脑、眼睛和神经,它赋予飞行器“环境感知、自主飞行与决策”的能力。信息系统为人的“眼睛与神经”——用来感知目标及其周围环境;控制系统为人的“大脑”——使飞行器具有“智能化”和“自主化”的能力。本专业以先进制导武器、运载火箭、航天器、空天飞行器等为对象,培养掌握飞行器控制与信息方向,“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

深造与就业前景

可报考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近三年约60.25%的学生保送和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后可在航天航空制导与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无人飞行器环境感知等方向从事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管理、教学等工作。

05

航空航天类:

飞行器动力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陕西省本科“名牌专业”。以培养航空航天动力领域人才为目标,主要从事火箭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电推进、含能材料和其它空天动力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现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信部和陕西省“航天动力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校友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1名,还有一大批的行业领军人物。

深造与就业前景

可报考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学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近三年约64.89%的学生保送和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队、企业等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管理、教学等工作。

06

航空航天类:

航空航天工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与国际通行的航空航天高等教育模式接轨,打破传统专业设置界限,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学科交叉的特点。以空间操作、空间载荷与应用以及深空探测等空间应用技术为牵引与主攻方向,推行通才教育模式;航空航天工程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航天事业、航空事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知识吸收和综合能力强、人文素养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级人才。

深造与就业前景

可报考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近三年约62.5%的学生保送和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军队、企业等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工程管理、教学等工作。

学院网站

http://hangtian.nwpu.edu.cn/

学院咨询电话

029-88460301

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扫码观看航天学院院长直播间,了解更多精彩讯息!

版权所有

图文 | 孟中杰

编辑 | 李伟强

责任编辑 | 姚远  

审核 | 岳晓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