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 | 动力与能源学院
动力与能源学院
飞天巡洋 动力先行
招生专业(类):
能源动力类(航空动力与新能源试验班)
学院概况
动力与能源学院历史沿革图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是从事航空发动机与新能源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三航”特色学院,至今已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西工大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学院以培养家国情怀强烈、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突出、创新思维活跃、善于沟通协同、有国际视野和全球胜任力的领军人才为目标。
学院下设航空推进系、航空流体机械系、工程热物理系、动力控制与测试系和中德旋转机械与风能装置测控研究所、喷气推进理论与工程研究所等4系11所。学院主体位于长安校区,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
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的2个本科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动力与能源学院楼外景
动力与能源学院楼内景
学院学生作品获第十七届“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特等奖(全校唯一)
学院12位同学获 “航空强国中国心”创新奖学金
(获奖学生数居全国前列)
学院研究生获得首届“率先杯”优胜奖
(工信部唯一获奖高校)
学科特色
学院设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及工程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国家重点学科(A+),“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工信部重点学科;并设有两个博士后流动站。
人才培养改革
动力与能源学院注重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坚持能力培养导向,推进动能金课建设;共享院所科研资源,丰富专业课程内涵;借助信息网络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打造国际交流平台,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搭建本研贯通桥梁,深化科研育人协同;完善动能成长计划,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01
●
教育资源
02
●
科学研究资源
学院主要围绕航空发动机及新能源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在航空发动机总体设计技术、航空流体机械气动设计与实验技术、先进燃烧室设计技术、高温部件传热与冷却技术、滑油与空气系统设计技术、超音速燃烧理论与实验技术、脉冲爆震发动机技术、涡轮基组合动力技术、新型排气系统设计技术、转子动力学及故障诊断技术、航空发动机智能控制技术等领域形成了多个优势的研究方向和稳定的研究团队。
2021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学院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牵头获得陕西省自然科学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奖;出版专著、教材6部,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建设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授权专利56项。学院已成为我国航空动力与新能源领域颇具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院飞行器动力实验中心
学院科研实验室气源系统
03
●
国际合作资源
学院与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俄罗斯喀山国立技术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30余所世界著名大学以及俄罗斯航空发动机中央研究院等世界著名航空发动机研制单位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联合成立了“中德旋转机械与风能装置测控研究所”、“中俄先进航空发动机热结构国际联合实验室”、“中英传热与空气动力学实验室”、“中俄联合适航性研究中心”和“中德风电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每年双方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进行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与学院长期合作的外方教授有2人获得“国家友谊奖”,中德旋转机械与风能装置测控研究所是国家外专局和陕西省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
汪劲松校长赴喀山国立技术大学
看望学院参加暑期国际夏令营的同学
学院学生赴英国埃克赛特大学参加暑期国际夏令营
学院与慕尼黑工大等6家德国大学及西门子等公司
共同成立“中德风能研究中心”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在职教职工138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66人;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96人;顾问教授1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含青年人才)8人,国家级专家6人,教育部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部级人才工程入选者16人次。
学院承办的首届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青年论坛
优秀校友
学院始终秉承和发扬“热爱祖国,顾全大局,艰苦创业,献身航空”的华航西迁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院万余名校友,很多已经成长为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先后培养了我国第一位航空发动机专业博士蔡元虎教授,原装备发展部副部长刘胜中将,以樊会涛院士、刘永泉总师和黄维娜总师为代表的多位航空航天领域著名总师,以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GE全球副总裁向伟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以及以中国航发集团三大主机企业董事长(吴联合、丛春义、向传国:学院本科1995级7251班同班同学)、航天三院党委书记史新兴、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所长朱俊强、中国航发涡轮院院长杨鲁峰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管理者。
专业介绍
动力与能源学院采取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模式,2022年招生大类为能源动力类,包括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两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制皆为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01
●
能源动力类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本专业以飞行器动力为对象,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依托,以动力、能源、机械及控制等学科为延拓,历经8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学校最具航空航天特色的专业之一。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本科“名牌专业”,2002年被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该专业涵盖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气动热力学、燃烧原理、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结构、强度、振动与可靠性、动力控制与热工程信息处理等多个培养方向。该专业充分发挥国防特色的突出优势,以教学为主体,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本专业以服务国家航空动力和新能源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内涵,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依托,历经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西北工业大学最具新能源和航空动力特色的专业之一,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本科“名牌专业”,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热能工程、动力机械与工程、风能和太阳能系统及工程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该专业充分发挥具有国防和新能源特色的突出优势,以教学为主体,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踏实肯干、团队协作精神强、专业综合实力突出,在中国航发以及各大能源企业赢得了广泛认可和赞誉。
就业前景
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平均比例在60%以上,就业方向主要分布在航空航天研究院(所)、大专院校、大型国企及部队,毕业生就业相关度和吻合度较高,成为新能源与航空动力领域高素质人才的输出基地。
02
●
特色班级
中俄飞行器动力工程2+2凌云班
动力与能源学院瞄准航空发动机专业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合作的人才需要,整合中-俄优势教育资源,与喀山国立技术大学(喀航)联合成立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本科“2+2”联合培养“凌云班”。“凌云班”不单独招生,在能源动力大类新生入校后择优选拔成班,采用重基础、强俄语的体系化培养和动态管理模式,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专项实行留学期间的全额奖学金支持,毕业后授予西北工业大学和喀山国立技术大学双学位。“凌云班”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可继续以国家公派留学身份全奖攻读俄、乌硕士和博士学位。
汪劲松校长与俄罗斯喀航校长
签署“2+2”联合培养协议
飞行器动力工程“凌云班”培养体系
第一届“凌云班”开班典礼
动能学子在喀航
学院网站:http://dongneng.nwpu.edu.cn/
学院咨询电话:029-88431101
学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扫码观看动力与能源学院院长直播间,
了解更多精彩讯息
版权所有
图文 | 刘存良
编辑 | 邓雅昕
责任编辑 | 姚远
审核 | 王占学